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瑞士多纳赫巧遇老乡~2015欧洲华德福教育游学记之二十五

(2015-05-19 23:07:52)
标签:

华德福教育

人智学歌德大殿歌德堂

歌德馆鲁道夫·斯坦纳

生物动力生物活力农业

华德福学校欧洲华德福

分类: 乐活旅游

                瑞士多纳赫巧遇老乡~2015欧洲华德福教育游学记之二十五

                                                 2015年5月14日

 

       我们于2015年5月14日上午8点多就从多纳赫火车站的修道院酒店(Stiftung Kloster )爬山到歌德大殿,大殿里很多部门还没有上班,几乎没有人。不久在大殿的咖啡吧,看见济南的高建华老师与一位中国女孩聊天。我感到很惊讶,难道这里还有中国人学习或工作吗。走近一聊,才知道现在这里中国人不少,算上港台在一起总共有11位中国人,从大陆来的也有五六个。http://s13/mw690/001tslpKzy6SoIEGgA4ac&690
瑞士巴塞尔附近的多纳赫是世界人智学中心与鲁道夫·斯坦纳研究中心

        这位女生叫张集良,他丈夫卜浩也在这里,他们一起在巴塞尔新艺术学校(www.neuekunstschule.ch)学习绘画。张集良家在天津,2013年于南京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旅游管理系硕士毕业。爱人叫卜浩,是我江苏老乡,是徐州人。我后来在网上查询了一下,才知道他曾经是东南大学学霸之一,2008年从机械工程学院以本科第一名的成绩报送硕博连读,发表过3篇国际期刊论文,参加过2个国际会议,还是东南大学专注于思想和社会实践的 “至善社”创始人。http://s15/mw690/001tslpKzy6SoIKqmgmde&690
从左到右:设计师林涧,卜浩,张集良

      早知道人生几大快乐,一是洞房花烛夜,二是金榜题名时,三久旱逢甘霖,四就是他乡遇故人。在万里之遥的瑞士歌德大殿,遇到对人智学感兴趣的老乡,大家都很兴奋。七嘴八舌问起,怎么对华德福与人智学感兴趣的,如何来到这里学习的。听集良说起卜浩离博士毕业还差一年的情况下,转到人智学领域,克服很多困难,来到这里学习的经历,我们都很敬佩与感慨。我是感慨自己老了,没有这样的时间与精力了,自己年轻,也会极尽全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之前,我也见过一些属于富二代的年轻人,出国留学,父母给他们创造了特别优越的学习与生活条件,但是他们中有些人到了国外,只知道花钱作,花时间玩,只不过养了一身懒肉,最后“学”得身心萎靡,颓废不振。不比不知道,与集良小夫妻一比,真是天壤之别。

http://s10/mw690/001tslpKzy6SoIOr1pfe9&690

http://s13/mw690/001tslpKzy6SoIOZIXGdc&690

歌德大殿与草坪中的小花

     卜浩后来告诉我:“在读博期间,由于自己对生命的强烈困惑和兴趣,开始关注和学习心理治疗,禅宗和儿童教育,对学术慢慢放下了,所以就没有读完博士。”

           当我们热切地在歌德大殿聊天交流的时候,穿浅赭石色上衣的Sivan Karnieli老师问我:“你们是来上优律诗美的课吗?还有其他人吗?”我说:“是的,约了9点的优律诗美的课,我们有很多人,一个团。”这时,领队艾利国过来了,他与Sivan Karnieli老师熟悉,沟通之后,招呼我们坐电梯上优律诗美的教室,我们必须告别上课去了。

     集良说,有个在歌德馆参加两年制人智学基础学习的小蓝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自己应该由生物动力成长,于是去了这里的有机农场做兼职志愿者,决定学完一年后离开歌德大殿,找个农场学习。我说,中国现在所有获得德米特认证的农场,我都参与过筹建,我也是德米特中国协会的发起人,我这方面情况我熟悉,让她找我。我们约好1点在我们吃午餐的餐厅见面,“你们也来吧,一起坐坐。”我觉得还有很多问题没有交流,约她俩一起过来,集良与卜浩热情地答应了。

    我们就在歌德大殿上优律诗美的体验课程,之后又在Rondald Templeton先生带领下参观了大殿的部分空间,主要了解了歌德大殿的设计思想与建设历程。中午12点多,我们在大殿的西南角集合,一起走向餐厅。路边都是小草花,蒲公英的黄花与球伞遍布草花间,比别处看见都要硕大色深。这里似乎很少用割草机,花草还可以无忧无虑地发芽,开花,结籽,繁衍后代。割草机真是一个残酷而丑陋的机器,所过之处,百花凋零,花草折腰断离,很难结籽繁衍后代。

http://s2/mw690/001tslpKzy6SoISMskFd1&690
歌德大殿附近的有机建筑
http://s9/mw690/001tslpKzy6SoISTZ4A38&690
蒲公英


http://s14/mw690/001tslpKzy6SoIT1oNn3d&690
歌德大殿草坪的小花
http://s14/mw690/001tslpKzy6SoIT5relad&690

