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修对鲁道夫·史代纳的批判——来自东方领袖导师奥修的不同声音

(2015-05-25 19:51:35)
标签:

佛学

华德福教育人智学

教育改革有机农场

鲁道夫·斯坦纳学校

生物动力德米特

分类: 华德福教育
奥修对鲁道夫·史代纳的批判——来自东方领袖导师奥修的不同声音

 

博主评论:我们常常喜欢走极端,支持谁,就全面肯定,不见其弱点,忽略其错误,听不见不同的声音;反之亦然。对于时下在中国越来越受欢迎的鲁道夫·斯坦纳也是这样,少有不同的声音。读到东方灵性导师奥修对鲁道夫·斯坦纳的评论,有肯定,更有毫无保留的批评,其批评之处,据笔者所了解,并非无端指责,有其确凿与有理的地方,不妨给大家分享。感谢林涧先生推荐此文。


奥修/文翻译/不争不揾
提问 - 奥修,虽然我是在鲁道夫史代纳教育下长大的,但我现在仍无法打破自己通往他的障碍。尽管我相信他为西方人展示那些的方式是正确的,但要使我们自己脱离“玛雅”的可能就是学会用这种正确的方式思考。他说通过对此实践和静心,我们能抛弃我们的自我并找到我们的“真我”。对他来说核心人物是基督,而他认为耶稣是完全不同于基督的一个存在。但你看问题的方式似乎与我不同。你能给我些建议吗?我总是在你和史代纳所带给的方式之间彷徨得都有些崩溃了。
奥修: 鲁道夫史代纳是一个有着非凡头脑的人,但提醒你,当我说“非凡头脑的人”时,这等头脑与宗教毫无关系。他是极其天赋异禀的。事实上,几乎无法再找出一个能与之媲美的头脑。他在如此多的方向和领域上是此等有天赋;使他看上去几乎是个超人类:一个神奇的逻辑思考者,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一个出色的建筑家,一个杰出的教育家,如此等等。凡他所涉之物,他总能为之注入非常新颖的思想。凡他关注之处,他总能创造思维的新方式。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有着伟大的头脑,但是如此之头脑,无论渺小还是伟大,都与宗教无关。
宗教来自于空(没有念头)。宗教不是一种才能,而是你的天性。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出色的画家,你必须有天赋;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你必须有天赋;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科学家,当然,你还是必须有天赋;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宗教信仰者,你无需任何特殊的才能。任何人,渺小还是伟大,愿意放下他的念头,就能进入神的圣域。当然,天赋异禀者发现要放下他们的念头相当困难;因为他们的念头(头脑)里注入的自我多于常人(这句是我根据后面句子的意思意译的)。对于一个没有天赋的普通人来说,放下念头非常容易。即使如此放下念头看上去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其实人们实在是没有什么可失去的,可他仍然害怕失去。当然,若你是一个天才甚至奇才,这种困难就会成倍增长。那时你的整个自我充斥了你的念头(头脑),而你还不能放下它。
鲁道夫史代纳发起了不同于神智学的一项新运动,称为人智学。其实他起先是一个神智学者,后来在(神智学)运动中他的自我开始与其他人的自我斗争起来。他想要唯他是尊,成为全球神智学运动的至高无上者,世界之王。那绝无可能;因为还有很多其他人的自我存在着。最重要的问题来自于克里希那穆提的存在,这是一个完全没有自我的人(因为我没读过克氏,所以不知道这样翻是否准确,而我想这里要表达的意思是克氏是一个没有小我的人)。当然,神智学者有了越来越多接近克里希那穆提的思考。他(克氏)逐渐成为了救世主。这让鲁道夫史代纳焦灼,于是他在这次运动中弃场而去,而整个德国的神智学运动与之决裂。他的的确确是一个相当相当雄辩的演说家,头头是道的作家,他获得了人们的信服。他极为恶劣地摧毁了神智学,将其四分五裂,自那时起,神智学从未完整和健康过。
鲁道夫史代纳在西方人心中倍受青睐,这其实相当危险——因为西方人的头脑从根本上说是逻辑型的:论证、思考、标识。当他论及至此,他说:“这是西方头脑的方式”。绝非如此,东方还是西方,头脑就是头脑,而正途是摒弃头脑中的念头。如果你是东方人,你将必须放下东方式的念头,如果你是西方人,你将必须放下西方式的念头。要达到静心的状态,念头之流都必须放下。如果你是基督徒你将必须放下一个基督徒的念头,如果你是佛教徒你将必须放下一个佛教徒的念头。静心与基督、佛教、东方、西方、印度还是德国无关,绝无关系。

