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纪念馆感怀

标签:
管仲游记散文原创文化 |
分类: 散文随笔 |
管仲纪念馆感怀
虽说居住的地方与淄博近在咫尺,却鲜有机会去欣赏她的容颜,了解她的身世。初冬时节,因了一次全国散文作家研讨会,小女子才有幸踏上了齐国故都一一淄博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去寻找泱泱齐风的踪迹,去聆听齐文化的大音希声,去感悟齐文化的厚重哲韵。
当大巴在仿汉式宫阙建筑面前停下时,一躯高大汉白玉的雕塑栩栩如生在面前。只见他:一袭银色长衫,迎风而立,左手握剑,右手执书,目光炯炯,似在凝神静气,大有运筹帷幄挥斥方遒之气度。他就是后来被梁启超先生尊称为“国史上第一流人物”的天下第一相管仲。
弹指一挥间,沧海桑田,世事变幻,唯有这尊冰冷的雕像,这处古式的院落,还有那座巨大的墓冢,在无声地敲打着现代人的神经,激活那流淌着齐风的滚烫血液,让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稍作停留,去观看管仲在历史舞台上演出的一幕幕精彩大剧,去聆听他管仲那一个个惊天动地的英雄壮举。
“管鲍之交”、“桓公拜相”、“管仲治齐”、“尊王攘夷”、“首霸春秋”……这些耳熟能详的词语,曾经出现在历史课本中。今天当再一次与之邂逅,心里却是激动不已,甚至是热血沸腾。这些词语,无不蕴藏着名相管仲的传奇故事。想当初,管仲由一个微贱的囚徒,一跃成为齐国的二把手,除了他自身的卓越才能外,还得益于很多的元素。其一,他得一知己——鲍叔牙。管仲之所以能相齐成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管仲晚年曾感动地说:“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从阵地上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他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败而被囚忍辱,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因此,“管鲍之交”成为人们赞美真挚友情的范例。其二,他得一伯乐——齐桓公。齐桓公不计管仲一箭之仇,从国家利益考虑,以宽广的胸怀,接纳了鲍叔牙的举荐,任命管仲为相,才有管仲施展才华,忠心侍二主的不凡经历,也才有后来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首霸的华丽转身。
想到这里,我记起网络中盛传的一个小故事。西游记中师徒四人西天取经成功后,猪八戒被如来封为净坛使者。有人就问猪八戒:“你平时好吃懒做,遇到困难就想溜,见到美女就丢了魂,看到妖怪就逃跑,就你这样,你怎么还能被封为净坛使者,成了佛呢?”猪八戒听了,笑着回答:“原因很简单,我跟对了团队。”而管仲之所以成为中国“国史上第一流人物”,也恰恰是跟对了团队。这个团队中有善解人意、力举贤能的鲍叔牙,有宽容大度、任人唯贤的齐桓公。正是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管仲才会在政治仕途上如鱼得水,充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让自己卓越的聪明才华造福于民。
从这里看,管仲应该是幸运的。反思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让友情变得物质化、利益化,正所谓“只有永恒的利益,没有永恒的朋友。”而在此重温“管鲍之交”,让我再次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体味到了“得一知己足以”的深刻内涵。
漫步于管仲纪念馆的亭廊曲径,思古之幽情,在心海泛起层层涟漪,以至于,兀自沉浸在天马行空的思绪中,忽略了导游走马观花式的解说,忽略了游人的存在,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地点,只将温柔的风儿揽入怀中,任凭风儿将心中诸多的心事吹翻。
思绪正在游走,突然,一阵枪响将我从沉思中唤醒。抬眼望去,一群身穿迷彩服的少年,正手持山寨版的机关枪游走闪现于古式院落里。他们正在玩枪战游戏。在“远去了鼓角争鸣,黯淡了刀光剑影”的和平年代,战争于这些年轻人来说,仿佛是一个遥远的梦。他们只不过是通过这种枪战游戏,来感受一下战争的刺激,粗略体验一下战术的乐趣而已。他们或许不知道,就是这里的主人公,在没有现代武器装备的春秋时期,曾经依靠自己的智谋上演过的那场“智过鬼泣谷”的大片。
管仲的用兵之计谋,就连后来的诸葛孔明也常常比之自喜:“亮躬耕陇亩,……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这段话文意浅显,意思是说诸葛亮在南阳躬耕时,经常把自己比作管仲和乐毅,人们都不以为然,只有好友崔州平、徐元直相信诸葛亮有这般才能。
绕过那些射击少年,继续往南前行,有两层台阶,拾级而上,踏上一个宽阔的平台,前面一块刻有“齐相管夷吾之墓”七个字的巨大石碑,告诉我,此处就是管仲长眠之地。空空如也的香炉,无声地诉说着管仲的落寞。唯有墓冢半山腰上系在那棵小树上的几条红绸带,迎风飞舞,传递着今人对管仲的一种情怀。
然而,长眠于此的管仲可知道,他用尽毕生精力,鼎力辅助的齐桓公,在他百年之后,听信了小人的谗言,任用了小人,终落得悲惨下场?可知道,在两千年后的今天,这座齐国古都,正在日新月异,焕发出勃勃生机,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繁华都市?
走出纪念馆,已是夕阳西下,红霞满天。回首那尊雕像,变得更加肃穆。此时,耳畔飘来了清代诗人崔象珏穿越时空的感怀吟唱声:“间访樵夫得旧阡,牛山北麓访丰泉。留身有待宁非智,忍耻图功可与权。三尺孤坟迷夜雨,九京陈迹锁寒烟。当时孤赵留齐邸,所恨临终不荐贤。”
身后,暮色骤起,一派苍然。
http://s15/mw690/001tqnGfty6Fzlryhl49e&690
http://s4/mw690/001tqnGfty6FzltS9yj33&690
http://s6/mw690/001tqnGfty6Fzlwsm8t25&690
http://s2/mw690/001tqnGfty6FzlzcYfL31&690
http://s16/mw690/001tqnGfty6FA0OqPRZaf&690
http://s6/mw690/001tqnGfty6FA0QeVMN05&690
http://s5/mw690/001tqnGfty6FA0T54c4c4&690
http://s3/mw690/001tqnGfty6FA1b552Ga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