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回归生活——远程研修作业一
(2012-07-29 18:57:16)
标签:
远程研修德育生活教育 |
分类: 教研心得 |
激动、难忘的城都之行结束后,又投入到紧张的远程研修中。炎炎暑假,抵挡不住学习的脚步;一丝不苟,沉浸在知识的殿堂。
时隔一年,重又相聚在网络,与专家、同行一起在线分享新课程理念,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充实感和幸福感。
今天是研修的第一天,主要学习了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修订情况。课程标准修改内容提出了“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让德育回归生活,让教育返璞归真,是我们教育的本质追求。
认真观看专家视频、发表评论、完成作业……我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时刻享受这个学习过程。
今天的作业题目是《让德育回归生活》。现把内容贴于此,敬请各位博友指教。
让德育回归生活
小伟感冒发烧,无法上课,来向我请假。
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烧得厉害。我轻声地问他:“怎么回家?”
他说:“我自己骑自行车回家。”
我担心他无法回家,就对他说:“还是让家长来接你吧。”
他拼命地摇摇头,坚持要自己回家。我气他的固执,坚决要给他的家长打电话。
他着急地对我说:“老师,您千万别给我爸爸打电话。他前天干活时,不小心摔着腰了,估计到现在还疼。我不想让他担心我。万一来他接我,再扭着腰,我会过意不去的。”
我无语了,我没想到他竟是这样的理由。
他继续说:“老师,您不是教育我们,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吗?您还用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孝敬父母。”
我被这个孩子的善良和细心给深深地打动了。
他的话,让我想起了学习《家是温馨的港湾》一课时的情景。我给他们举了自己的例子。我的婆婆七十多岁了,年迈体衰,积劳成疾,还总孩子似地给儿女们提出稀奇古怪的要求。作为儿媳,我给她买东西,拉着她去看病,哄她开心,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她的要求。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老的那一天,将心比心,我们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除了讲了我自己的故事,我还给学生观看了那则《妈妈,我帮您洗脚》的公益广告。广告中的那个小男孩,给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之后,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中学生,还不能像老师一样给老师买东西,但我们可以为父母力所能及地做些什么呢?在这样的情感氛围中,学生们激情澎湃,纷纷说出自己以后的做法。
那堂课在学生们七嘴八舌的交谈中结束了。而今天小伟的话,让我觉得那堂课并没有结束,因为它已经走进了小伟的心灵深处,甚至会伴随他的一生。
第二天,我在班上对全体学生讲了小伟的故事。我表扬他的话音还未落下,全班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此时,我看到,所有的目光都投向小伟,小伟的脸红了,他的笑容在飞……
我常想,思想品德课究竟教给学生什么呢?仅仅是让他们能在试卷上答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吗?曾经看过一个笑话,内容是:“学生甲问,我们学习政治是用来做什么的?学生乙说,是用来考试的。”这个笑话,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的德育仅仅披上分数的外衣,就会远离学生的生活,远离学生的情感,德育就只能是空洞的理论。
本次《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修订更加注重体现“德育回归生活”的理念。我认为,“德育回归生活”就是回归人性,用人性的力量感动学生,感化学生。
德育绝不是教材上的文字符号,也绝不是试卷上的一道道题目,而是深入到每个孩子心灵深处的人格和良知,是举手投足间的不经意的习惯,甚至是面对挫折和灾难的态度和选择,是我们教育的本质所在。
有一首歌,唱得好,“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哪里呀?朋友呀告诉你,他不在月光下,也不在睡梦里。它在精心的耕耘中,它在知识的宝库里……”我们可以把歌词变一下:“德育在哪里,朋友啊告诉你,它不在书籍中,也不在试卷里。它在真实的行动中,它在多彩的生活里……
身为教师,让德育生活化,让生活德育化,从现在开始,要将它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