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顺风车改变的不止是生活方式
笔者按:本文系2013年8月5日为手机报新闻晚报【不爱独乐乐】版块的专访做DJ嘉宾后的专访
这个夏天王永异常忙碌,每天早晨5:00出发从西四环奔赴城北头的回龙观。因为在6月17日至7月16日,经过“顺风车”公益组织的多方努力,“顺风车”免高速费试点活动在回龙观社区展开,这个拥有40万常住人口的社区,每天有大量的上班族以此为原点开始一天的生活。在北京市早高峰最为拥堵的路段之一京藏高速进京方向,回龙观入口等地,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顺风车”免高速费试点活动:志愿者,他们负责把每天候车的人按照路线分类,同路线的私家车顺路搭载这些路人,并享受三人一辆车,代付高速费的优惠。
一个月后,“顺风车”第一阶段试点活动共有1645辆私家车,超过4935人享受“三人一辆车,代付高速费”的优惠。第一阶段试点暂时还不能说成功,平均每天55辆私家车参与,在京藏高速汹涌的车流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试点活动短期来讲对减少交通压力、节能环保是有好处的,但最长期、最根本的价值,还是在于促进公众互信。
短期目标看似有别,最终目标将合二为一并产生蝴蝶效应。互信的人越多,节能环保效果越大。但为将试点工作做深做精,“顺风车”正在进行第二阶段试点,预计
9月20日结束。王永对“顺风车”的信心也源于事件正在不断被关注、不断有新的力量、资源来推动:“顺风车”全国有30多个工作站,天津还成立了第一个实体站;北京京藏高速相关路段免收高速费的试点更是向常态化、制度化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有了这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王永坚信能在全市甚至全国推广,“一件好事,不去力推,永远不会有进展”这句话,王永最常说。这次的试点工作,是“顺风车”向常态化、制度化前进的一个巨大进步,这就是王永为之奔波的巨大意义。
【Q&A:手机报x王永】
Q:“顺风车”在北京回龙观的试点工作要进行到9月20日,8月份您有什么新计划吗?
王永:8月8日是品牌中国“品牌节”的活动,以前我不太愿意把顺风车跟“品牌中国”放在一起,总感觉商业跟公益关系不那么紧密,但我发现正因为我做品牌中国才让我积累了很多资源。得到了很多企业的帮助,所以在今年“品牌节”上会有一个专门针对“顺风车”的NGO的高峰论坛,“顺风车”的联合发起人赵普、郎永淳、陈伟鸿、邓飞、崔永元还有一些著名的环保人士会一起以“顺风车”的品牌案例,分析、探讨,NGO组织应该如何做品牌。
Q:您作为品牌中国的秘书长又作为顺风车的的发起人,这是“品牌中国”和“顺风车”第一次产生关联吗?
王永:品牌节,本身就是一场品牌盛会,我们把日期定在8月8日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的日,也是想传承奥运、升华奥运。我希望能在这样的盛会上,推广我的公益品牌,让所有的企业家知道顺风车的公益行动,通过案例,让大家用自己的方式来参与顺风车。
Q:“顺风车”较于其他的公益活动参与起来比较复杂,我需要注册、开车或乘车还有风险,会让很多想参与的人有顾虑。
王永:世界上最简单的慈善就是捐款,最麻烦的最有难度就是亲自参与和推动。我捐1万可能就帮一个人,就算再传承也就如此了,但是顺风车现在我一个人开,现在全国有8万人开,未来可能有80万,800万人开,他是个种子,可以长成大树开花结果长成森林,你说一片森林和一棵树哪个重要?
Q:
但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会觉得很麻烦。在回龙观试点的时候您是怎么纾解有这样心态的人的呢?
王永:首先你车停在这里,1分钟就能解决。有3个志愿者会帮助你,一个人协助你填表之后注册、另一个志愿者帮助你贴上车贴。另一个人会帮你引导和你顺路的乘客。这事情对你来讲很简单,你会体会到乐趣,下次就会自愿来参与。你要让他的第一次留下比较好的印象,第二天你就会主动来。
Q:这只是某条路段的小型试点可以做的这么周到,那将来的大型推广呢?
王永:大型推广还是要靠政府,我们现在做这些事情就是为了说服政府出台政策。如果有一天,我们不用领券、不用贴车贴,只要你车上坐满三个人到达收费站就可以通过,你愿意参与吗?
Q:对于“顺风车”大型推广的努力,您都做了哪些事情呢?
王永:
2008年起我们一直不断地向全国两会、北京市两会提案。这个提案原来越简单,就四条:第一、对满载的顺风车减免高速通行费;第二、优先使用公交车道,在公交车道有运营能力的前提下;第三、不受尾号限制;第四、免车船税。这四条任何一条都能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我的做法就是让环境促使你变成好人,好的制度能够让坏人或者平凡人变成好人,坏的制度让好人变成坏人或者平凡人。
Q:“顺风车”这事您坚持了15年,您现在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王永:“顺风车”是“大公益”我们顺风车帮助的是所有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因为交通顺畅每个人都受益。更重要的是空气新鲜。如果大家都少开车,对大家都有帮助,这就叫公共利益。而不是某一个或者某一小群人的利益。所谓的公益是公共利益,不是慈善,所谓慈善是我看你穷我给你钱我可怜你,这样其实创造不了社会价值。我见到乞讨的看到真的假的我都给,我明明知道这样改变不了。但我知道我做了“顺风车”这件事情可以改变别人的生活方式。
如果,有一天我们早晨起床,打开手机的第一件事不再是看看微博上我是不是多了个粉丝,或是谁评论我了,谁又转发我了。而是打开顺风车的应用,看看今天和我同路出行的人是谁,在他接/送我的同时又结交了一个新朋友,而不是又多出一个僵尸粉。“请大家从虚拟社交走出来,在生活中重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王永对“顺风车”公益活动有一句最准确也最诗意的表达“打开车门、打开心门。”
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