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太行奇石玩赏现状及发展
(2009-11-10 17:47:58)
标签:
千层石奇石泥裂雪浪石友太行 |
分类: 收藏与爱好 |
一
(一) 采集、加工及配座
1
太行山岩类丰富,沉积、火成、变质都有可供观赏的石种。太行山河流众多,源远流长,滩岸广阔,卵石荟萃,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丰厚的资源。
追溯这几年的采石过程,还仅仅集中在各地的河流之中,例如邯郸的石友主要在漳河、铭河、沙河,保定的石友主要在唐河,鹤壁的石友主要在淇河,其观测点无一不集中在河滩的表面上。由于各地有卵石的河滩也就是几十公里的距离,加上农民筑堰造田、盖房打地基对卵石的消耗,使河滩表面卵石日渐减少。故此,很多石友就感觉都去过了,没地方找了。其实不然,由于太行地区十多年来未发生大的洪水,多数卵石或被泥沙掩埋,或被泥沙遮盖了画面。日后一旦有山洪来临,石头翻动冲刷,呈现给我们的又将是一个全新的采集地。另外,这些大河条条都是百年老河道,河床中究竟堆积了多少河卵石,厚度有多少,谁也说不清。如果我们能借鉴一下广西人挖河淘石、下水捞石的干劲和作法,又何愁无石可采,无地可去。当然,这需要一个市场利益驱动的前提。
2
再说观赏石的加工。奇石走向市场化,要增加卖点,提高光鲜度,无论山石还是卵石都需要一定的加工。这一方面,太行山沿线各地都做得很不够。从主观上说是崇尚完美全自然的状态,以不动手为荣,这样就极大地限制了采集的范围。画面好,但形状不好的,不要;石形好但画面偏的,不要;画面、石形都很好,但外表石质有缺陷的也不要,等等诸如此类,在指导思想上追求尽善尽美,使许多具备变化潜力的赏石与我们擦肩而过,从而降低了效率,丧失了机会。
从客观上说,存在不会加工的问题。不会加工,也不知道怎么加工,用什么工具,有什么样的程序,完全没有经验。个别石友也曾尝试过加工,但一时还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就加工来说,还处在起步的原点,与外地现在加工方面的专业化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
3
一块奇石要登堂入室,摆上几案供人观赏,没有座肯定不行。一般来说,整体效果七分在石,三分在座。托或座虽然是赏石的辅助部分,但其内在的要求并不一般化。首先它要与石协调,要大气,但又不能喧宾夺主,要与石浑然天成。它不仅能把石头立起来,固定牢,还要最大限度的发挥石头的主题作用。这种要求等于是命题式的再创作。每款奇石的个性决定了托与座的个性。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相同的石头,这也决定了不能随随便便、千篇一律的配坐。目前太行奇石的配座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其实爱好者多数还是因陋就简,就地取材,有什么用什么。当地的树根收拾干净就成了底座,随意的木料,锯一锯,刻一刻就上了架。鉴于这种情况,近年来,有的协会专门从南方邀来雕刻师傅住下来刻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石友中有些有心人,经过观摩、学习,开始动手实践,进行了模仿。但仅仅是开始,要达到南方师傅有创意、有神韵的刻座水平还任重道远。
(二)
1
太行奇石收藏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队伍不断壮大,水平不断提高。各地收藏都有了相当的规模,每个城市都有几个上档次的收藏家。这些人痴迷,执著,多年来坚持不懈地采集奇石,研究奇石,进行奇石文化的交流、宣传,对奇石及其文化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的还办起了家庭藏石馆,所藏奇石从石种到质量,都有了广泛的代表性。这部分人是赏石活动的中坚力量,是繁荣发展奇石走向未来的骨干。
2 市场
