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船儿荡漾
船儿荡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78
  • 关注人气:3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优有道】强基时代来了!知名中学纷纷开设“强基班”?

(2020-06-23 21:02:14)

file:///var/mobile/Containers/Data/Application/0D6A1B71-E1F4-489A-BF2D-233669BACBB6/Documents/com.sina.blog/uploadImages/data/82deea75c5e4adc63531389a5a13e482.jpg

 

file:///var/mobile/Containers/Data/Application/0D6A1B71-E1F4-489A-BF2D-233669BACBB6/Documents/com.sina.blog/uploadImages/data/dcdbce7d94a965f03f7b8c29188858af.jpg

file:///var/mobile/Containers/Data/Application/0D6A1B71-E1F4-489A-BF2D-233669BACBB6/Documents/com.sina.blog/uploadImages/data/fbdaa6bbfdb9b7ea9c27087c081801a3.jpg

file:///var/mobile/Containers/Data/Application/0D6A1B71-E1F4-489A-BF2D-233669BACBB6/Documents/com.sina.blog/uploadImages/data/6c8bf8dd201a344b818b00771506433d.jpg

file:///var/mobile/Containers/Data/Application/0D6A1B71-E1F4-489A-BF2D-233669BACBB6/Documents/com.sina.blog/uploadImages/data/a2275fc1e8c54e9a040edf85346802a1.jpg

file:///var/mobile/Containers/Data/Application/0D6A1B71-E1F4-489A-BF2D-233669BACBB6/Documents/com.sina.blog/uploadImages/data/9d60692f187f940c9b219c8091e9b75e.jpg

file:///var/mobile/Containers/Data/Application/0D6A1B71-E1F4-489A-BF2D-233669BACBB6/Documents/com.sina.blog/uploadImages/data/b4f9b7e6d7d539bf1cfdc95f75139996.jpg

file:///var/mobile/Containers/Data/Application/0D6A1B71-E1F4-489A-BF2D-233669BACBB6/Documents/com.sina.blog/uploadImages/data/b5f1a6dba767a3fb0fab5254c7924a2a.jpg

2020年是“强基计划元年”,伴随着强基计划而来的,还有“新高考时代如何成为拔尖创新人才”这个重要课题。强基计划着重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高考成绩,同时还需要学生对于强基计划专业拥有浓厚的兴趣和远大的志向,而这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学习和引导,所以对于中学和中学生来说,提早规划、提早着手远比“临时抱佛脚”来的有效。

 

名校如何做到“先发制人”

 

在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后不久,多个省份数所高中相继宣布在2020级新高一年级增设或将往年竞赛班改设为“强基班”!那么这个“强基班”究竟是什么来头?

 

1、中山纪念中学:因材施教、精准培养,旨在培优“全面发展的人”

 

中山纪念中学将紧扣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精准培养,旨在培养一批能与一流高校无缝对接的优秀高中生,使培养对象在知识拓展与自主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课程将围绕培养目标,遵循“以兴趣激发学生,以知识丰富学生,以特长发展学生,以创新引领学生,以能力提升学生”的指导思想,建立包括综合素质教育课程(国家课程)、学科竞赛课程、贯通培养课程在内的科学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中山纪念中学2020年“强基班”自主招生简章

 

2、合肥一中:为“强基”打基础

 

通过近几年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推进,安徽各中学办学条件和课程改革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合肥一中为代表的一些中学具备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是响应国家需求,为服务“强基计划”重大人才战略打好基础,另一方面也是为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新路,合肥一中增设强基实验班,首批招生计划40人,按照中考分数和面试的综合成绩择优录取。合肥一中还将与高校合作,单独编制培养方案,确保实效。强基计划班选拔,主要依据学生中考成绩和面试成绩,而考察的综合成绩和学科素养都依赖于日常积累,所以中学强基班本身并不会给学生和家长增加额外负担。

 

参考文献:合肥一中发布重磅通知

 

3、华科附中:满足优秀学生升学需要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与“强基计划”要求接轨,满足最优秀学生考取“双一流”高校的需求,华科附中从2020级高一开始增设理科“强基班”,旨在培养基础教育学科的拔尖人才和适应“双一流”大学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该班型计划开设1个班,班级人数不超过40人。从实施举措来看,华科附中强基班与高校强基计划有诸多相似和衔接之处:通过“内聘外引集中一批优秀师资充实“强基班”教师队伍;实行小班化教学,班额不超过40人;在新高考背景下,强基班在组建之初确定为理化生组合,所以录取后可实行部分学习内容先修;

提高教学难度,涉及一部分新课标选修内容,满足学生报考“强制计划”的需要。集中优秀师资、小班化教学、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无疑会给目标强基的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学习过程。

 

4、郑开中学:强基班分层教学、科学分流

 

