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家岭,呼唤生命的尊严

(2010-04-06 21:08:18)
标签:

王家岭

生命的尊严

矿难

反思

整顿

品牌中国

王永

杂谈

分类: 社会观察

190多个小时,115个生命升井获救。尽管还有38位矿工兄弟仍困在矿井深处,等待救援。尊重生命,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在救援工作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从国家到地方政府,从武警、公安、消防、医院等到各兄弟救援队,都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从现在这百余名矿工获救情况看,这些努力和付出是值得的,毕竟人命大于天!“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的决心与毅力让这次救援打破了“黄金72小时”的生命奇迹。然而,这样带血的、悲哀的奇迹,还是少一点的好。王家岭,呼唤生命的尊严!

杜绝矿难,从“善后”到预防

实际上,“早一天出煤,早一天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已成为王家岭矿在建项目的重要原则。王家岭煤矿发生事故前3个小时,施工人员已发现有漏水现象,但遗憾的是,工程并未就此停工。如果不是矿主在利益的刺激下,不惜采用一切可能的手段,铤而走险,赶工期“勇争第一”,追求利润最大化,如果真正把安全生产的各项制度落到了实处,如果真的把矿工的生命安全放在了第一位,事故是不是就可以避免了呢?每一起安全事故,夺走的是一个个鲜活生命,葬送的是很多家庭的幸福,透支的是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地区的未来。

如何最大限度根治令国人揪心的血腥矿难,不但是保证生产安全与经济安全的重大问题,更是考验执政者执政能力的社会公信力。过去几年来,徘徊在亡羊补牢怪圈中频发的血腥矿难,早已让国人从惊讶和惊恐中慢慢过渡到了厌烦和厌倦以致见怪不怪,难道血腥矿难真的就走不出亡羊补牢的怪圈?

矿难不可补救的毁灭性,让我们只能直面种种已经造成的困局。不作亡羊补牢的设想,扼住矿难之喉,在于“善前”,而不在于“善后”。

整顿煤矿,从观念到体制

据国家安检总局官网数据显示,中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煤炭总产量的37%左右,但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煤矿死亡总人数的70%左右,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等国家的30-50倍。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差距,除了技术原因和落后的生产管理模式外,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的发展观、某些政府监管部门的失职失责又何尝不是重要原因!为了治理“血煤”,国家近年来不断祭出重拳,各地也采取了许多措施,然而,安全生产领域的一些痼疾仍未根除,因麻木、敷衍制造的人祸仍不鲜见。
  安全事故都是人祸而非天灾。现在一些国有大型煤矿“运动式、突击式、跃进式、口号式的生产管理,完全违背了科学有效的生产要求。国有煤矿的硬实力已经非常强,达到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但软实力还非常薄弱,亟待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包括官员、国企领导、安监人员、矿工等。然而安全生产的问题是众多矛盾共同造成的复杂问题,提高生产安全一定要采取综合对策,除改革产权机制这种行政手段外,还应采用转变经济模式,抓紧节能减排等重要工作。而我国煤炭工业长期以来形成的粗放式、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已越来越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中国政府应积极将煤矿整顿攻坚战从关闭非法、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扩展到破坏资源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把“发展循环经济”正式写进国家的行动纲领中,以循环经济模式改造传统产业,发展低碳煤矿经济。

矿工救上来了,属于不幸中的万幸。然而,还是且慢“弹冠相庆”,还是好好反思一下怎样从制度上根本解决“下班就等于生还”的问题,并不是每次矿难都有奇迹发生!我期待的是,让尊严体现在幸福的地方、美好的角落,是“零矿难”、“零死亡”的真正奇迹。

PS:今天下午,我发了一条微博:《王家岭事件的几点感悟》1、不抛弃,不放弃,一切皆有可能!2、“黄金72小时”的老观念要摈弃!3、赶工期害死人,自然规律要尊重。4、各级领导应切实领会科学发展观,言行不一误大事。5、经济模式要转变,节能减排要抓紧!6,以人为本从保证安全开始。7、工作重心应从亡羊补牢前移到未雨绸缪!觉得还是不过瘾,特撰博以直抒胸臆。


【我的推荐】

李书福将载入世界汽车史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