什么是念头?它是社会对你作出的调适。它是对我们称为“没有念头”的原始头脑的过度强加。正因如此你才不会困惑,所有诸等念头必须被放下。为了使神圣降临你,过往一切必须得从你身体中完全清空。思考不是静心,即使正确的思考也不是。无论对错,思考必须被放下。当你不再有思考的时候,没有思考的云朵笼罩着你,自我就会消失。请记住,当自我消失的时候,那个“真我”不存在了。提问者说“鲁道夫史代纳说当自我消失的时候我就出现了”,并非如此,当自我消失时真我也不存在了。任何东西都不存在了。确实如此,任何东西都不存在了。
某晚我讲了一个叫To-san的伟大的禅师的故事。他已进入空境,他开悟了,他成了虚无,佛教称之为无我,没有念头。谣言传到神仙们耳朵里说又有人开悟了,当然,在有人开悟时,神仙们要观察他的面相——他的美,他原初的美,他未染尘垢的纯洁。神仙们来到了 To-san 所住的禅房。
他们看了又看,他们开始试探,他们想从这边走进他,并从那边离开,但是他们(在这里)没有发现任何人。他们感到遇到了麻烦,他们急切地想看到那张脸,原初的脸,但是这里却没有人。他们想了很多办法,这时一个最狡黠多谋的神仙说:做一件事即可。他跑去厨房,拿了些大米和麦子,To-san 正好晨起散步回来,神仙将大米和麦子洒在他的必经之路上。
在禅师的房间,所有的东西需要无条件地被尊重,即使是大米、麦子、石头,一切都必须都到尊重。你必须总是小心翼翼并保持警醒。即使一颗小小的谷粒你也绝不会看到洒落在禅房之内到处都是。你必须尊重一切。记住,此等尊重与甘地主义经济学无关,这不是经济学问题,因为甘地主义经济学不过是理性的吝啬。这与吝啬无关。这纯粹是对万物的尊重,绝对尊重。
这是非常无礼的,此乃《奥义书》之根本理念,先知在书中曾说“ANAMBRAHMA”——食物乃上帝——因为食物给了你生命,食物是你的能量。上帝经由食物去到你的身体里,成为你的血液,骨骼,故上帝就应该被像一个上帝来对待。当To-san 在途经之处看到了神仙们洒落的那些大米和麦子时,他难以置信:“谁干的?谁这么不小心?”一个念头在他头脑中升起,据说神仙们仅此一瞬间终于能够看见他的脸,因为就在这一瞬那个“我”以一种非常微妙的方式出现了:“谁干的?有件事做错了。”
任何时候当你判断对错,你立刻就存在了。在对错之间存在着自我,在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之间存在着自我,每个念头都带有它自己的自我。就在云朵从 To-san意识里升起的那一瞬-“谁干的?”-一种紧张出现了。每个念头都是一种紧张,即便是非常寻常看上去非常天真的念头也是紧张。
你看到花园很漂亮,太阳升起,鸟儿歌唱,于是升起一个念头:“多美啊!”即使那样,也是一种紧张。那就是为何有人从你身旁路过,你要马上对他说“瞧,多美好的早晨!”你在干什么?你只是在释放这种从念头里来的东西。美好的早晨。。。念头来了,它在它的周围制造了紧张,你的存在不再是松弛的了。紧张必须被释放,所以你说给周围的人听。而这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当时他也处在你所在的那个位置,他也听见鸟叫,也看到日出,也欣赏花朵,既然如此对他说“这些很美”之流其意义何在呢?难道他看不见?但这不是问题的核心,你没有传递任何信息给他,信息对于他就像对于你那样清晰。事实上是你在释放你的紧张。通过说出来,念头就在当时的氛围里消失了,你从负担中解脱了。
当念头在To-san脑海中升起,就聚成一片云朵,通过那片云朵神仙们总算能够看见了他的脸,哪怕是一瞥而过。后来云朵又消失了,To-san也又再次不存在了。
请记住,这就是静心的全部:全然摧毁你之存在以致神仙降临都对寻找你无从下手更别说找到你。你自己也会发现当这种状态出现时即便是神仙也无法找到你,你的内在无人可寻。那种“我是谁谁谁”是一种紧张。那也是为何某些认为自己是个人物的人会越发紧张。而认为自己无足轻重的人反倒不那么紧张。而完全忘我的人则是松弛的。所以请记住,当自我被抛弃,“真我”也消失了。当自我消失时,没有什么是存在着的。而那个不存在,那个不存在的纯粹正是你的存在,你最内在的核心,你唯一的天性,你的佛性,你的觉悟-就像一片广袤无垠的蓝天里没有一朵云来打扰。
现在请再听一次这个问题“我是在鲁道夫史代纳教育下长大的”,对,他们是在教育,但我所做的是不教给你任何东西。而且恰恰相反,我将你接受的所有教育通通从你身上抽离出去。我不是老师,所以我不传授知识给你,我全力以赴摧毁那些你认为你知道的东西,不遗余力抽空你所有的知识,我在帮助你舍弃你已有的东西。
"虽然我是在鲁道夫史代纳教育下长大的,但我 现在仍无法打破自己通往他的障碍。"
没有人能够冲破通往一个以其自身的自我为导向的人的障碍。想要冲破你通往一个已经不复存在的人的障碍确实很难。即便如此冲破你的障碍也相当困难因为你的自我在抗拒。但当你拜一位仍在追求自我之满足,仍想成为某个人物,仍处于紧张之中的人为师时,要放下你的自我是不可能的。
"尽管我相信他向西方人展现那些的方式是正确的,但要使我们自己脱离“玛雅”的可能就是学会用这种正确的方式思考。"

