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城司马迁祠

(2019-03-21 10:32:41)
标签:

韩城芝川

司马迁祠

自驾游

早上起来后,到昨天的那个夜市去吃早饭。早上这里也挺热闹,卖早点的摊位不少,品种很多,价钱也不贵。

 

吃完饭回来退房,8:00开车出发。

 

上了马路,发现这条街就叫电机大街,恐怕还是和永济电机厂脱不开关系。

 

我们沿着电机大街向东走,先是找了个地方给轮胎补了点气,接着又在中石油永济第九加油站把油加满。

 

去司马迁祠

8:30144030km,在永济收费站取卡上高速,沿S87向运城方向走。

韩城司马迁祠

韩城司马迁祠

 

走了40公里,转入S85右芮高速(右玉至芮城),往河津方向走。

韩城司马迁祠

 

9:43,经过汾河特大桥,汾河是山西南部最大的黄河支流,两岸是古晋国的起源地。

韩城司马迁祠

 

9:50,进入G5京昆高速,向河津、西安方向走。

韩城司马迁祠

 

10:01144167km,到山西龙门收费站,交费50元。

韩城司马迁祠

 

交完费之后继续沿高速前进,10:10,跨过龙门黄河大桥,过了黄河就是陕西。

韩城司马迁祠

韩城司马迁祠

 

黄河西岸陕西境内烟囱厂房林立,有个龙门工业园,不知环境保护情况如何?

 

10:17144178km,到达陕西禹门口收费站取卡。这个收费站前面有个公安检查站,令人高兴的是,这里的公安人员并没有对我们另眼相看。

韩城司马迁祠

 

出了禹门口收费站没走多远,10:26,就从韩城收费站出了高速,只交了5元钱。

韩城司马迁祠

 

出了收费站,我们左转,向司马迁祠方向前进。

 

司马迁是汉代的太史令,史称太史公。他的传世之作是《史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韩城司马迁祠

 

后人为了纪念司马迁,在他的家乡建立了司马迁祠,从建祠至今,1700年来香火不绝。

韩城司马迁祠

 

一路上路标很清晰,凡是拐弯处都有。当我们进入一条新修的旅游路时,导航仪又让我们掉头,可我们有路标指路,底气十足,根本不担心走错,没理睬导航仪的瞎指挥。10:51,顺利到达司马迁祠景区停车场。

韩城司马迁祠

 

游司马迁祠

停好车之后去游客中心购票,发现陕西的优惠政策比山西收紧了一些,介于河南与山西之间,6065岁的半价,65岁以上的免费。老汉不用掏钱,老伴买了张半价票40元。

韩城司马迁祠

 

我们11点进了园区大门,大门当中立着黑色的影壁墙,上面有司马迁祠大字。大门两侧各有一个字母双石阙,汉代风格,和包公墓的样子差不多。但包公是宋代人,而司马迁是汉代人,很显然,这种样子的石阙与太史公年代匹配。

韩城司马迁祠

 

石阙上的对联是“挥毫三千年,一日阅古今”,概括了司马迁的作品和功绩。

 

这个园区是开放的,随便出入,没有验票的出入口,看来另有验票之处。

 

进了大门,园区挺大,中间是一条宽阔的大道,左右两侧各有一排群雕。我们先看离得近的右边,左边的等回来时再看。

韩城司马迁祠

 

第一组是五位古代帝王,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中国上古时代的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韩城司马迁祠

 

第二组是夏本纪,其中最有名的是大禹治水,他便是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位帝王,中国皇朝世袭始祖。铸九鼎,将中国国土划分为九州,便是大禹所为。

韩城司马迁祠

 

第三组是商本纪,一群或跪或坐的美女当中只有一个站着的,她在胸前捧了一个鸟蛋。这就是帝喾的次妃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契的故事。契为何人,乃商朝的始祖是也。

韩城司马迁祠

 

第四组是周本纪,一立一坐的两个人其实是同一个人,塑像的底座上有阴阳鱼的图案,表现的是周文王被殷商拘于羑里,推演出周易的故事。

韩城司马迁祠

 

