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湘军正常人事调整 无良记者暗掀舆论热波

(2010-01-06 18:46:06)
标签:

欧阳常林

湖南卫视

60年60人

品牌中国

王永

财经

分类: 品牌观察

湖南电视台的掌门人、品牌中国的老朋友欧阳常林是“品牌中国60年60人”,12月18日晚专程从湖南赶来出席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的2009品牌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但由于公务繁忙,加上交通拥堵,因为迟到5分钟而抱憾未能亲自登台领奖。然而几日不见,今天上午的一则关于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免去欧阳常林同志的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总经理、湖南电视台(总台)台长职务,免去吕焕斌同志的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职务的新闻又将我的目光吸引到他的身上。这则消息爆出后立刻成为人们在红网论坛、新浪微博等交流平台上热议的焦点,甚至一些恶俗的人利用这条过于言简意赅的新闻妄自悱恻进行人身攻击,令人齿冷。

电视湘军正常人事调整 <wbr>无良记者暗掀舆论热波

对此,9:03分的时候,新浪微博博主老沉仗义执言:刚刚了解到,这是为了建立总台的一个正常调整。目前欧阳和吕焕斌分别出任湖南电视总台筹备组正、副组长,正常情况下,他们将成为湖南电视总台的重要领导人。

与此同时,我也马上发表了一篇微博:欧阳常林不再任湖南电视台台长引发不少猜测,其实大家反应太过紧张。欧是“品牌中国60年60人”,12月18日晚出席了2009品牌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他现任湖南省广电局局长、党组书记,几个月前就不再担任台长,这次任免通知只是一个形式。吕焕斌卸任湖南经视台台长预示他或将升迁,吕的前任正是欧阳常林。

下午四点的时候,一篇题为《湖南卫视启动第三轮改革  欧阳常林先免后升》的新闻登录了人民网等各大门户网站,另一篇题为《湖南广播电视台即将成立  欧阳常林任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新闻也发表在红网上,湖南电广对消息的回应速度之快令人满意,他们在最快的时间内给予一头雾水的大众一个最为详实、权威的结论,人们的猜测与疑虑到此嘎然而止。

此次湖南广电第三轮改革的核心是管办分开、制播分离。改革后,欧阳常林将只担任湖南省政府直属机构湖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的局长,成为纯政府官员,接替以前魏文彬的职位;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将改制为湖南广播电视总台,原湖南经济电视台台长吕焕斌将担任总台台长,分管平台播出;湖南广电资产中可经营的部分将剥离出来成立芒果国际传媒(Mango International Media),原湖南电视台第一副台长张华立将担任MIM总裁,分管内容。

这次人事变动,是为了湖南方面建立总台的一个正常调整。目前欧阳常林和吕焕斌分别出任湖南电视总台筹备组正、副组长。正常情况下,他们将成为湖南电视总台的重要领导人。

现在,事情已经水落石出,但令我们反思的是,为什么会出现一则再平常不过的人事变迁引起这么多人的不解与震惊,最终形成一场舆论热波呢?

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媒体的个别不学无术的记者编辑只懂得断章取义复制粘贴新闻,然后又有个别有不良用心的编辑利用一些所谓“爆炸性”的词汇作为新闻标题,骗取人们对网站的点击量和新闻的关注度。媒体与公众的信息不对称与记者不对新闻缘由深入报道的“晾晒式”新闻,如今已成为中国一些记者的行事方式,在他们的身上,我只能看到娱记般的哗众取宠与歪曲事件舆论“导火索”的影子。中国媒体不需要这些“标题党”记者,中国大众有理由知道事实的始末缘由,而不是遮山挡雾的只字片语,这些记者才是真正应该受到“罢免”的。

中国的一些记者往往高度重视新闻的快速传达,却忽视了新闻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真实与全面!发布片面的消息似乎是他们的族群基因,乃至是一种职业习惯。从汶川地震中“勇闯”无菌手术室的许波到天涯上的《俄罗斯救援队员为何对记者一声怒吼!》,一场天灾同时也“震”出了记者队伍中的“败笔”。人们曾经认为,记者是社会的良心。现在要说这个话,恐怕要先三思了。国内极少数记者素质的低下,专业知识欠缺已成为一种通病。身为记者,除了添乱与添堵,百无一用,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传出的信息里竟然包括谣言和中伤!记者本身,难道不应该首先是一个真伪过滤装置吗?

记得巴菲特讲过“记者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个社会的生活环境”,当时听到这句话,觉得他未免太夸张,但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新闻让我怀疑,让我冷笑,让我莫名其妙,我开始相信巴菲特了,为中国新闻媒体的未来捏上一把汗。

然而,中国还是有着很多优秀记者的,张泉灵、贺延光、柴静、曲长缨、闾丘露薇,从他们的作为,我能看到一个中国新闻人的良知与良心。无论话语大环境如何,他们依然用自己手中的笔本与话筒告诉人们事件的真相。他们诠释了什么才叫一个记者,与一些记者相比,他们的职业品格高尚像上帝一般应该获得我们的尊敬。

中国新闻的价值同样体现着记者群体本身的价值。我希望中国的新闻能多一些真实,多一些思考,少一点噱头,少一点花哨,看新闻不是看大戏,人们需要的还是事件本身的面目,而不是无谓的猜忌与抹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