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泰囧》评论中看雅俗之争

(2013-01-10 09:25:05)
标签:

国富

周永亮

泰囧

雅俗

文化

分类: 社会杂谈

 

       电影《泰囧》在人们的意外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票房超过了11个亿元,不过,“长尾”似乎仍然飘飘,就在同时或晚放的国产大片《血滴子》《大上海》等已然下线的情况下,它在院线依然受欢迎。也正是如此,这部片子引发的争议也是最近几年来最厉害的,基本上是两极端,一部分人就说片子太好看了,甚至不少年轻的女学生还看了两遍,另一部分人则说,这部片子没啥正面意义,太俗气了!这一争议使这部片子陷入了新一轮的雅俗之争,上一轮的雅俗之争应该是几年前关于赵本山的小品和郭德纲的相声大受欢迎了,中间关于某些电视节目的雅俗之争并没有给人留下什么特别深的印象,而且影响面也没有这样的广。此次的雅俗之争的触发点是某知名高校的一位教授大批《泰囧》的三俗(庸俗、低俗、媚俗)。导演徐峥为此还争辩了几句,其实也大可不必,谁让你卖得好呢?人怕出名猪怕壮嘛,让更多的人如此评价说明这部片子引起了反响!你也别得了便宜卖乖!

对此,我本来是不打算说什么的,但是现在还是说两句,我觉得,批俗已经成了一种文学评论的标准,只要一说到俗,基本上就等于层次低的可以抛弃的垃圾,有点像上世纪60-70年代文学评论中说的“封建糟粕”一样,应该人人喊打。

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俗?这个问题不搞清楚,批三俗、批一俗都失去了标准,就变成了一个完全主观化的情绪评论。

为此,我还真查了查词典,没有统一说法,我同时也看了不少批评三俗的文章。一般说来,所谓三俗,就是似乎没有很深的正面教育意义的、与主流社会官方需要的价值观有点偏离的、语言使用比较通俗且带有点痞气的,尤其是里面涉及到可能有点点情色色彩的文艺类产品。

形成了这类的定义之后,我更困惑了!如果按此标准,莫言的作品就应该封杀,里面充斥了大量的性描写,而且这种描写还带有不太正经的要素,甚至有脏话,再说,他描写的很多情景都是怪怪的、土的掉渣的落后农民,懵懵懂懂的一群人,甚至主角是二流子、土匪、妓女或傻子。你说,怎么这么俗气的作品被那么高雅的诺贝尔奖委员看上了呢?如果按照雅的标准,诺奖委员会也应该从那些拥有高大全形象的中国作品寻找啊。

我仔细一想,我国这样的作品有前科,比如,我国四大名著,如果你出生在这些作品诞生的同时代,一定会看到大批人批这些作品三俗、不正经,你看那个《水浒传》,就是讲一帮土匪、黑社会杀人越货的,还有那个《红楼梦》,讲了一个公子哥和一帮女孩子谈情说爱,不干活、不励志、不正经,何况还有不少情色描写,怨不得有些朝代会把它列为禁书呢!《三国演义》比前面这两部要好些,至少是王侯将相了,可是也好不了哪去!整天你抢我夺的,都想当皇帝,就没有多少为天下黎民、皇帝家族着想的,腥风血雨的,有什么看头?尤其是《西游记》,就更是无厘头了,一帮妖魔鬼怪的折腾个啥,还封建迷信,有什么人生教育意义啊!?

还有流传下来的那些个相声、评书、单弦啊啥的,都是建国前街头艺人逗大家乐乐的,要多俗有多俗!

这要是数落起来,我们传统的经典著作竟然是三俗的典范,而传统文化中剩下来的东西,除了儒道佛之类的经典,几乎所有民间文化的东西全部可以划为三俗。这可咋办呢?

其实,从简单的罗列,我们就可以看出,俗的东西最容易流传下来,这是因为这是大多数人愿意看的东西,一般而言,越是看的人多的作品越是最俗的东西,真正所谓雅的东西很难在民间流传,因为所谓雅就是少数人的,对更多的人来讲是奢侈品。

因此,俗,其实意味着更多的普通人喜欢,而更多人喜欢的东西才是社会的主流文化之一。雅,往往是少数人的事情,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也常常说美国文化就是俗文化的缘故。真正在美国社会流传面甚广的就是迈克尔·杰克逊之流的所谓音乐,还有整天在电视里出现的无聊的肥皂剧。

坦率地说,难道电影就一定有所谓的教育意义吗?让大家放松的笑笑,也挺好的好的嘛!我们可能习惯于电影应该像以往那样赋予各种意义,其实,电影可以分成多种类型的嘛,有严肃的、有插科打诨的,我们上影院呢?如果打算温故,我们就看看《1942》,如果想放松一下,就去看看《泰囧》,或者《12生肖》等。

俗,不可怕!俗得让更多人喜欢看,就是主流,因为社会的本质是俗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