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全明星访谈-阿德利亚总裁吴方
(2008-10-23 13:09:25)
标签:
阿德利亚吴方c114全明星访谈 |
10月21日16时,阿德利亚创始人、总裁吴方先生接受C114采访。
阿德利亚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致力于开发以无线网状网(Wireless Mesh)为核心的无线通信技术、设备和系统软件,并积极协作无线网状网实际应用系统和其他相关先进技术的研发。
秉承严谨的技术信念,阿德利亚力求为客户提供功能最强大、适应性最广、安装及管理最简便的无线网状网产品。遵循这一理念,阿德利亚推出了以MSR命名的完整无线网状网产品体系。
记者:欢迎吴总来到C114专访间,首先请您为我们读者介绍Azalea阿德利亚此次参展的主题?
吴方:我们这次带来的主题主要是应用,行业的解决方案、无线城市的解决方案,包括教育行业、视频监控、港口物流、还有石油、能源行业、公共安全等等。
记者:涉足面非常广。
吴方:对,我们的技术追求就是无线视频的优化方案,即将会推出802.11n的方案。特别是拿来传视频,无线网状是一个随时随地的无线宽带,对于视频应用有非常大的前景,几乎所有的行业其实都涉及了视频方面。我是做视频出身的,所以我对视频特别有感触,整个视频都是在我们一系列视频专家领导下做出来的,可以说是全球独一无二的。
记者:这个“全球独一无二”相对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卖点,对我们媒体而言则是很好的新闻点。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
吴方:对,毫不夸张,我们可以拿出来跟这些大公司比一比,都没有什么问题。
一般企业做视频优化只解决IP层或者是底层中间的一项东西,阿德利亚是从第一层到第七层全部都有,里面包含了我们六项专利。总体来说有这么几个解决方案:
第一,我们首先要搞清楚这个视频到底是什么样的编码、一幅画面之间的关系,对它进行分类,这个叫做DPI。这是第一个要做的。
第二,我们的网络是一个独特的网络,视频只要一上到我们的网络,就会对这个视频进行一个专门的处理,有一个整体的视频的架构。
第三第四是2.5层和4.5层上我们自有的协议,保证视频在这个网上端到端每一点的传输都非常流畅。
第五,自适应去抖动技术,解决丢包和抖动,避免产生延迟和马赛克。
第六,丢包恢复技术,丢包不可避免,而我们的专利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丢包恢复技术,即使在丢包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视频的正常传送。
记者:在过去几年中,Wi-Fi状况获得较大发展,不但被逐渐集成到各种消费类电子产品及计算机设备之中,也被用于实现数字家庭连通。阿德利亚所预见和总结的技术、产业趋势?
吴方:我觉得现在目前它的技术发展的趋势,正朝一个高带宽、广泛应用的方面去发展。它适用的范围不只是原来家庭里面的上网,而是包括所有家电的联络、包括整个室外设备的连接、然后还有管理机制,整个连成片这么一个无线通讯网的基础设施去发展。
它发展的趋势像802.11n,802.11n Mesh,都在往下发展,实际上这些发展的趋势是由应用来趋势的,所以它实际上从应用方面就会更加专注于与其他网络之间的兼容、快速切换;视频语音优化;覆盖范围和距离;抗干扰能力等。相信这些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
另一个因素是无线终端的发展,随着无线城市覆盖范围更深入,或者跟CDMA网络之间的优势互补,无线终端获得了巨大发展动力,出现了iPhone、双模的智能手机、PSP这类玩游戏的终端、或者是带Wi+Fi的照相机。有了这些终端,很多对应的应用就会出来了,同时肯定就要在上面进行很大的优化。
记者:802.11n作为Wi+Fi技术下一步演进的版本,在覆盖方面、应用方面都有所改进,您如何看802.11n?
吴方:提高了QoS、应用方面的支持、无线网络之间的兼容、同时把覆盖范围和距离都扩大了、抗干扰能力提高了。
我们即将推出802.11n Mesh,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家推出的厂商。
记者:基于802.11n的技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研发的?
吴方:802.11n,我们研发的时候至少是在一年半以前,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在研发。
记者:今年国内首个无线城市项目“北京无线城市”的建设吸引了业界的普遍关注,而阿德利亚是“北京无线城市”的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设备供应商,在此能否谈谈该项目的进展,以及咱们公司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或者说贡献?
