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天看了这样一篇文章---想要早教的妈妈看看

(2008-11-12 14:49:20)
标签:

育儿

教育

早教

分类: 父母的话

    今天在红孩子论坛上看到了这样一篇文章,看后我的心里一片茫然。不知道说什么好,记得在我还没当妈妈时,看到邻家年幼的孩子终日奔波于各种才艺班时曾说过:“其实,并不是所有的妈妈都希望孩子这样辛苦,只不过看了人家的孩子去了,唯恐落在起跑线上,才不得已也去了,要是大家都不去了,是不是孩子就可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了。”如今我当了妈妈,我深知孩子的早教远不止每周一堂课那样简单,我不知道我这个有着硕士学历的妈妈是否能教好我的孩子,可我一直在努力学习,一直在努力实践,一直努力用我的爱让我的宝宝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今天看了这样一篇文章---想要早教的妈妈看看可看着周围家长争先恐后的把不满周岁的孩子送到了堪比大学学费的早教班,看着他们宁愿牺牲自己唯一的休息日也要带着孩子奔波于早教班与才艺班之间,难道只有上了“早教”班才是真正的“早教”吗?不知道现在的所谓专业的“早教”班是不是真的对得起这些有着良苦用心的父母,不知道同样“望女成凤”的我是不是也会加入到他们的“早教”大军,可我知道我心里是不愿这样做的。我知道很多父母是抱着“人家孩子去了,我们也不能拉下……钱花到就心安了,就算对得起孩子了。”的心态,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怪圈”,也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多久,会不会最终踏入这个“怪圈”……

还是一起来看看文章吧!感兴趣的妈妈也说说自己的看法!

 

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08/11/06 00:18)
我的孩子只能如此早教吗?——一位母亲实地考察早教课程的失望和困惑

  从宝宝满周岁开始,我经常被问到:“你家宝宝开始早教了吗?”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回家去查资料。

  育儿书上这样解释早教:早教,就是早期教育,即比常规教育时间提早进行的幼儿教育,早教能开发儿童的潜能,造就人才。早期教育从0岁开始,涵盖医学、教
育学、心理学几大领域,主要针对儿童良好的性格的培养、身心健康发育和复合智力提升。



  这些概念对我这种一直以随遇而安的方式带孩子的妈妈来说,还是比较隆重和抽象的。我身边有已经把不满周岁的孩子送到早教中心进行潜能开发的妈妈给了我一句非常现实的话:“小孩子早接受教育早开窍,现代社会竞争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的,不要让孩子在起跑线上输给同龄人。”

  老实说我对这种所谓潜能开发是有些疑惑的。在我耳边说“早开窍”的人多了,我也有逆反心理,人一辈子有多少时间要动着脑筋生活?做妈妈的已经活得这么辛苦,就让我的孩子多糊涂几年吧!

  磨磨蹭蹭到了宝宝满两岁,身边已没有一个孩子没去过早教中心了,而且,宝宝的同龄小朋友都陆续上了幼儿园,这时我的家长也开始提醒我,这就是起跑线的变化,宝宝落后了。

  从今年8月开始,我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带着宝宝亲自尝试了几家早教中心的免费试听课程,这个过程,让我这个高龄新手妈妈感慨良多。

  ■第一次试听

  各种“套餐”课程,买得越多优惠越多

  我们选择的第一家早教中心在北京非常出名,据说一些海归妈妈都很推崇那里的双语教学和自由游戏。当然,能有外籍老师和英语流利的中国年轻老师授课,加上很大的游戏厅和多种大型玩具,每一课时的费用也相对比较贵。但想到要“造就人才”,我还是最先选择了这家。

  上课之前,我们先见老师。年轻的女老师说,如果一次性购买多少个课时,可以赠送多少个,有各种“套餐”,买得越多优惠越多……我听得头大。宝宝坐在我的腿上则表现出极大的不耐烦,数次扬起脸来说:“妈妈,宝下拿……”老师很困惑:“下拿?”我说:“是啊,下拿就是下地拿东西,她想玩儿一会儿。真对不起……”

  我答应老师一会儿一定好好考虑如何购买课时,我们才被放进真正的课堂。

  没想到的是,宝宝被这个课堂吓住了。

  课堂上的孩子大约有十几名,其中最大的看上去应该有四岁左右,最小的勉强能走路。站在最前面的老师看起来大约二十出头,正在一边比划一边用英文喊口号,让孩子们和她一起念单词、做动作。能跟上她的节拍并且投入去做的孩子都是年龄稍大一点的,小一点的有的在地上爬,有的依在家长身边不吭不哈看热闹。我拿了一样玩具给宝宝,宝宝不要,饶有兴味地看着那些正在喊口号的大孩子,看了一会儿,很确定地告诉我:“妈妈,小朋友病病了。”