第五组是秦文化园,这一组的人物和故事较多,既有商鞅变法、也有秦军征伐,还有封禅泰山的场面。

韩城司马迁祠

韩城司马迁祠

 

就在这组雕塑的前半截台阶上,坐着二三十个身穿汉代服饰的年轻人,难道是汉代人穿越到了现代?再一看,没那么恐怖,是一群演员在排练间隙休息。

韩城司马迁祠

 

再往祭祀大道,也就是中间的那条大道上看,不少人正在忙着搭台子,装音响,还有一些身着便装的姑娘正在排练。原来他们正在作2018戊戌年祭祀史圣司马迁大典的准备工作。

韩城司马迁祠

 

大道尽头是司马迁的塑像,由于是逆光,看起来黑乎乎的,拍照效果不好。

韩城司马迁祠

 

塑像左边过去不远,是文史圣域石牌坊。

韩城司马迁祠

 

过了石牌坊是一座石桥,这座桥名为芝秀桥,是1936年杨虎城和邵力子来韩城时拨款重修的。

韩城司马迁祠

 

桥下的河流是芝水,但河道里见不到水,只有乱糟糟的干枯芦苇。景区管理部门也不知道整治整治,如此这般实在是太煞风景了。

 

过了桥是个小门,上面有汉太史司马祠字样。

韩城司马迁祠

 

过去十几米,又上了十几蹬台阶,是一个门房,门上面的大匾上写着汉太史司马迁祠墓,门口有几个人。当我们往里走时,有人过来检票,这时才真正到了司马迁祠的入口。

韩城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和墓建在一个山坡上,建筑群依山而筑,一直延伸到山顶。

 

我们沿着一条石块铺成的古道向山上走,这条路被称为司马古道,原名韩奕坡,据传最早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

韩城司马迁祠

 

首先来到一个小广场,上面有个史记大讲堂和古迹永垂碑亭,还有十来块石碑。

韩城司马迁祠

韩城司马迁祠

韩城司马迁祠

 

往上走,路的右边有个小庙,名为太公庙,不知里面供奉的是不是司马迁。

韩城司马迁祠

 

然后又到了一个小广场,有块刻着风追司马的红石碑。越过苍松翠柏的树尖,可以望见高处的建筑,估计那里才是司马迁祠墓的所在地。

韩城司马迁祠

 

这里有个千秋太史公展馆,里面图文并茂,简要介绍了司马迁的生平与成就。

韩城司马迁祠

 

旁边上面不远处还有一个龙门谒司马展厅,我们没进去,而是往上走,过了高山仰止牌坊。

韩城司马迁祠

 

进了高山仰止牌坊,真的是要仰望上方,努力登攀了。

韩城司马迁祠

 

这段路比较陡,修得挺有特色,它是用石头铺成,路面两边高中间低,断面和排洪渠有点接近,有利于在路中间排水。

韩城司马迁祠

 

走过这段路,先进了史笔昭世大门,再上若干级台阶。

韩城司马迁祠

 

过了河山之阳大门后继续往上,才真正进了太史祠的院子。

韩城司马迁祠

 

太史祠建在韩奕坡的高处,进了院子回头眺望,园区广场尽在眼下。

韩城司马迁祠

 

远处一道长桥横贯东西,古老的三秦大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韩城司马迁祠

 

太史祠的院子里有两进房屋。第一进为献殿,只有山墙和屋顶,南北是通透的,靠梁柱支撑屋顶,殿内立着一些石碑。

韩城司马迁祠

 

献殿后面是寝宫,门口挂着史圣千秋牌匾,里面有一座司马迁的坐像。据景区简介所言,这座坐像乃宋代所塑,倒也算得上是古迹文物。

韩城司马迁祠

韩城司马迁祠

 

献殿的左侧可以到后院,后院里有司马迁墓,此墓为元代所建。有趣的是,该墓为砖砌蒙古包形状,体现了元代蒙古人游牧民族的风格。

 

司马迁墓有一圈环绕墓身的砖雕图案带,其上图案为八卦和花卉。奇特的是,墓顶上还生长着一棵一分为五的柏树,被称为五子登科柏。

韩城司马迁祠

 

