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国富周永亮泰囧雅俗文化 |
分类: 社会杂谈 |
对此,我本来是不打算说什么的,但是现在还是说两句,我觉得,批俗已经成了一种文学评论的标准,只要一说到俗,基本上就等于层次低的可以抛弃的垃圾,有点像上世纪60-70年代文学评论中说的“封建糟粕”一样,应该人人喊打。
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俗?这个问题不搞清楚,批三俗、批一俗都失去了标准,就变成了一个完全主观化的情绪评论。
为此,我还真查了查词典,没有统一说法,我同时也看了不少批评三俗的文章。一般说来,所谓三俗,就是似乎没有很深的正面教育意义的、与主流社会官方需要的价值观有点偏离的、语言使用比较通俗且带有点痞气的,尤其是里面涉及到可能有点点情色色彩的文艺类产品。
形成了这类的定义之后,我更困惑了!如果按此标准,莫言的作品就应该封杀,里面充斥了大量的性描写,而且这种描写还带有不太正经的要素,甚至有脏话,再说,他描写的很多情景都是怪怪的、土的掉渣的落后农民,懵懵懂懂的一群人,甚至主角是二流子、土匪、妓女或傻子。你说,怎么这么俗气的作品被那么高雅的诺贝尔奖委员看上了呢?如果按照雅的标准,诺奖委员会也应该从那些拥有高大全形象的中国作品寻找啊。
我仔细一想,我国这样的作品有前科,比如,我国四大名著,如果你出生在这些作品诞生的同时代,一定会看到大批人批这些作品三俗、不正经,你看那个《水浒传》,就是讲一帮土匪、黑社会杀人越货的,还有那个《红楼梦》,讲了一个公子哥和一帮女孩子谈情说爱,不干活、不励志、不正经,何况还有不少情色描写,怨不得有些朝代会把它列为禁书呢!《三国演义》比前面这两部要好些,至少是王侯将相了,可是也好不了哪去!整天你抢我夺的,都想当皇帝,就没有多少为天下黎民、皇帝家族着想的,腥风血雨的,有什么看头?尤其是《西游记》,就更是无厘头了,一帮妖魔鬼怪的折腾个啥,还封建迷信,有什么人生教育意义啊!?
还有流传下来的那些个相声、评书、单弦啊啥的,都是建国前街头艺人逗大家乐乐的,要多俗有多俗!
这要是数落起来,我们传统的经典著作竟然是三俗的典范,而传统文化中剩下来的东西,除了儒道佛之类的经典,几乎所有民间文化的东西全部可以划为三俗。这可咋办呢?
其实,从简单的罗列,我们就可以看出,俗的东西最容易流传下来,这是因为这是大多数人愿意看的东西,一般而言,越是看的人多的作品越是最俗的东西,真正所谓雅的东西很难在民间流传,因为所谓雅就是少数人的,对更多的人来讲是奢侈品。
因此,俗,其实意味着更多的普通人喜欢,而更多人喜欢的东西才是社会的主流文化之一。雅,往往是少数人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也常常说美国文化就是俗文化的缘故。真正在美国社会流传面甚广的就是迈克尔·杰克逊之流的所谓音乐,还有整天在电视里出现的无聊的肥皂剧。
坦率地说,难道电影就一定有所谓的教育意义吗?让大家放松的笑笑,也挺好的好的嘛!我们可能习惯于电影应该像以往那样赋予各种意义,其实,电影可以分成多种类型的嘛,有严肃的、有插科打诨的,我们上影院呢?如果打算温故,我们就看看《1942》,如果想放松一下,就去看看《泰囧》,或者《12生肖》等。
俗,不可怕!俗得让更多人喜欢看,就是主流,因为社会的本质是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