  我问宝宝:“你还玩儿吗?”宝宝说:“不玩儿。宝宝没病病。”

  我们选择了早退。之前给我推荐课程的老师问我是否决定让孩子正式在这里“学习”。我不知道我的话会不会让老师不高兴,但我还是说了。我说我不想选择这里,因为我的孩子骨子里还是中国人的性格,我明白这里是在培养孩子的参与和融合,让孩子的个性更开放,但我对开放有不同的理解,个性的开放绝对不是以能不能在人群里用英文大呼小叫来衡量的,而且,如果我的女儿日后常常会这样,恐怕也是个麻烦。

  那位老师果然很不开心,在我带着孩子离开的时候,她犹豫了一下,对我说:“我们这儿确实比较贵,大部分都是家里比较富裕的孩子,其实和这样的孩子们在一起能让您的孩子学到更好的生活方式,家长也会很有面子。如果您觉得价格不合适,我们可以给您更多的优惠……”
这些话让我更坚定地放弃了这里。

  ■第二次试听

  让两岁多的孩子出口成章?

  我们去第二家早教中心试听那天,宝宝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考试。



  和第一家相比,这里要“中国”得多,卖的概念也不再是英语教学,而是因材施教。所以,每一个宝宝在走入课堂之前,都要经过一些基本的测试。

  宝宝和我一起并排坐小椅子,老师拿出了一张很大的图画让孩子看,上面是一群鸭子排着队在水中。老师指着鸭子问:“这是什么?”宝宝说:“鸭鸭。”说完了,很得意地指指自己胸前的黄色小鸭子图案对我说:“妈妈,黄小鸭。”

  “你会念歌谣吗?”老师拿着大图,指着下面的四行字。那是骆宾王的《咏鹅》。我们曾经念过的。宝宝的兴趣完全在于鸭鸭,她研究着那张大图,很认真地告诉我:“母鸭带着小鸭鸭,不是母鸡……”老师还在等,我也在等宝宝能反应过来,说出我们期待她说的“鹅鹅鹅”,但她就是不说。我觉得老师已经有些不耐烦了,赶快给宝宝提示,我说:“宝宝看看是谁,曲项向天歌……”宝宝忽然“开窍”,眉开眼笑地高声念出一句话:“熊掌拨清波!”

  老师在宝宝的测试卡上“语言能力”那一栏画上了一个红色的、带圆圈的叉。

  接下来是英语基础测试。这也是我没料到的。我因为坚持认为孩子过早学习外语会影响她掌握母语,没有让她学英语。只是偶尔在遇到某个单词或在什么场合听到英语的时候,才会告诉她一两个词的读法和意思。我想这次应该又是一个圆圈叉。但宝宝很无所谓,她把老师给的一本图画小册子翻得呱哒呱哒响。老师指着红色的西瓜问她:“看看这是什么颜色?”她很爽快地回答:“红的。”老师继续启发她:“红色,英文怎么说?”宝宝突然被英文这两个字搞糊涂了,困惑地看我。我赶快就地辅导:“红色,是red,你知道的,小红帽的帽子……”不等我说完,宝宝又一次迅速“开窍”了,她把画册翻到了黄色卡车的一页,兴冲冲地告诉我:“妈妈,你的yellow车!”

  宝宝吃了一系列圆圈叉之后,老师告诉我,这个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语言表达也不令人满意,要进行基础训练,并且进行逻辑训练。“我们这里从一岁四个月就开始培养孩子的逻辑表达,大约到您的孩子这么大,基本上每个孩子都能出口成章……”老师看看仍然舍不得放下图册还在呱哒呱哒翻着玩儿的宝宝,表情立即有忧虑又有得意。我试探着进一步询问:“两岁多的孩子,出口成章,是怎样的?”老师自豪起来:“很自然,比如恰当运用成语,能掌握一些歇后语,能用完整的句子描述环境。这样孩子上小学以后的语文学习不会太吃力……”

  伴随着老师的话,我眼前出现了这样的情景,我的宝宝,连吐字都还不够清晰的、26个月大的豆丁,认真地对我说:“妈妈,你看起来垂头丧气……”这样一想,我真的垂头丧气了。

  放弃这家早教中心的时候,我还是给老师道了谢,说我回去一定注意培养孩子的逻辑表达能力,我是记者,靠写文章吃饭,我的孩子前言不搭后语,实在不应该……老师也很客气,说:“是啊,我自己的孩子也没到这里来,来这儿的孩子都是家长要求比较严格的,希望孩子早日成才。”