司马迁墓的墓碑题字为汉太史司马公墓,系清代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老汉记得好像在乾陵也见到过他的题字。

韩城司马迁祠

 

出了司马迁祠墓,继续向上。这段路又有了新的特色,全是用报废的磨盘铺成的,能收集到这么多的废磨盘,挺不容易。以后再想修这种路,恐怕很难了,因为铺路的原材料没了来源。

韩城司马迁祠

 

走了一段,看见坡下有个窑洞,名叫三官洞。专门跑下去一看,大门锁着,透过窗棂的间隙向里面观望,看见窑洞的端头坐着三官的塑像,洞壁和拱顶则是彩绘壁画。

韩城司马迁祠

韩城司马迁祠

 

前面还有史记碑廊,既然已经到了这里,不上去岂不是半途而废。老汉于是让老伴在下面等待,自己则鼓足勇气,继续向上。

 

先是见到了几块石碑,还有一个碑亭。但看这规模,怎么也够不上碑苑,看来还得往上走。

韩城司马迁祠

 

这段路还是磨盘路,但形式与刚才那段有所不同。下面那段是垒成台阶形状的,而这段路则是把磨盘嵌入了地面,犹如地上摁着一个个陕西特产大锅盔。

韩城司马迁祠

 

再往上走一阵,过了一个小亭子之后,见到一个仿竹简式的史记碑苑说明牌,这才真正到了地方。

韩城司马迁祠

韩城司马迁祠

 

这里有两排用风雨棚遮挡的史记碑,里面的碑上刻的大部分是史记上的经典名句,也有一些颂扬司马迁的文字。

韩城司马迁祠

韩城司马迁祠

韩城司马迁祠

韩城司马迁祠

 

史记碑苑是景区的最高处,看完这里,就该掉头下山了。下山途中,看见隔着一道山谷,有一条公路。

韩城司马迁祠

 

司马迁祠的游览路线设计的比较合理,除了到史记碑苑之外,其它都不用走回头路,而且标志也很清楚醒目,只要稍微注意一下,按照路标的指示前进,就不会出问题。

韩城司马迁祠

 

我们从三官洞的另一面往回走,很快就见到了一处仿古场景群雕。在一处砖瓦窑遗址前,有制陶工坊,还有农家的推磨、纺织等劳作场景。

韩城司马迁祠

韩城司马迁祠

韩城司马迁祠

 

旁边不远处是史圣济世经展馆,里面陈述了史记中所见的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韩城司马迁祠

 

接下来,来到了司马迁后裔生活风俗画卷展馆。这里展示了司马迁之前的祖辈世系表,也有司马迁之后的数代世系表。有趣的是,司马迁的后代并不姓司马,而是为了避祸,改为姓同和冯。

韩城司马迁祠

 

一支姓同,乃司字加一笔,另一支姓冯,乃马字加两笔。就这样,司马迁的两个重孙,加一笔的姓了同,加两笔的姓了冯,这就是芝川地区同冯两姓的由来。

韩城司马迁祠

韩城司马迁祠

 

往下走,有一个展厅,名为铁笔写春秋,里面展示的是史记中一些著名的历史故事。

韩城司马迁祠

韩城司马迁祠

 

最后一个展厅是巨著惠万代,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一部开创性的史学著作,奠定了历史学的独立地位,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韩城司马迁祠

韩城司马迁祠

 

出了巨著惠万代展厅,在一个路口,直行有景区出口标志,前面是个大门,到了门口却发现门锁着,只好折回。

韩城司马迁祠

 

回到这个路口,旁边是向下的台阶,拐角靠墙边的地上放着一块景区出口的牌子,原来这条路才是真正的出口方向。此处是司马迁祠景区导游牌唯一的瑕疵,不用的牌子应该拆除或者遮挡起来。

韩城司马迁祠

 

下去后,来到风追司马隧道的入口,隧道也要下坡,里面全是史记故事的壁画,出口处有史圣千秋字样。

韩城司马迁祠

韩城司马迁祠

 

到了这里,我们就出了祠墓景区,来到了检票口的旁边。

韩城司马迁祠

 

可我们却一直没有找到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地,莫非是漏过了,又觉得不像。询问景区工作人员,一个小伙说不远,从旁边的路往山上走三百多米就到了。

