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刻精华所在在安岳大足交接的石羊镇。小小的石羊附近有4处国重,其中毗卢洞和华严洞都堪称完美。其实它离大足好近,如果可以,大足安岳可以联合起来开发旅游,安岳石刻过于分散,旅行团是很难成型的。
石羊离安岳蛮远,坐车将近一个半小时,早晨大雾弥漫就知道一定是个好天气。途中经过一些村镇,道路之烂,但是屋舍都是曾经的建制,那种传统川西街道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此处民居除了川西传统的建制外,其外墙都会用石片围起,很有特色。一路怀揣兴奋之感,就要看到那魂牵梦绕的紫竹观音了。
到石羊,据路牌指示,毗卢洞只有一公里,顾不得舟车劳顿马上前往。
毗卢洞在石羊的塔子山上,爬上镇后的小山坡,在不起眼之地发现毗卢寺。当初看紫竹观音就是觉得它应该在这么偏僻之地,不过没我想象的偏僻。
毗卢洞的石刻造像开创于五代后蜀,之后历代都进行过培修、补刻。这里曾经是五代至北宋年间四川佛教密宗的主要道场之一。
买票入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柳本尊十练图,通过以炼顶、挖眼、舍臂、炼心、割耳、炼指等十种苦修行来宣扬密宗教义。柳本尊为密宗第五代祖师,在大足也有此题材,不过更大些,而且高不可攀,此处离人很近,更便于观察。
入口文保碑
柳本尊
力士
炼阴
炼指
舍臂
剃度的弟子
童子托盘中盛放着手臂
数步便是圆觉洞。此处雕塑也蛮精美,但被香熏得太黑有点不清。
供养人
侍女
古佛
可爱石狮
紫竹观音旁有一窟名曰千佛洞,由于紫竹观音处有人摄影于是先拜访千佛洞。
千佛洞刻有“西方三圣”像和300余尊浮雕千佛小像,除了中间的三位菩萨像也是北宋的石刻外,其它的千佛都是之后雕刻
千佛洞很奇特,尤其是那无数的小佛,有密集恐惧症的人恐怕很难受。无数的小佛其实是代表各个供养人,上面还有名字,这种感觉蛮好的,即向供养人交代了,满足了其敬畏之心,又美化了石窟,增加神秘感。
千佛洞,西方三圣
分列两侧的罗汉
千佛
古乐
旁有姓名
玉皇窟,一旁的题刻显示其为玉皇大帝
离开千佛洞,重量级人物登场东方的维纳斯——紫竹观音
曾经知道的安岳石刻仅仅就是他,那时只是觉得漂亮,如今近距离观赏更加明艳动人。那安详的神态,悠闲地姿态,满身璎珞都和谐的处于一身。当时的彩绘虽有斑驳,但岁月的痕迹更显得生动。
菩萨的体型都比较丰满,但你却没有一点的不适,反而是更加慈祥。此尊观音应该是全国唯一这么悠闲的观音。不管从那个角度看你会觉得那么怡然自得,感觉自己语言匮乏无法形容他的美,反正就是雍容华贵。
紫竹观音别名:水月观音、风流观音、翘脚观音。因观音的道场在南海普陀的紫竹林而该像又背依紫竹,人们便叫她"紫竹观音"。又因这尊造像的世俗味很浓,当地人还把她称为“风流观音"、“跷脚观音"。
紫竹观音
莲花脚踏
紫竹观音高3米,悬刻于长、宽约10米的石窟中,跟真人差不多大小。她面东背西,侧身跷脚坐于莲台之上,一缕缕自然光线撒在她的脸庞,显得格外慈祥而俊美。近观之,她头戴镂花宝冠,蛾眉上翘,凤眼下视;上身穿轻薄披,袒胸露臂,童胸显得平坦而宽阔,稀疏璎珞像虬曲而下的金色飘带,翠环网坠于胸腹之间,腰际系一条结花丝绦;下身着一绣花轻薄如蝉翼的长裙;从宝冠两边飘洒下来的彩带虬曲多姿,并与下垂的长裙裙摆自莲台流泻而下,宛如几绺金色的瀑布。她身微左侧,头微下低,两手佩戴膀钏,左手垂于莲台之上。两只赤脚,左脚悬于莲台下,轻踏盛开的莲花;右脚屈于莲台之上,膝盖承着右手腕。她背后两侧刻有几根摇曳生姿的紫竹,象征着南海普陀山的紫竹林。头部背景上还有火焰形背光。
据看门大爷介绍,此观音观赏有几个方位,左边是马超(男相),右边是杨贵妃(女相),右前方是老年武则天(老相)等等,虽说有些杜撰,不过确实姿态万千,的确奇妙,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我们的时机也选的好,昨天此处还人满为患,都要武警维持秩序,拍照根本不会这么顺畅,感谢上苍。
紫竹观音确实美好,不过旁边两根柱子大煞风景。
女相
男相
在紫竹观音留恋许久,还是要去下个景点,不然时间不够。
毗卢洞石刻造像
1956年8月16日
四川省第一批历史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初次)
1980年7月7日
四川省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重新公布)
2001年6月25日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