  ■第三次试听

  认字狂和国学热

  说说我们去的最后一家早教中心。这是在历经八个周末的“调查研究”之后的最后一次尝试,我对自己说,如果人家还是致力于要把两岁多的孩子培养成可以拉去到处写作文的仲永,我就彻底死了这条早教的心!
我们这次赶上了认字狂和国学热。宝宝从小没刻意学认字,到现在为止,据我统计,她认识“小”、“熊”、“马”、“羊”等十几个字,这些来自于小人书,《小熊拔牙》、《小马过河》、《小羊和狼》之类的。我对宝宝一贯采取随意性的就地教学,看见什么说什么,有问必答,但不勉强。



  因此当老师把识字卡片拿给我们,循循善诱着问宝宝:“看看这是什么字?什么字是两兄弟并排走?”宝宝看看卡片,看看我:“妈妈抱抱!”彻底不耐烦了。

  我只好说,她不认识字,不要问了。老师不相信似的:“一个字都不认识?”我说,以前认识几个,好久不看,可能也不记得了。老师说:“你们真行,孩子现在是识字的好年龄。经常带她来吧,慢慢就学会了,我们这儿的孩子,最小的不到两岁,也认识一百个字左右……”

  接着,老师带我们参观了阅读和识字班,孩子们很整齐地念着:“人之初,性本善……”特别小的孩子开小差了,陪伴的家长在头顶敲上充满欣赏和期待的一记。

  我问宝宝:“你想在这儿吗?”宝宝毫不犹豫:“不想。”“你想去哪儿?”“出去玩儿。”

  我说孩子可能有点儿坐不住,要出去一下,老师表示理解,说这么大的孩子就是这样,所以一节课只有40分钟,这已经是最长,再长,孩子们要闹。

  来到院子里,宝宝立刻活跃起来,和那些大秋千、铁索桥、旋转滑梯相比,她显然更喜欢开满了黄色花朵的草地,一路小跑着冲过去。

  十几分钟之后,我们邂逅了一只周身青绿的螳螂,宝宝轻轻地把它捏起来,对着阳光看了好久,才转过身面对我。

  “螳螂,宝宝,这是螳螂。”

  “螳螂。”她翻过来掉过去地看着老老实实在她手中的小虫,“螳螂。”

  此刻阳光明媚,从我的位置能看到宝宝清澈的眼睛,我心里有很柔软的东西被她搅动,我发现我舍不得,舍不得在她这个年纪送她去“开发潜能”。

  孩子把螳螂放在草上,螳螂迈着纤细的长腿缓缓移动。“妈妈。”宝宝的眼光还在螳螂身上,嘴里却在和我说话,“你喜欢我吗?”

  “喜欢!”我忙不迭地回答。

  “我抓小螳螂你喜欢我吗?”宝宝很随便地问。

  我忽然有点儿感动了,这是宝宝刚刚发明的话,在她每次撒娇的时候问我“你喜欢我吗?”这句话中又增添了新的内容,那么我的孩子是不是在学习表达呢?是不是在建立属于她自己的逻辑?一个初来乍到的小人儿,她的潜能是什么?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是一个人对世界最初的认识和感知呢?如果是这样,我为什么要让她在还没有自己的语言的时候就给她念三字经?

  我蹲在宝宝身边,和她一起看螳螂在青草上踱步,我说喜欢,宝宝和小螳螂玩儿,妈妈会更喜欢。

  

  到这里,我们的试听结束了。宝宝最终没有去任何一个早教中心,秋风渐起,我给她买了一张儿童乐园的游戏卡,想在天气不那么晴朗的日子,让她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儿那些家里不可能有的大型玩具。来这个儿童乐园的不少妈妈也是经历了对早教中心的数次考察之后才决定把孩子放到这里的。

  和很多妈妈一样,我一边带孩子一边学习做母亲,我也希望,我的女儿能早日成才,因此才诚心诚意地带着孩子去做了实地考察,也许正因为有这样的诚意,才会有更多的失望和困惑吧!回想这段经历,我常常会想起《庄子》中的一个故事,好心的倏和忽为混沌凿窍,他们想让混沌打开七窍感受世界,凿到第七天,混沌死了。或许我的考察并不全面而错过了真正适合小宝宝的早期教育机构,但就我遇到的这些而言,颇有些倏与忽为混沌凿窍的味道,不知这样凿下去,我们的孩子童年的快乐会不会被凿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