并非如此,东方的方式或西方的方式是:如何抛却思考,如何不去思考,而仅仅只是存在着。但对西方的要求要甚于东方,因为在西方自亚里士多德后的整整两千多年一直都在使你适应于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成了目标,思考的头脑成了西方世界的目标:如何使你的思考更加精确,科学。整个科学世界都来自于这种努力,因为作为一个科学家的时候你就必须思考。你必须在这个客观世界不断工作,你就必须找到更精准,确切和有效的方式来思考。这种付出浩如烟海。科学取得了伟大的成功,于是人们认为同样的方式将有助于你往内探求。可这只是鲁道夫史代纳的谬论而已。
他认为以与我们已经能探察物质世界的同样的方式将帮助我们进入内在。其实无济于事,因为进入内在,一个人必须朝相反的方向行动,完全相反的方向。如果思考可以帮助认知事物,不带思考则将帮助我们了解自己。如果逻辑帮助我们认识了事物,那诸如佛教心印,看上去荒诞不经和逻辑错乱的东西则将帮助我们走向内在:比如信仰、信任、爱,但逻辑,绝不可能!那些所有曾帮助你更好地认识世界的东西都将成为通向内在之路的障碍。同理外在世界亦是如此:所有帮助你认识自己的东西不一定有助于你了解外在事物。这就是为什么科学在东方得不到发展。对科学的首次涉足均来自东方,但东方无法发展它,东方不是往那个方向行动的。最基础原初的知识来自东方,比如:数学符号,数字1到10,起源于印度,建立了数学发展的可能性。这本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可却止步了。东方只起了个头,但却未能在这个方向上有长远的发展,正因如此,在世界所有的语言中,数,数字携带者梵根,比如:2是梵文dwa -- 它先是twa, 才变成two. 3是梵文tri,后来成了three。6是梵文sasth -- 后来成了six. 7是梵文sapt -- 后来成了seven. 8是梵文ast -- 后来成了eight. 9是梵文nawa -- 后来成了nine. 这个基础的发现来源于印度人,但仅此便停下了。
中国人约五千年前首次发明了火药,但他们从未用火要来制造炸弹,他们只是用它来做鞭炮,他们享受并喜爱着火药,他们用它来玩,但仅仅是玩具那样。他们从未用这个去屠杀,他们对火药仅止于此。


东方发现了很多基础的东西,但没有更深入的发展。它也无法发展,因为它的所有努力是进入内在。科学是西方努力着手的事情,宗教则是东方所做的。在西方,甚至连宗教都试图成为科学的东西,那正是鲁道夫史代纳所做的事情:试图使宗教的方式更加科学化——因为在西方,科学才有价值。如果你能证明宗教也是科学的,那么用这种替换的方式,间接地宗教也成了有价值的。所以在西方,每一个教徒都试图证明科学不是仅止科学而已,宗教也是科学。而在东方我们则没有这样的困扰,恰恰相反:如果真有某个科学发现,那这位发现者必须证明该发现具有某种宗教意义,否则这个发现就没有意义。