随着群众性收藏热潮的到来,藏家手中规模的扩大及外来人员的增多,太行奇石市场也渐渐活跃起来,各地都有了家庭藏石馆及奇石贸易的店铺门市,石友有了买卖的渠道和交流的去处,“以石养石”看到了希望。这相对于过去到了一个城市想看看当地的石头,找石友聊聊石头而茫然不知所向的情况已大不一样。但是相对于外地一些闻名的奇石市场,从规模到市场化程度都不能同日而语。这固然有资源方面的问题,也有起步晚的原因,最主要还是宣传推动不够,影响不够,运作乏力。从深层次分析,也存在地域、文化、思想观念中“善小而不为”的因素,北方人似乎看不上小的利益,但没有小为,当然就不会有大成。
培育繁荣奇石市场,是推动奇石文化发展的必然之路,这是摆自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地协会组织要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努力扩大群众性的赏石队伍,抓好各种赏石文化活动,扩大宣传影响,不断尝试各种市场运作方式,千方百计吸引企业家参与藏石、赏石活动,培养并在活动中造就以经营为主的企业家,推动奇石与市场的结合,通过市场进一步繁荣太行山奇石文化。
(三) 如火如荼的奇石展销
近几年来,太行山沿线各地大型奇石展销接连,小型展览不断,在当地的群众文化活动中,越来越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石家庄市自2002年以来,连续五年成功举办全国奇石展销大会,已经成为当地石友盛大节日,也吸引了北京、天津等地石友前来赏石、购石,每届都交易不菲。太原、邯郸、安阳、新乡、邢台等地近几年也多次组织举办大型的奇石展销、展览会,影响很大,使爱好者热情倍增,基本队伍不断扩大,在当地群众性文化活动中的地位突现明显,已引起各地政府的关注,显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其积极意义不容怀疑。但是就展销本身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切实吸取教训,不断完善举措,扎扎实实把问题解决好。
当然,组织举办奇石展销活动对组织石友来讲都是新东西,经验不足,失误难免,但这些只能是前进中的不足。展览、展销对于推动赏石文化迅猛发展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还是要首当肯定的。因此,对于初次举办展销的各地组织,不能以“成败论英雄”,首先要敢于尝试,然后才能有成功的希望。
二
太行山奇石在历史上虽不乏名家赏玩,但囿于当时的条件,人们对其认知程度、开发力度、普及范围等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随着近几年赏石队伍的增加和交通越来越便利,太行奇石开始揭去神秘的面纱,露出迷人的姿容,走出大山,走出峡谷,走进我们的生活。
太行山区域广阔,地质构成复杂,为各种奇石的产生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生成于北方的太行奇石虽不比南方石的细腻温润,鲜艳亮丽,但却自有一番质朴浑厚,粗犷大气,深雄老道,气韵生动的独特风格。而我们在欣赏太行奇石时所产生的那种,带有明显北方地域特色和丰厚文化内涵的,粗犷与灵动、质朴与大气、拙古与老道、亲切与自然的愉悦感受,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与众不同的审美风格,具有一种持久迷人的魅力,更具有很好的收藏潜力与前景。这也或许是为什么许多人对太行奇石情有独钟,痴迷沉醉的原因吧。
(一) 日月石独具价值如日中天
太行奇石以卵石取胜,尤其以漳河、洺河、沙河一带河滩宽阔(最宽处达十几里地),卵石丰富,而以画面石取胜的卵石中,又以日月石最为引人。这里的沉积砂岩多由二氧化硅变质而成,层状构造十分明显,因复杂的成岩过程中有其它种类元素混入,形成棕红色基质上多变的白色或黑褐色图案,图案与基岩界限分明,色彩虽然简单,但反差对比强烈,深棕红、浅棕红的岩石中,常有黄色、白色的“砂岩包裹体”出现,产生大小不等的一个或多个圆形图案。经过千万年水流冲刷搬运,磨柔润养,形成了一幅幅生动传神的很有品位和收藏价值的日月石图案。
