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眼中的憨仲先生

(2013-03-20 17:20:50)
标签:

憨仲

散文

证件

文化

我眼中的憨仲先生

初识憨仲先生,缘于网络。仅一次轻松愉悦的交流,憨仲先生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言语真诚朴实、诙谐幽默,与他交流就像与家中长辈在聊家常,丝毫没有拘束感。他谈古论今,学识渊博,侃侃而谈,让人一下把彼此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而憨仲先生的冷幽默,在我和他以后的接触中,更深有体会。他在寄给我的春季刊《东方散文》杂志中,夹着一张名片,只见名片上写着“出上几本书,竟被人们称为作家,经两家报纸一炒,又被冠以‘著名’二字,真是笑话。”别具一格的名片,透着憨仲先生的十足的幽默感。憨仲先生原名石绍宏,当问及为何取笔名“憨仲”时,他是这样的解释的:憨,是傻乎乎的意思;仲,是老二。我就是傻傻的老二。仅从笔名就可以看出憨仲先生的大智若愚,为人低调幽默。还有一次,我对他说:“我通过网络介绍对您的了解又增加了许多。”没想到他笑着回复说:“你人肉我了?”我一听此话就乐了:“像您这样的名人还用人肉吗?百度便知。呵呵”他随即以笑脸回复。

知名作家不乏粉丝,很多博友在文章中,对憨仲先生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但我注意到他们的文章中都会出现“憨仲先生带着抱残之躯,远涉山水,坚持写作”之类的词语,我大惑不解,憨仲先生身体有何问题?于是我便小心翼翼地向憨仲主编求证。没想到,他只是呵呵一笑,一句带过:“那一年,我得了脑出血,留下了后遗症。”后来我有关资料中了解到,1995年春,憨仲先生突发脑出血,经过五天五夜的昏迷后,方才苏醒过来而他从此也留下了后遗症:整个身体左侧半身不遂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法接受的事实。然而乐观的憨仲先生“却没有向命运屈服,一场大病使他明白了生命的脆弱,也使他更加留恋农村老家的一草一木,”他把所有的精力和激情都投入到了乡土文学创作

随着一部又一部的乡土文学作品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憨仲先生逐渐名声鹊起。而因为写作体裁和与病魔抗争的关系,憨仲先生被人们亲切地成为“淄博赵树理”和“中国保尔”。 

我无法想象那些优美隽永、气势磅礴、抒情豪放的文字,竟是他只手敲击键盘打出来的;我更无法想象,他迈着不平的脚步,深深浅浅,丈量着祖国的土地,十多年来行路十万里。憨仲先生抱着残缺的身体,颠簸而行,撑起生命的晴朗天空,书写人生的不朽传奇,在乡村文学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

在后来的交流中,憨仲先生鼓励我多观察生活,多动脑、动笔,勤于写作,并且给我邮寄了一本春季刊的《东方散文》来,令我感动不已。而实际上,我只是受他鼓励的众多人中的一员,他非常热心,经常帮助青年作者出版书籍。

也正是在憨仲先生的鼓励下,我开始尝试散文写作,憨仲先生谈及写作,形象贴切,通俗易懂。他说,散文写作,其实就是形象加思维,就是把生活中的所见记录下来,再加上自己对这些现象的感悟,可以给人一种思考,一种启迪。这对于初写散文的人来说,减少了对写作的恐惧心理。

当我把作品投给憨仲先生,他总是很在认真地“批阅”后,给我指出文章的出彩点和不足之处,这种真诚的批阅就像是老师在给自己的学生批阅作业,鼓励多于批评,让我从中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自信。憨仲先生总是鼓励我说:“不要把写作当做是一种任务,那样心会很累的,而是要眼有所见,心有所想,写出来的文章是心灵和思想的自然流露才好。”他还说:“文不厌其改,文章只会越修改越好,不要气馁,坚持下去,就会有收获。”经憨仲先生这样一说,虽然有的稿子改了许多遍,也不会有一种挫败感,有的只是一种不断战胜自我、完善自我的进步感。

   今天收到《东方散文》主编憨仲先生寄来的东方散文创作员证,心中万分欣喜,深知这是憨仲先生对自己的一种鼓励,这将激励着我继续在文字园地里,辛勤耕耘,一路欢歌,一路收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春游草莓园
后一篇:手机历险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