郑开中学作为郑州市2020年新设立的公办高中,在设计之初就将建立强基实验班纳入日程:强基班将借鉴郑州外国语学校的先进教学管理经验,实现分层次个性化教学,其中,数学、物理教学分层ABC教学,学习方式分别为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师生共同探究学习、教师点拨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在管理方面,实行单独编班,配备最优师资,提供最佳学习条件,创设最理想的学习环境,单独配置心理教师和辅导员,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生涯规划、学习教育等专题课程,不断开发针对强基实验班的德育课程,重视学生成长过程的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班主任、教师、导师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一人一案。对优秀学生优先配置学习和成长资源。学校建立对进出强基实验班学习群体的动态管理机制,综合考查、科学分流。通过机制激励,增强强基实验班学生的荣誉感、使命感,不断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家国情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招生方面则根据高校强基计划校考重视“数理基础”的特点,根据学生中考数学和物理成绩择优录取。

 

5、武昌实验中学:高考竞赛两不误

 

2020年是武昌实验中学建校100周年,在百年校庆之际,武昌实验中学再添亮眼明珠:根据高校招生制度,按照“立足高考、服务强基、个性培养”的工作目标,将原“竞赛班”更名为“竞赛强基班”,旨在为学生冲击顶尖名校“强基计划”做好充足准备。

 

副校长汪拥军介绍:近年来学校着力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按照“立足高考、服务强基、个性培养”的目标,2016年成立了‘创新人才培养中心’,启动学科竞赛工作;2017年设置首届竞赛班,并开始面向全国招聘优秀竞赛教练,并在2019年的五大学科竞赛中取得5金1银210项省级奖项的好成绩;2020年,36所试点高校开展‘强基计划’,为对接高校招生改革,我们将竞赛班调整为竞赛强基班,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奠基。

 

竞赛班设置了最合适的班主任、任课老师,配备了专门负责竞赛的教练。竞赛班在休息日、节假日开展集训,日常培养与集训拉练结合,真正实现“高考竞赛两不误”。

 

该校党委书记艾建红介绍,根据“强基计划”,对于想要冲击顶尖高校的优秀学生而言,决定“入场”与否的在高考成绩的“85%”,而决定“录取”与否的却在竞赛成绩的“15%”。高考和竞赛必须齐头并进,在选苗上也必须“学而优才竞赛”。针对“竞赛强基班”,该校将利用高一正式开学前的暑假,通过衔接班提前让部分有竞赛意向的学生接触竞赛内容,并进行阶段性考核,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以规避部分学生盲目选择的风险,选拔出真正适合竞赛和强基计划的学生。

 

参考文献:省实验中学: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竞赛强基班”来了

 

6、学军中学:夯实高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竞赛

 

作为学科竞赛的老牌“强校”,学军中学近年来表现亮眼且稳定,2019年,五大学科竞赛中学金牌榜上,学军中学以15枚金牌的成绩位列全国第5名,其中有13人入选国家集训队。而学军的一大特点就是在重视竞赛水平的同时更注重高考文化课成绩,据学军中学副校长方润根老师介绍:

 

我们会引导每个孩子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准确的规划,之后学校和家长会全面配合朝着这个方向共同用力,在保证高考学科的文化课成绩优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是否参加以及要参加哪一门学科的竞赛学习。因为强基计划侧重考察学生的综合成绩,所以学生不仅要竞赛成绩突出,高考成绩也需非常优秀。只有全面发展,才能走得更远。

 

file:///var/mobile/Containers/Data/Application/0D6A1B71-E1F4-489A-BF2D-233669BACBB6/Documents/com.sina.blog/uploadImages/data/9f26aaf44c581882f0043af9eddc772a.jpg

 

根据学军中学2019年统计,很多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有过不同程度的竞赛学习经历:从上图中可以看到,这8位同学高考成绩分布在697分至712分之间,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学霸”,同时,这些学霸都曾有过一至两年的竞赛学习经历,且都取得过不错的竞赛成绩,其中史同学不仅高考总分达到707分,更是两次冲进CMO决赛,并成功摘得一枚银牌。

 

参考文献:强基来了,竞赛何为?来看看学军中学的奥赛金牌教练怎么说

 

7、杭州二中:做好竞赛与高考的平衡

 

对于强基计划进一步收紧竞赛生优势,杭州二中校长尚可认为:强基计划时代,学科竞赛受益学生群体数量及受益份量已经减少,高考的份量明显加大,所以过热的竞赛应该降温也会降温,尤其是单科独进的训练模式应该改变。

 

尚校长表示:学科竞赛银牌以上仍有“绿色通道”,且健康的学科竞赛对学生学科兴趣培养、学科思维方式形成、学习能力提升、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乃至高考成绩和高成长性的形成其作用不容抹杀。此外,强基计划校考的15%是重要因素,相信有些有竞赛经历及优良成绩的学生在高校校考中会有一定优势。因此银牌以下的准备强基冲北大清华的竞赛学生更加需要聚精会神备考,争取强基计划入围很关键,我们学校也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地关心和帮助。

 

 

8、巴蜀中学:联合本地重点初中成立巴蜀部

 