特别是漳河的日月石,多由紫红色细砂岩、粉砂岩形成,石质十分细腻,色彩对比突出,画面非常丰富,堪与黄河日月石媲美。上好的漳河日月石石形完整,大小适中,画面中或云开日出,或彩云追月;或日出沧海,或月挂山涧,若日月、祥云、山峦、地平线同时出现在一个画面上,则是难得的精品了。能得到一块上好的漳河日月石,是最让收藏者愉悦醉心的事。因此方圆数百公里常有藏石爱好者不辞幸苦,不分寒暑地跋涉其间,反复寻觅,乐此不疲。也常有一些漳河石精品被运抵洛阳,充当河洛石、黄河石出售。甚至一些带有画面的原石材料,也被运到洛阳一带经加工改形打磨抛光后“粉墨登场“。
目前太行漳河日月石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赏识和收藏,有的已进入日本和韩国,邯郸与安阳一带的石友如没有几方日月石,那是很大的缺憾,他们也常以日月石与外人交流,成为太行石收藏中一个突出的亮点。
(二) 千层石出口五大洲
石家庄地区行唐县团山村盛产千层石,是太行奇石的又一典型代表。团山千层石纯白干净,纹裂清晰,层次分明,立体感强,或大或小都独立成形,用心发现常能得到各种生动叫绝的象形奇石。当地百姓大规模开采千层石已有十多年,因储量丰富现在出产数量仍然很大。走近团山远远便能看到路边村头院内处处堆积着大量的千层石。象形好一目了然的原石,老百姓会拿回家供在桌面或窗台,一旦有人相中他便高价开口。但因眼力和观赏水平的不同,漏洞也是很大的。在成堆成片的原石中,旦有发现你不用点透,三五元、几十元都可拿走,而且十分热情地送到车上。曾有人数十元到手的一方千层石,配上座后竞卖到了几千元。“捡漏”,这也是团山村吸引全国各地藏石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千层石各地都有,大多用于山水盆景的制作,团山石也不例外,因石色石纹耐看,常有北京、广东、江苏、山东等地客商二三百一吨成车装走,加工成盆景或供石销往全国并且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千层石是目前太行石中最成市场规模的石种之一,但因产地条件与水平的限制,仍停留在原石销售阶段,价值很低,真正得到效益的是外地的深加工者,这是非常可惜的。随着资源的日减和奇石收藏热的升温,相信千层石终有一天会给团山人带来更多的财富。
(三) 雪浪石生动无比日见珍奇
纵观国内奇石,其名称一般都以地名或地质专业名称取之,而在众多石种名称中表达之生动传神、耐人寻味者莫过于雪浪石。雪和浪是及飘灵动感、及变幻无穷的事物形态,将其赋予固化亿年的奇石之中,那石怎能不鲜活不生动不传神呢。宋代的苏东坡不愧为文学艺术大师,雪浪石是他对花岗岩质片麻基岩最精当、最生动的艺术称谓。
雪浪石黑白分明,对比强烈。黑者为底,如墨如漆;白者为纹,如涛如雪,那动感流畅、对比分明的文理给人以极强的美伦美幻的视觉感受。如能从中捕捉到一些象形状物的造形或画面则更为珍奇。
客观地讲,雪浪石因其矿物晶体粒度相对较大,略显粗糙,少了几许妩媚与细腻,但其千姿百态,生动传神,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画面,粗犷而灵动、质朴而大气,带有明显的北方地域特色,大大弥补了质地的缺憾。就画面生动性、丰富性,给人们的视觉冲击力而言,雪浪石在国内诸多石种中绝对是出类拔萃的,这一点本书中精彩的图片是最好的印证。雪浪石不仅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收藏价值,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雪浪石在太行山区域分布广泛,蕴藏丰富,一直是石友们收寻珍藏的重点。但近几年,因山东泰山片麻岩市场需求量大,资源枯竭,大型园林景观石当地政府限制开采,许多石商顾不得那么许多了,他们在邯郸、邢台、保定一带大量收购屯积雪浪石,大者数吨,小者如拳,只要是经过风化水磨的自然石统统收走。小的河卵石运到泰山脚下,有花纹图案者配上底座就成了高价精品泰山石,没有好图纹者刻上字便“泰山石敢当”了。虽说此“泰山石”非彼“泰山石”,但许多游客是不懂这些的。现在产地的村民们逢黑石便抱,太行雪浪石的商品属性被发挥到了极至,看来上好的雪浪石已将日见稀少,弥足珍奇了。