"通过对此实践和静心,他说我们能抛弃我们的自我并找到我们的“真我”。"
鲁道夫史代纳并不知道何为静心,而他所谓的静心(meditation)其实是专注(concentration)。他完全颠倒了乾坤:他将专注成为静心。而专注根本不是静心。专注又是一种对于科学思考来说非常非常有用的方式。它将会集中思想于某一特定事物,但头脑也会因此而愈发专注。
静心是不专注于任何事物。事实上,它是放空,而非集中于某个事物。对于专注来说,有一个事物存在在那里。而在静心中,任何事物都不存在。在一种空无一物的意识(境界)中你只会找不到自己,这种意识又是不断散发延伸的。专注是专属于某物,而除此之外的一切全部被排除开来。它的范围里只有这一件事,而其它均被排除在外。
比如:如果你聆听我说话你可以以两种方式进行:你可以专注地聆听,这使你产生紧张,你集中精力于我在说什么。而那时如果鸟儿在歌唱,你也不会去管它们,因为你会认为那是一种分心。分心来自于你想努力达到专注,它是专注的副产品。你也可以以冥想(静心)的方式来聆听我,那时你纯粹是开放和可以进入的,你聆听我,也聆听鸟儿歌唱,还聆听风穿越树林发出的声响,你同时聆听它们——你便和它们同在。无论它们发生什么,你随时都可以不带任何自己念头和个人选择地迎接它们。
你不会说:“我要听这个不要听那个。”不,你聆听的是整个存在。我、鸟、风不是三个独立的事物。绝对不是。他们同时发生,他们一体,始终一体,你聆听的是这个全部。当然,那样的话你的理解会极大丰富,因为鸟儿也在用他们的方式诉说相同的事情,风也在用他的方式传递同样的讯息,而我也在用语言表达着这一切,所以你的理解会更透彻。不论怎样,那个信息是相同的。各种传播的媒介完全不同,但所以传递的信息却是相同的,因为上帝就是那个信息。
当一只杜鹃疯狂啼叫时,那是上帝正在疯狂。不要排斥,不要排斥他,不然你就是在排斥上帝。不要排斥任何东西,揽你所揽。专注是意识的收敛,而静心则是蔓延开去:所有的门被敞开,所有的窗被打开,你不作任何选择。而当你不去选择的时候理所当然也就无所谓被分心了。这便是静心之美之所在:静心者没有被分心的困扰。我们可以把它当成一个标准:你若被分心,你知道那是你正在想要达到专注,而不是静心。听见犬吠,静心者闻而不被扰,他全盘照收,且乐于享受。
所以他说:“听,上帝在那只狗里咆哮。非常好,谢谢你在我正要入静的时候咆哮,看来你以各种方式关照着我。 ” 而没有任何紧张产生。他不会说:“这狗真是和我过不去,它是要毁了我的专心致志,我是如此的虔诚和严肃,可那只疯狗。。。它要干嘛!”于是敌意萌生,怨艾来临。你认为这是静心吗?不,如果你因为一只狗,仅仅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可怜的狗而勃然大怒,这是不值得的。它不会破坏你的静心,或是专注,甚至任何事。它也根本不关心你虔诚与否,更不关心你本身。它甚至根本意识不到你在做着什么傻事,它仅仅只是在享受它的方式和生活。它才不会是你的敌人。
注意,如果一个人在一间房子里要使自己虔诚,那整间房子就会变成充满了干扰,因为这个人始终在被干扰的边缘。他祈祷不要有人发出声音,他冥想孩子保持安静,不要打来闹去。而此时你是在给存在强加不必要的条件。于是如果你觉得分心了或是被打扰了,只有你自己需要对自己负责,只有你自己需要被苛责,而不是除你以外的任何人。
鲁道夫史代纳所谓的静心只不过是专注罢了,通过专注你可以忘却自我进而达到“真我”之境界。而这个“真我”仅仅是一个非常非常微妙的自我罢了。你就会成为一个无比虔诚的自我主义者。你的自我现在已被宗教语言所粉饰,但是并不表示它不存在。
"他认为核心人物是基督,并且他认为耶稣和基督完全是两回事。"
对于一个静心者来说是无所谓有什么核心人物的。因为没有必要。而对于一个专注者来说,确实需要一个被关注的东西。鲁道夫史代纳说基督是那个核心人物,那为何不是佛陀,波怛阇利,马哈维尔?而偏偏是基督呢?对于佛教徒来说佛陀是核心人物,而不是基督。他们都需要一个人物来关注,在这个人物上投入他们的专注。对于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是没有核心人物的。如果你自己的核心自我消失了,或正在消失,你根本不需要外在的任何自我来支持它。而基督或佛陀之流不过是存在于某处的另一个自我而已。你正在制造我-你两极。你说:“基督,你是我的主。”但是谁会那样说?一个“我”需要那样宣称。来看看禅师们怎么说。他们说:“如果你在路上遇见佛陀,马上杀了他。” 如果你在路上遇见佛陀,马上杀了他,否则他将杀了你。绝不给他任何可乘之机,不然他将占据你,成为你的核心人物。你的一切念头又都会围绕着他。你可能将变成一个头脑里只有佛陀的人,或者基督的人。对于一个头脑里只有特定的念头的人来说,特定的核心事物是必要的。
