加载中…
个人资料
周永亮博士
周永亮博士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866
  • 关注人气:1,27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浮躁的“创新”

(2018-08-31 13:49:12)
标签:

财经

周永亮博士

创新

 


创新,是社会经济进步的推动器,更是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与核心竞争力,无论谁提到“创新”都必然赢得满堂彩,现在,真的可能没有什么词汇比“创新”更正能量了吧?!

但是,真的所有“创新”都是正能量吗?真的用“创新”词汇表示出来的行动是在为社会、为顾客创造价值吗?

根据我的观察,发现,现在不少的“创新”都是打着创新的旗号在亵渎着如此单纯而伟大的词汇,甚至不少打着“创新”招牌的行为行使着高级骗子的职能,往往越是高级的骗子,嘴里的“创新”说得次数越多。

哪里的骗子最多且最高级?一个是金融领域,一个是高科技领域,这两个领域全部是一般人很难看懂的领域。从汉芯开始的芯片造假之路,10多年来,依然猖狂且肆无忌惮,骗了国家、骗了投资人、骗了对他们表示敬畏的社会公众;金融领域的骗子横自不用多言,网上流传着的那份金融骗子名单足以说明问题,而各种套路贷、各种投资更是防不胜防。当然,如果高科技与金融结合起来的领域会咋样?那骗子就更加高级,影响力也最大了,最近几年打着“金融科技”而形成的骗局已经成了社会公害,甚至到了影响国家安全的地步,据说至少上亿的人们上当受骗,牵扯数额超过数万亿。

我研究的领域是制造业上市公司,最近几年主要关注这些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效果。根据我们对于“创新价值”和“产业价值”相关数据的分析,不少知名的制造业上市公司真正产生利润以及相关价值的都不是主业,甚至来自“卖房”或者“金融理财”,再就是各类“拼报表”,甚至用股市上融来的几十亿元钱搞了房地产或长期理财,而花在技术研发的钱寥寥无几,与非上市公司华为、方太相比,差距是天下地下,那你上市干嘛?创新,成了幌子,洗钱成了经营。本质上市懒得创新,沉溺于金钱游戏。如果一家上市公司上市多年,前后一各类名义融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如果你还是缺乏核心技术和过硬的产品,我都觉得你是在“犯罪”,至少是对股东的“犯罪”。

不过,还有另外一种现象,一家企业看起来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尝试新模式,甚至搞得让人眼花缭乱,总是有些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出来,这应该是创新的先锋了吧?但是,这些东西几乎没有一个能够经得起市场考验的,甚至见光死。研发人员窝在研发中心的实验室和电脑前“辛苦”的劳动着,但是头脑中根本没有顾客和需求的概念,满足于新的玩意与之不同,自嗨不已。拼技术。拼新颖,但是是否顾客会买单,似乎与己无关,结果,造成了大量的实验垃圾。诚然,我们应该对创新的失败有足够的宽容度,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自顾自的漫天玄想或者闭门造车。我曾经近距离接触过国内比较大的若干研发机构,各类新技术、新项目数不胜数,但是如何转化生产力,谁也不说不清楚,似乎与己无关;甚至有的所谓新技术对外声称很成熟,只是进行简单的演示,但一台样机都拿不出来,就这样,已经有不少地方都批出来上万亩的土地。

其实,最让我伤心的是学术界存在的“论文工厂”,这与那些直接抄袭的人不一样,科学论文或高级别的学术论文,据说已经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可以在指定的国际顶级期刊刊发任何相关学术论坛,作者都是高学历的枪手,这批枪手“优秀”到什么程度?就是他们已经洞悉了这些顶级期刊的文字规律和逻辑,让专业的查抄人员都查不出来,这有点像我们某些考学机构已经找到了出考题单位的出题规律而应考成功一样。这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

如此以往,“创新”是“创新”了,但是,“创新”这个词可能到某一天不敢用了,担心,你一说“创新”别人就笑场。

那,我们会如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