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训师的修炼

(2013-02-05 17:29:42)
标签:

企业内训

教育

分类: 企业沟通

作为培训师,因为工作的视角和焦点的原因,总不免会非常强化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升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但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考虑如何实现企业目标,如何应对市场的竞争,如何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如何运用现有资源建立有竞争力的团队,如何将公司内部流程优化,这些都是他考虑的问题,具更广的视角,而且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也会聚焦于不同的点。

以往作为培训师的自己,因为学习了很多心理学各个领域的学问,随着对自己的深入探索,也越来愈能了解人心深处的共同需求与渴望,理解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会多少存在的恐惧和担忧。但如果依据对此的理解和认知再结合培训的课程设计便可以在企业中实现培训的效果就不免太幼稚了。

曾听说一个培训经理跟我分享曾经邀请一位心理治疗师到企业分享,但因为企业环境中的理性员工对于“闭上眼睛,关注你的呼吸,想象你正在海边……”这样的引导很难跟随和理解,而无法带来预期的效果。如果是08年的我,还不愿意接受这种情况,但到今天,我已经越来越理解企业的环境要求,而是要用更符合组织规律的方式来进行同样的培训了。

也许一个人离开公司环境来到一个公开课场景,因为与外人都是陌生人,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也不会担心他人对自己的了解是否影响到职场的发展。所以,一些深入到学员内心世界的培训体验课程往往带给学员深刻的感受与学习。

如何针对同一企业的员工在培训上更加深入到人心,除了分享的内容之外,如何通过互动和练习,让员工间原本习惯的壁垒在一个安全环境下松动,带来团队的深入交流和信任,这一直是我非常希望带来的效果和意义。

记得2000年,自己在一家全国性的医疗器械公司负责广州分公司,为了更好地完成全年的艰巨销售指标,更好地提升员工的积极性,主动邀请一家拓展公司为我们定制了为期两天的内训,除了在户外的体验带来的难忘感受外,其中的内部交流环节为员工间及上下级间的信任与支持带来了很好的帮助。

培训前的我在管理员工时因为过往经验的原因,总会对个别下属的表现看不惯并刻意冷落,也更加剧了团队的不和谐隐患。通过那次培训,明显地加深了彼此的了解与欣赏,看到了员工的更多面向,也更能正向地看到他们可以肯定及迁善的方向。因为有了那样的氛围的体验,在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明显感受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加强,管理工作也较以往更加轻松和顺利。

现在回顾过去,当时若能做得更好的就是,在建立了一些彼此信任的团队氛围后,针对员工个人工作能力方面,提供更多软技能方面的培训(如高效沟通、情绪管理、领导力提升等),那将令到团队更加效率持久而给力。

在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培训经验中,越来越多的发现针对不同企业,培训方式必须有更灵活的针对性。而且针对企业内的不同部门如管理层、销售、产品、市场、财务等,都有很多工作性质不同带来的差异性,培训师越是有实际的工作经验和丰富阅历就越能驾驭好同一主题不同人群的培训效果。

为了让一些培训课效果更加深入人心,在课程设计上,除了课程的逻辑框架外,我总是喜欢如何增加一些互动环节在让学员与其他人有更多交流机会,而每一次这种交流的实现,都让我看到在严肃和拘谨的办公室的人际关系可以利用珍贵的培训时间带来关系的理解与和谐,而这让我对于自己这份工作的意义有了更快乐的体验。

除了在开场的热身环节是我的重点之外,中间的内容当然是课程传递给学员的核心价值,最后结尾时,我总喜欢加入彼此欣赏的环节,不知是中国人传统便是提倡谦逊还是担心夸奖了别人就担心对方骄傲或者借此要挟,大多数的职场环境总会笼罩在一种不满和焦虑的氛围中。再加上中国人不习惯坦诚欣赏他人,所以每次在“欣赏放大镜”环节中,当我看到那些天天见面或难得一见甚至心有芥蒂的同事收到其他同事的欣赏小鱼儿时的灿烂笑容时,我都会内心充满喜悦,并告诉自己,虽然作为一名培训师所做有限,但能在大家学习之余让人与人之间这些温暖和真情发生,是我的使命所在。

我并不奢望一家规范严谨有着自己鲜明企业文化的团队会因为一堂课而带来巨大改变,但我很高兴的是,能够用对方认可的方式在企业的培训计划指导下帮助员工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并共同体验到人性中的闪光与温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用之为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