歌德大殿附近的有机建筑

    我们到了餐厅,我觉得很熟悉,因为上次也在这里吃过饭。记得楼下是一个有机商店,我上次买过有机巧克力。坐下来不久,集良与卜浩就来了。一回生,二回熟,第二次见面觉得很亲切了。

    我早就为他们准备了位置,对他们感兴趣的林涧、高建华、杨庆丰与张远祁等老师也都围坐过来,一起交流。他俩已经吃过中饭,我就给他们倒了果汁,我一边吃饭,一边听他们讲述从南京到北京春之谷,从春之谷到到瑞士多纳赫的故事。

http://s2/mw690/001tslpKzy6SoJ25hmN21&690

http://s4/mw690/001tslpKzy6SoJ2emIz33&690

我们一起吃饭的餐厅

     卜浩与集良在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关注生命本身,找到了教育的真正核心,开始参加与组织心理治疗与儿童教育方面的活动。2012年12月18-19号,常驻北京春之谷华德福学校,长期从事华德福音乐教育的高塔老师在南京举办以“让音乐点亮孩子的童年,照亮我们的生活”为主题的工作坊,卜浩与集良报名参加了这个活动,深受启发,随后用当时银行卡里所有的钱报名上了2012年12月底到2013年初的春之谷培训活动“天地音乐与人心律动”,在那前后他们两位萌生有了出国的想法。  

     他们两人于2013年3月9-17号又回到北京上春之谷,参加“华德福小学教育培训暨全国华德福教师本土化教学研讨备课会”,在此间认识了空间体育的任课老师Ofer Sagie

     奥佛老师在瑞士歌德大殿接受过四年的华德福与人智学培训,听说他们喜欢绘画,于是强烈推荐巴塞尔新艺术学校以及学校负责人Zvi  Szir, Zvi曾经在歌德大殿教授绘画与人智学,后来离开了歌德大殿与Julitta老师一起创办了这个艺术学校。http://s2/mw690/001tslpKzy6SoJ6bq3Tc1&690
卜浩与我愉快交流

     有了奥佛老师的热情推荐,他们就于2013年5月份开始申请巴塞尔新艺术学校,德语与绘画几乎都是零基础,只是凭借一腔热情,对人智学与绘画的发自内心的热爱,就申请成功了。过了三个月,8月份就到了瑞士,开始了在歌德大殿附近的巴塞尔新艺术学校绘画学习生涯。当然学费要交的,学费也不是很贵,每人一年8700瑞士法郎,大约相当于5万多人民币,生活费也是要准备的,也大约最低5万多人民币。

     当他们诉说着这个经历的时候,围坐聆听的老师不时发出惊叹。真是自由而理想的教育环境与氛围,德语零基础,零绘画基础的人就可以就读艺术学校,在中国听起来好像是骗子学校啊。但这是真的。我也是德语零基础,绘画零基础,我摸摸心口,我从小的理想就是绘画,也有发自内心学习绘画的心愿;同时我摸摸口袋,似乎一年10万还是有的,我也可以来学习绘画。

     集良对瑞士政府真是感激不尽,她说瑞士这一点特别好,政府支持这种民间独立的艺术学校,只要学校录取之后,不论有没有语言基础,一律都给予签证,鼓励年轻人来瑞士学习,实现自己的艺术理想。在此之前,集良与卜浩就担心签证批不下来。但是签证顺利获得了,开始了一遍学习德语,一边学习绘画的留学生涯。要是更多的中国年轻人知道这方面的信息,他们就拥有更多的实现自己艺术梦想的机会。

     我们遇到集良的时候,她正在歌德大殿工作,她说瑞士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特别尊重人力与劳动,“我们在歌德大殿兼职卫生工作,1小时就给18瑞士法郎,两小时就36瑞郎。”我也看过他们的博客“天使坏坏和米小鼠:http://blog.sina.com.cn/u/2961493124”了解集良还兼职做清洁与照顾小孩的工作,也教外国人中文,还做点国内代购。他们在瑞士努力勤工俭学,自食其力,令人钦佩。

http://s9/mw690/001tslpKzy6SoJ90QIM98&690
他乡遇知音,大家聆听卜浩与张集良讲述他们自己的学习经历与求学故事

    歌德大殿和她周边学校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比较好,学习条件更好,集良与卜浩到了一个理想的学习天堂,他们对我说:“我们过来,除了自己生命的困惑外,还想真真实实搞清楚西方到底在搞什么名堂,路径是唤醒自己人性里西方文明已经显化的部分,要三五年才得入门。我们会走下去。”

    以前上海滩的闻人杜月笙曾经说过,宁可不识字,不可不识人。近十年来,在中外人智学圈子里见过很多人,但是这对在瑞士多纳赫歌德大殿胸怀远大理想,过着快乐而辛苦勤工俭学生活的年轻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难以忘怀的印象,尤其是他们两位纯真而富有激情的目光。这样的年轻人就是中国人智学,中国华德福教育乃至中国文化复兴的希望之光。

    我羡慕他们,我祝福他们,我将眺望着他们的身影,持续关注他们。 

    关注他们,也就是关注未来,关注明天。http://s1/mw690/001tslpKzy6SoJdXtQs80&690
歌德大殿留给我的最后背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