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戏如人生 |
原以为很好玩的活动,却在开始几分钟后担忧了,接着始终期望着笑意,但整场就像大家围坐的圆圈,开始就没有连结在一起,也难以顺畅的连结,也如场中间的红色沙发一样,突兀、生涩!
上海话剧中心为了话剧爱好者的活动,名字非常吸引人,叫《慢慢生活》戏剧游戏作坊,原以为会很有戏剧效果,因为是从事戏剧的人们在组织玩,一定将充满欢笑。
老师似乎还没有准备好下午的三个小时到底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一位老师与约40位来自各行各业的朋友,在安福路戏剧中心五楼坐着,听着,演着。
刚开始让一些朋友用身体语言表现自己的名字,其他朋友来猜,到还有点好玩,但似乎有些散乱,大家团体的信任感和热身不够,还不能很放松的表现。
接着便按顺序每个人表现各自的工作,原以为也是个别人做示范,没想到大概俩个多小时几乎都是在介绍中。有些朋友确实是很喜欢表演也表演得很不错,反而令到初来或不自信表演的朋友不免紧紧张张,虽然大家表面都没有说出来。老师对每位介绍的表演做些点评,像是戏剧学院老师对表演系的学生的工作的现场指导,真遗憾,在座的都是各有职业,此时似乎都掉到了要表演的让老师满意的怪圈了,虽然这给大家还有带来些欢笑。
我在想着大家每个人来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希望得到什么?然后老师可以为这些做些什么?这也许是每一次团体活动作为主导者首先想到的问题。这非常重要!
不免想到了戏剧学院的学生,日常学习中应与这种模式差不多,与我想像中戏剧人士充满表现和夸张的风格差得很远。学生在类似这种氛围中,又怎能真正被调动出自身的潜质,去充分的表达自己?还有想到若从学校毕业后就开始表演话剧,其生活的经验如何真正体会,若只是猜想或听闻,那所表现的味道能被真实的观众辨别到吗?
也难怪现在上海的戏剧就如上海城市中表面的浮华,外表是容易做到的,但表达上海内在的神韵需要静下来,潜下来,感受她。就像那些老房子,你静静地徜徉在建筑周围,感受并欣赏这她,但若无缘在内里常驻,是难以真正地感受到其内在的!那是魂!
前一篇:卢湾跳水池的网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