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2010-08-23 11:17:53)
标签:

中学语文

课程标准

测试题

教育

分类: 标点符号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单选(15题    30分)

1、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  

    A. 语文实践      B.知识传授      C.积累感悟    D.语感训练

2、《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学写规范、通行的                       (    

    A. 楷体      B.行楷        C.行草       D.草书

3、口语交际教学应重视口语交际的语言修养和                            (     )   

    A. 文明态度     B.文学修养      C.科学素养       D.人文素养

4、语文教材的编写应当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A. 母语情感       B.审美意识     C.创新精神         D.爱国热情

5、按照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                  (  )

    A.合作关系   B.传授关系      C.交际关系    D.对话关系

6、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能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  )

    A. 良好的语感    B.一定的鉴赏力     C.较高的审美力   D.较高的理解力

7、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                                               (    

    A.思想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B.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C.情感性和工具性的统一D.言语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8、语文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学科不同,它属于          (    

    A.自然科学    B.历史科学     C.社会科学      D.人为科学    

9、全日制义务教育第四学段要求学生445分钟完成的习作不少于             (    

    A. 300字       B.400字        C.500字        D.600字  

10、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                  (    

    A. 教学材料    B.学习工具      C.课程资源      D.教学内容

11、语文新课程要求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欣赏、评价作品,即文学作品教学应强调                                                       (    

    A. 审美意识      B.审美创造     C.审美体验      D.审美感受  

1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                     (    

    A. 实施者      B.促进者       C.参与者         D.引导者  

13、《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评价应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不作为考试内容的有语法和(   

      A. 文学常识       B.逻辑知识       C.修辞知识          D.文体知识

14、《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目标的要求是: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    

    A.表达方式写作 B.实用文体写作 C.修辞方法写作   D.文学体裁写作

15、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沟通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整体发展(    

    A. 认知与情感      B.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   D.听说读写能力

二、判断改错题(5题    30分)

16、教材的体例与呈现方式应尽量模式化。

17、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阅读资源。

18、写作评价应注意对写作过程的评价。

19、“以评价促发展”是语文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

20、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前提。

三、简答题(3题   24分)

21、网络交流作文教学形式,与传统作文教学相比,具有哪些特征?

22、简要回答《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引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语文课程提出了哪些基本理念?

四、分析题(16分)

24、仔细阅读下面这份初中语文教学设计,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自选角度进行评析。

                                              《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领会文中描写景物委婉细致,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二、朗读、背诵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
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
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注意正音:
巢Cháo巢 应和hè 酝酿yùnniàng 晕yùn
第1节迎接春天。(第一段)
第2至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
第8至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
四、讲读体会:
1.第一段:迎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
“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第二段:绘春。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先用一句话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形象的描绘,然后再分别作细致的描绘。
(1)齐读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一切”说明什么?没有一个例外。
“然”,是词尾,表示状态,样子的意思。
(2)朗读第2节。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
山、水、太阳的脸。
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是怎样一幅情景呢?出示月历上山景彩色照片;再叫学生看外语课发的《Lookandsay)里第140幅“hill”这幅画,那个山,就是润泽的样子。
水涨Zhǎng
“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背诵第2节。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特别用得好?
钻,写生命力。嫩,写质地。
绿,写颜色。……满是的,写范围。
软绵绵,写姿态。
“钻”,用得非常好,写草的旺盛的生命力,人盼望着春天,革从泥土里钻出来,盼望春天。
草好,人欢乐。
朗读、背诵。
(4)第4节写什么呢?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一派怎样的景象?
树,花,蜜蜂,蝴蝶,野花。
眨zhǎ
赶趟儿:争先奔赴目的地的意思。
写花的争春,花的色彩,花的甜味,结的果实。
花下是怎样的情景呢?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哪个词?“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
为什么野花会像眼睛,像星星,眨呀眨的?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在其中;没有明写太阳,但太阳寓在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细笔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昆虫喧闹,春意盎然的美景,色彩鲜艳,层次分明。
朗读背诵。
(5)第5节写风,写鸟,写牧童的短篇。怎么写的呢?
背诵僧人志南的诗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基扶我过桥东。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写风的“抚摸”,风的芬芳醒郁,鸟的呼朋引伴棗叫朋反,引伙伴,短笛的嘹亮。
鸟的清脆的声音,轻风流水的声音,牧童短笛喷亮的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首非常动听的春天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
朗读。
(6)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
“细”和“密”。二个比喻形象生动。
接着写雨中屋、雨中树、雨中草、雨中人,怎么写的呢?
朗读第6节,开展想象。
“绿得发亮”“青得通你的眼”,把树木、小草经春雨淋浴后的鲜艳色彩描绘得十分逼真。“逼”什么意思呢?可以在全安石的《书湖明先生壁》诗中找一句话来形容。“两山排阈送青来”,两座山好像把门推开,把青送到眼前。灯光给人以温暖的感觉。
雨中景是静的,但静中又有动,笔笔紧扣春天。
(7)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一年之计在于春:“计”,计划。一年中要做的事,一年的计划,在春天要好好地打算打算。
工夫:时间。
朗读第7节,体会:寥寥几笔,有景有人,勾出了春光无限好的美景。
(8)小结:
这一部分绘春是全文的重点。细笔描绘,绘声绘色绘态,绘幼绘静,语言非常生动。比如说,写草的生命力,用“钻”;写热烈的气氛,用“闹”:写小草的青,用“逼”。细致的描绘来源于什么?细致的观察。观察以后还要怎样呢?表达出来。要仔细读书,积累词语,描绘起来就会形象生动了。
3.第三段:颂春。
(1)朗读8、9、10节。
(2)在给春以后,作者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手法呢?
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五、作业 :
1.诵读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 下周去长风公园春游,仔细观察春景,领略大好春光,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