当然,如果他更提倡基督而不是耶稣,那也是很容易理解的。那正是宗教自我的来由。耶稣正像我一样:一个有着血肉之躯和平凡生活的人类,如此的凡夫俗子。而对于一个高超的自我主义者来说这是没有意义的,他需要一个非常非常纯粹的人物。基督不过就是纯洁的耶稣。这就如同你将牛奶凝固,提取出其中的奶油,再从奶油中提取酥油.酥油是最纯粹的部分,精华中的精华.而你无法再从酥油中提取出什么,它是最后的提取精纯物-精纯(白色)汽油. 从煤油中提炼汽油,从汽油中提炼精纯汽油,到此为止,没有别的再可以提取了.基督就是纯粹的耶稣.鲁道夫史代纳很难接受耶稣,这对于所有自我主义者都是很难的. 他们试图使用多种方式来抵抗,比如
基督徒会声称自己是处女生的。基本的问题是基督徒无法接受他和我们普通人一样的出身。而他们看上去也和普通人无异,他们就不得不变得与众不同,就不得不成为一位与众不同的大师的追随者。与佛陀出身于凡人性爱之结晶不同,耶稣非常特殊。特殊的人需要一个特殊的大师,来源于一个处女。他是上帝的独子单丁。因为如果还有其他儿子,他便不再独一无二。他就是唯一的基督,上帝唯一加冕的那个。而其他所有人顶多只能成为使者,而不能和基督相提并论。基督徒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做下那些事情,但我希望你理解耶稣胜过基督—因为耶稣理解起来更能给你带来福祉和安宁,并给你在成长历程上带来帮助。因为你处在成为一个耶稣的状态中,基督不过是个梦想罢了。
首先你必须经历做一个耶稣的历程,唯有如此,某天基督方才降临于你,基督只是一种存在的状态,就像佛陀也是一种存在的状态.释迦摩尼成了佛陀,耶稣成了基督,你也能成为基督,只是当下基督离你太遥远.你可以思考这些问题,并就此创设出一些哲学或理论,但那毫无意义.当下不如去理解耶稣,因为那是你之所在.那是路途的发端.去爱耶稣,唯此你方能爱上自己的人的属性.试着理解耶稣和这里面的矛盾,通过这矛盾你可能会减少一些愧疚感.通过理解耶稣你能更爱你自己.
而事实是基督徒们一直不懈地以各种方式通过引入基督的概念来抛弃关于耶稣的矛盾,比如:耶稣有时会生气,这就是个问题,该怎么办呢?这个事实难以避免因为他不止一次地发怒,而这与他自身的训诫是极为矛盾的,他总是说去爱,自己却总是生气,他说要原谅你的敌人-不仅如此,还要爱你的敌人-可他自己却勃然大怒而动粗.在耶路撒冷的神庙里,他挥起鞭子鞭笞货币兑换器,一只手抡起它们扔出了神庙.他当时一定是气得发疯了.
那,如何来调和这个矛盾?基督徒们用来调和的方式就是创造出一个基督,这便彻底解决了.鲁道夫史代纳的思想体系也正是以此为基石.将耶稣抛之脑后,而带入基督这个纯洁的概念,于是在那种情况下你可以说 "他生气的时候他是耶稣." 当他在十字架上说"上帝啊, 原谅这些人,因为他们不知自己所为"时, 他是基督. 于是矛盾就能化解了.当他为女性心动时他是耶稣, 当他让妓女不要碰他时他是基督.两个概念算是把这个矛盾搞清了-但你摧毁了耶稣的美丽,因为所有的美丽就在这个矛盾中.
其实根本没有调和的必要,因为在耶稣深处他们是一致的。事实上他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他爱之深切,他爱得如此深切,这就是他生气的原因。他的怒火不是来源于仇恨,而是来源于爱。你不知道有时候生气是来自于爱吗?那问题在哪里?你爱你的孩子:有时候你也会打他屁股,揍他,有时候你也勃然大怒,但那都是来源于你的爱,而不是恨。他爱得太深了-这是我对耶稣的理解-他是如此之爱以致于全然忘却了恨而生气发怒。他的爱如此宏大,他不只是一个已故的圣人,而是一个活着的人,他的爱不仅仅是一种哲学一种概念,而是现实,当爱是现实的时候,有时候爱也会成为怒气。
他和你一样也是人,对,但他不止于此,他同时又不仅仅是人,但首先和根本上他是人,高于人的人。基督徒们一直试图证明他是一个超人,他的人的属性纯属偶然,由于他必须进入人身所以他必然存在着一些邪恶,那就是他生气的原因。否则他完全是纯洁的。但那种纯洁是没有生命的。
如果纯洁是真实且纯正的,它便不惧怕不纯洁。如果爱是真实的,便不惧怕怒火,如果爱是真实的,便不惧怕战争。事实证明即使战争也无法摧毁它,它将幸存。有些圣人也谈论热爱人性,但却不能爱任何一个凡人。爱上人性是非常简单的事情,时刻牢记-如果你不能爱,你就去爱上人性。这非常简单,因为你绝无可能超越人性,人性不会制造任何麻烦。一个人可能制造很多麻烦,甚至更多,当你热爱人性时你可以感觉非常非常好。那你如何爱上人类呢? -- 你爱上人性。你是强大的,你的爱也是伟大的。但我得告诉你:爱上人类,是热爱人性最基本的热身。这可能会很难,也可能会成为一场巨大的危机,一场持续的危机和挑战。如果你能超越它,你不会因困难而毁灭爱,而是继续焕发出爱的光芒,以至于这爱可以面对一切困难-可能的,不可能的-那么你就完整了。基督热爱人类,如此之爱,他的爱如此伟大以至于它超越了人类成为了对人性的爱。接着它超越人性变成了对存在的热爱。这便是上帝之爱。