 

老汉听了以后,觉得不算远,决定去一趟。让老伴找个地方歇着,自己独自上山。

 

往山上爬了有八九分钟,在半山腰一处平台的台阶边,见到了纪念地的文物保护碑,还有韩城市委宣传部立的红旗碑,纪念地就在上面。

韩城司马迁祠

 

一鼓作气,爬上台阶,八路军东渡黄河出师抗日纪念碑就在眼前。

韩城司马迁祠

 

纪念碑的主体是三根缀着红五星的白色柱子,由下方的一面党旗联结在一起。纪念碑的底座是黑色的,上面有一顶红军的军帽,下面是八个白色的船型基座。碑上的字由当年在此东渡的老战士萧克题写。

 

纪念碑旁有间朴素的小屋,是东渡黄河展览厅。里面空无一人,老汉进去自由参观。展览内容介绍了八路军东渡黄河纪念碑的情况,八路军东渡黄河的历史背景、掠影和意义。

韩城司马迁祠

韩城司马迁祠

韩城司马迁祠

 

来到这里,感觉要是能从锁着的那个门出来,水平高度应该和这里比较接近,距离也不会远,大概就不用绕这个圈了。

 

回去和老伴会合,往游客中心返回,走原路,又过了一次芝秀桥。

 

这次我们走的是祭祀大道的另一边,首先见到的雕塑是项羽本纪。项羽虽然在与刘邦的征战中失败,但司马迁仍然给了他以帝王的待遇。

韩城司马迁祠

 

然后是高祖本纪,说的是汉高祖刘邦的事迹。正是他开创的汉朝,最终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名号。汉朝虽然早已不再存在,但汉族却生生不息,绵延于世。

韩城司马迁祠

 

没想到还有个吕太后本纪,这位吕太后也是一位厉害的角色,姓刘的汉朝差一点被姓吕的夺去。如果真的让她成功了,也许就是一个新的朝代,说不定我们的民族名称都会不一样。

韩城司马迁祠

 

最大和最后的一组雕塑是孝武本纪,展示的是大名鼎鼎的汉武帝,一生文治武功、业绩辉煌。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决策影响了中国两千年;他击败匈奴,使汉民族的武功和自信心达到了从未有的高度。

韩城司马迁祠

 

看完这组群雕,司马迁祠景区游览结束。

 

西

回到停车场,13:40开车出发,去西安。

 

14:00,经过芝川村,看见路边一家面馆门口有停车位,就停下来吃了一碗面,这家面馆是山西人开的。想想挺有意思,昨天我们在山西吃陕西人做的面,今天在陕西又吃山西人做的面。

韩城司马迁祠

 

吃完饭,去高速入口,进高速前,在延长石油直供加油站加满油。

 

14:23144213km,在芝川收费站取卡进高速。在取卡时还遇到一件有趣的事,我们停在收费口,那个收费员笑眯眯的看着我们,就是不给卡。老汉向他伸手,还是没反应,只好开口索要,他这才如梦方醒,转头去拿卡,然后说,我还以为你们有卡呢。

韩城司马迁祠

 

我们听了,啼笑皆非,没听说进高速还有自己带计费卡的。要是走ETC,倒是不用卡,却不是这个通道。

 

进了高速,沿G5向西安而去,走在八百里秦川上,全是一马平川。

韩城司马迁祠

 

16:15,进入G3001西安绕城高速,先向南,再向西。

韩城司马迁祠

韩城司马迁祠

 

进入西安城区之后,发现大气的透明度变差了。

韩城司马迁祠

 

16:32144424km,到长安路收费站,这里等待出高速的车辆正在排队,我们等了一小会,交了85元,出了高速。

韩城司马迁祠

 

城区里的车辆明显多得多,好在没有交通堵塞,我们17:00到达小区住处。

 

老伴从大七孔受伤以来一直没有好好休息,这次准备在西安住上一个月,让她缓缓劲。等到五一小长假时,再利用高速免费通行的时机返回乌鲁木齐,省点过路费,哈哈。

 

 

今天出发时144022km,到达时144432km,跑了410公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