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粮液呀,掉进了陷阱!下一个是谁?

(2009-10-02 22:21:31)
标签:

财经

分类: 国富观点

1个月以来,五粮液成了财经类新闻的焦点。这不是由于她的酒好喝,也不是由于她的广告做得好!是证监会对其调查的深入。

近日来,证监会的调查有了初步结果,确认五粮液管理层提供了虚假的信息,包括虚假的利润信息、虚假的收入信息。五粮液方面的解释是操作失误或者犯了一些“低级的财务错误”。

不过,这倒不是我关注的,因为上市公司的信息虚假已经成了一个见怪不怪的现象,对此,我们只要对股市开始启动以来证监会的查处和警告进行统计就可以略知一二了。

我更关注的是此次事件中两个值得注意的信息:

第一个信息是年薪只有数万元人民币的董事会成员(包括董事长和总经理)以数十万元的巨额资金回购公司股票,钱从何来?有的学者已经提出质疑!

第二个信息是他们的收入那么低,有什么动力把财务信息搞得那么不如人意。如果说是搞出点虚增利润来增加账面的好看或者年底好发奖金,把账搞那么不好看,究竟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其实,这两个信息都让我想起了红塔山的褚时键、古井贡酒的王效金(当然,还可以想到草原兴发、宁城老窖等)等国有知名上市公司的领导者和高层管理者。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工资表上的收入看起来都是如此的低,看起来怎么也与其管理的企业庞大规模不相称。他们不敢拿、无法拿。可是,他们又不是修炼的不坏金刚之身,诱惑时时环绕,就像美丽的陷阱一样,就在脚边移动,一旦稍有不慎,就折身掉进陷阱中,难以自拔!

这种对于陷阱的难以抵制,好像与素质没有必然的关心,任谁整天面对诱惑、有缺乏必要的监督、自己有没有足够抵制诱惑的高收入前途。其实,首都机场的李培英、国家核电的康日新等均属此类。

如果没有科学的国有企业领导者薪酬体系(不仅仅是说提高工资收入,指的是评价其绩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和薪酬管理制度体系)、缺少合理可行的监督体系(包括外部监督,不仅仅是监事会、独立董事、内部审计,应包括更加开放的媒体监督体系、民间监督制度的建设、任职体系的变革等),掉到陷阱里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和管理层还会“前仆后继”地出现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