"你的方式看起来与我不同、"
不仅是不同,而是完全相反。首先,这根本不是一种方式。这并不是一种途径,如果你喜欢这个词,那就称其为无路之路,无门之门。但这并不是一种途径,因为途径或方式只有在你的现实生活远离你的时候才是必要的,那时才需要方式来连接。但是我一直坚持你的现实生活即在你的当下,它就在你的里面,根本不需要什么途径来达到。其实如果你放弃所有的方式,你会瞬间发现你就在现实生活里。你越依赖途径,,你离自己便越远。途径会造成误导,因为你已经是你要找寻的那个了,所以途径是不需要的,但如果你被训练以那些术语来思考,我会说我的方式是完全相反的。鲁道夫史代纳说正确的思考方式,我说不论对错,所有的思考都是错的。此类思考都是错的,没有思考才是对的。
"你能给我建议吗?因为我在你和鲁道夫史代纳所示的方式间有些崩溃了。"

不能,你将必须在那种紧张的状态中停留一些时日。我不会给出建议也不会帮助什么,因为如果我给出建议或帮助你,你就会向我靠近,而那可能是不成熟的。在你靠近我前你将必须和史代纳决战一场,他绝对也将和你好好干上一场,他不会这么轻易地放过你。我不会给你任何帮助,这样你就可以更接近你自己。只有当你接近你自己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你。当果实成熟的时候它自己就会从树上掉下来。我绝不会扔甚至是一个小小的石头,因为果实没有成熟,石头可能把它打下来,那将是一场灾难。你还将停留在心灵崩溃的状态中。你必须自己决定,因为没有人会始终停留在心灵崩溃的状态中,总在一个点他需要作出抉择。如果我帮助你你就不会再信他的那套,他无法与我匹敌,因为他已经死去。所以我把你拉向我比起他来更容易。同理说服你相信他也是一样,这二者都还不如将这个问题留给你自己。你就继续战斗吧。或许你会放弃我,但那也是一种收获,因为那样你将更全然地追随鲁道夫史代纳。但我认为那已经不可能了,你已经中毒了,现在只是时间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