(四) 漳河古陶石浑朴静穆世间珍稀
河北省磁县是我国古代陶瓷诞生地之一,历史著名的磁州窑就产生在这里。近几年,磁县一带漳河岸边玩石人经过不断探索,又开发出一个新的石种,并将其命名为“漳河古陶石”。
漳河古陶石属河卵石中的造型石,主要由硅质石英砂岩和钙质灰岩两部分构成,硬度为4----6度,石质较好。由于两种不同成份的岩石合为一体,岩性硬度不同,在河水冲刷磨蚀过程中,形成凸凹状的浮雕效果和形态各异的艺术造型,并常以坛坛罐罐等古陶器型出现。其浑朴苍古的石皮色泽,端庄流畅的陶罐器型,自然浸蚀的浮雕效果,耐人反复玩味,爱不释手,“漳河古陶石”的名称便自然传响了。
漳河古陶石突出的特点是色调静穆沉稳,质朴古旧。漳河受季节影响水量变化极大,卵石在冲积迂回处长时间搁浅裸露,受到强阳光的暴晒,石皮表面斑驳苍桑,由于受氧化铁的浸染,部分古陶石呈铁赭色,还有部分未受浸染的呈原生色、土黄色,加之天然流畅的器型,古陶的韵致由然而生。结合古磁州的地理文化环境,使古陶石更有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味。漳河古陶石犹如一件件出土问世,带有浓浓远古气息的文物,让人沉思回味,仰慕钟情。
据考察了解,漳河古陶石蕴藏量较小,属稀有石种目前仅限于邯郸磁县、彭城一带少数石友珍玩收藏。由于发现时间不长,目前鲜为人知。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赏石事业的发展,有着鲜明北方地域特征的漳水古陶石,将以其端庄静穆、浑朴苍古的神韵,成为中国赏石艺苑中的奇芭,向世人尽情散发出其特有的浓郁芬芳。
(五) 泥裂石在全国独占鳌头
邯郸武安京娘湖风景区山势雄俊,景色绝美。以红色沉积砂岩为主的地貌奇特多姿,变化丰富,是著名的国家级地质公园。这里出产的泥裂岩层次分明,纹裂清晰,色彩丰富,生动多变,是难得的奇石材料。
由于这里的泥裂石层理好易开采,当地百姓多以石料建房,用完整大块的泥裂石板做顶,整座房屋可以不见一砖一瓦,常有各色图案波纹出现在墙面屋顶,喜欢赏石的人到此会不由自主地在各家房前屋后寻觅,留恋忘返。而且房屋冬暖夏凉,十分美观受用。
武安京娘湖泥裂石作为奇石审美欣赏是近几年的事。邯郸市奇石协会顾问刘书成先生曾多次到产地探索搜寻,发现这里的泥裂石纹路色彩十分丰富奇特,在带回不少实物的同时还拍了许多石照,并发到《中华奇石网》的石友论坛上交流互赏。引起了清华大学地质系教授温庆博的注意,认为这里的泥裂石品种独特,在全国具有突出的代表性。温教授曾两次派人到邯郸实地考察,并购回大量标本,用于清华大学地质角的建设。目前已有人将泥裂石加工成桌面或屏风,又另有一番独特的魅力。
近些年,随着藏石热的快速升温,太行山的主要产地都已遍布着搜寻者的目光与足迹。在太行山区域能随时到老百姓家买奇石的地方正不断增多,河北曲阳、行唐、唐县一带,多以千层石、北太湖石为主,邢台各种尺寸的雪浪石也开始大量出售。河南辉县的八里沟下游一带,因有旅游的牵引,河中的红砂岩卵石都被摆到了公路两傍出售,但多为大型景观石,真正的奇石很少。
太行山真正大规模的开发尚未开始。太行山区域内奇石资源丰富的邯郸和安阳地区虽有个别捡石出售的农户,但数量很小,规模也不大。奇石协会、奇石爱好者觅石多为自己收藏,有规模的奇石市场远未形成,与国内许多地方村村行动,深挖滥采,以奇石为产业相比,这里真属于处女地了。这里的开采主要为建设使用,多数仅限于地表,漳河因交通不便,许多地方深达数十米的卵石基本未动,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奇石资源。今天的太行山水,是石农和藏石爱好者大有可为的“风水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