全国名校重庆巴蜀中学与重庆本地重点初中五十七中强强联合,开办巴蜀实验班,2020年成立巴蜀部,进一步推进巴蜀中学与之深度融合,在教育教学上实现两校的深度对接与紧密合作。重庆五十七中巴蜀部将专门负责实施以巴蜀经验和巴蜀方案培育优秀学生的“菁英计划”。巴蜀部除开设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外,还将据学生个性需要开展订单式培优补偏类拓展型课程以及面向兴趣、面向未来的校本研究型课程如国学经典、阅读与写作、数学高阶思维、英语口语等等。

 

9、青岛教育局:建立强基计划项目基地保障项目落地

 

青岛教育局明确表示针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以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学科,面向全市具有一定学科特殊禀赋的中学生开展培养工作,全市建立6个项目组,加强领航培养。不仅将建立教练员团队,为学生配置顶级师资,保障学生能够受到精准、科学的培养。而且也将在全市部分学校(科教研机构)建立项目培养基地,承担项目落地保障工作。

 

file:///var/mobile/Containers/Data/Application/0D6A1B71-E1F4-489A-BF2D-233669BACBB6/Documents/com.sina.blog/uploadImages/data/c4f257e7c18e7b6291d9f9294b945302.jpg

*强者为何恒强

除了以上中学外,苏州一中、北京八十中、北京十四中都在今年宣布成立强基班(强基实验班),专门选拔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在未来的强基计划中快人一步。

而一众老牌“名校”则依托传统竞赛优势,积极转变,从而“快人一步”。

传统强校不仅在高考和竞赛的战场上肆意纵横,当强基时代来临时,依旧笑傲江湖,其根本原因不在于他们本身所具有的成功经验和教学教研实力,而在于这些学校具备了科学的进步意识,懂得如何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国家号召和对新时代拔尖人才需求,对原有教学体系进行积极主动的升级和调整。

那么对于那些缺乏成功经验和基础资源的中学来说,是否就注定要落后呢?

 

 

*非竞赛强校如何“抄作业”

 对于多数中学来说,强基计划时代的到来对于他们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些中学里将有更多的学生能与传统竞赛强校出身的竞赛“大佬”同场竞技、得到进入国内顶尖名校深造的机会。那么作为非竞赛强校来说,又该如何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呢?

 

(1)整合优势资源

 

对于那些教学资源有限,经验不足的中学来说,整合外部优势资源,有利于在短时间内提升教学教研能力,补足短板,快速完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比如重庆五十七中与全国名校重庆巴蜀中学强强联合,开办巴蜀实验班,引进巴蜀中学优秀师资和先进的教学经验,以专门的培养方案展开优秀学生“菁英计划”,实现教学同步、质量共进。

 

(2)引导学生兴趣

 

强基计划与其它自主选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强基是一个完整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选拔和录取不是结束,而只是开始。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未来数年都会在相关基础学科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深造,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对该学科抱有很强的兴趣和学习、研究的动力。

所以对于中学来说,除了教学教研资源外,如何正确、有效的引导学生对相关学科建立浓厚兴趣,就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另一个主要课题。

 

对此,杭州二中校长尚可表示:一旦被强基计划的高校录取,学科是固定的,未来也不能转专业的,所以更加需要从高中阶段就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学科兴趣及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种子。强基计划中综合成绩的15%是校考成绩,这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比较高,高中学校也更需要重视选修课的开设,为学生提供更多尝试的机会,激发学生对于基础学科的学习兴趣。

 

(3)平衡高考和竞赛关系

 

从强基计划录取模式来看,强调了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落实到中学教学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夯实学科基础,因为 “强基计划”把高考成绩作为入围的主要依据,其占综合成绩总分比例不低于85%。所以只有学科基础扎实、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在未来的强基计划过程中能把握主动权。所以类似于学军中学这种,以选修课的方式让一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接受适当的竞赛知识学习和训练,并在学习工程中实行动态筛选和实时指导,更有利于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的做好高考和竞赛的平衡,高效率的培养人才。

 

*缺乏条件就要借力而上

 

能借助以往成功经验和高水平竞赛基础固然是好,但这类稀缺资源并非所有中学都具备,那么是否意味着缺乏相应条件的中学和其学生就会在强基时代中错失先机呢?

强者恒强的根本原因在于要适时整合优势资源,当内部资源缺乏时,就要学会借力而上。

比如苏州第一中就与华中师范大学、江苏省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联办圣陶实验项目,依托高校“数字化教学研究中心”平台,引入书院培养模式,全面增强综合素质系列课程,建立一对一导师制,打造个性化学习方式,该项目班级高考成绩斐然,本一率保持在100%,大批学生通过高考、自主招生和综合评价等方式进入985、211高校。

强基计划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学校从高一就开始选苗,并实行个性化的培养方式,这样在高三的时候才能从容的应对强基计划的选拔。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知名中学已经走在前面,对非头部学校而言,积极的迎接并借助各界力量,抓住机遇,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