吴方:第一期工程做完了,大概覆盖了40多平方公里,包括全部二环内和三环的部分地区,覆盖范围有望京、中关村、金融街、CBD。在这一时期经历了有史以来的2008年的奥运会,我们也派专人24小时服务这个网络,保证这个网络运行的质量,在这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几十万人次/周的用户量,并且下载的量很高。所以说大家对无线城市的关注度还是非常高的,随着互联网的终端、Wi-Fi终端的普及,我相信用这个网络的人数会越来越多。
我们在“北京无线城市”这个项目上所做的工作包括:1、整个网络的设计;2、网络的勘测;3、无线频率的设计规划;4、与有线网之间的互联;5与应用厂商的集成,以及针对项目对产品的改良。从而保证无线城市顺利得到开通。
记者:特别是宽带业务不断在发展,大家都很乐意去用,像网游、社区、可视电话。同时这也对于整个承载网络要求更多的带宽、更快的速率。咱们在这方面能够提供那些技术来满足?
吴方:占带宽最大的就是视频,你可以看看语音的应用,它的带宽要求并不是很高,2G或者2.5G基本上解决了它的要求。
那么现在语音加视频再加上数据,其中视频特别消耗带宽,对于数据来说,下载一个音乐,或者是在互联网互相玩游戏,或者是传一个视频短信这些应用,是增值服务应用。我们在这方面,刚才说的视频的解决方案,我们整体的视频的这些专利,就会对用户的视频的体验大大提高。而且无线网,实际上是跟GSM网,或者是跟CDMA网并不冲突,大家是优势互补的,比如说对于GSM、CDMA延时比较小,对于话音有保证,视频方面大家互补,能够形成很多方面的应用。
记者:相对来说现在Wi-Fi的移动性还不是很突出,那如果将来热点多了或者技术上移动性加强了,会不会还是要和G网C网相互抢用户、抢市场。
吴方:因为是由运营商主导来做的,所以我觉得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中国电信是CDMA网加Wi-Fi,中国联通来推的话可能是GSM网加Wi-Fi或者是WCDMA网加Wi-Fi,覆盖面就更大了。当然目前还不是很多,但你可以看到这个趋势大家都在做。
记者:“北京无线城市”有怎样的赢利模式或者说商业模式?事实上全球无线城市建设因缺乏商业模式而大多处于停滞,阿德利亚对此怎么看?
吴方:无线城市很多都是在国外因为商业模式不是很好。在美国有很多无线城市项目,主要商业模式是用来竞争“最后一公里”接入,跟Cable、ADSL竞争,这个信号覆盖的效果一定要覆盖到家里面任何一个角落,第二它经常大面积铺设的时候,互相有一些干扰,造成影响。当时做的时候有一个假设,就是用Wi-Fi做“最后一公里”,比Cable、ADSL来得便宜,如果Cable、ADSL降下价来就出现了问题。
“北京无线城市”与国外相比有很大不同:第一,运作模式是由政府主导、企业投资、政企共建。第一个用户就是政府,美国就缺乏这个,没有一个指定的用户。那么政府作为用户的话,举个例子像停车位的管理,比如北京一天可能有30万个停车位吧,一天收10块钱统一管理,一天就有300万了。在杭州我们也做了,实际上在景区做的。
还有比如统一视频监控服务网,像北京市公交车站这种视频监控系统,它有了无线城市之后,可以把这个视频监控放到公交车上,这时候公交走到什么地方,能够把情况全部发送出去,解决了很多公共安全的问题。
无线城市,大家现在有个误区就是它一定服务于每一个人。实际对企业和政府来说,这些都是很好的应用。
记者:刚才你也说了第一个它是由政府主导,企业投资的模式,是不是还有一些其他模式?
吴方:还有运营商直接做,但也是帮助政府。除了我前面说的一些应用,智能交通,交通的管理,像北京有7万辆出租车,有30几万辆的汽车,300多万辆的个人轿车,平时堵车的严重性大家都知道。无线城市建好之后可以把这些实时的信息传递到车上,可以看到实时的交通路况便于司机做判断,对于交通拥堵情况就可以大大缓解。比方说你首先要判断这个车要堵多久、关键的路口看堵不堵、我是不是要走下一条路,这需要看几个摄像头,点一下就能看到这些信息,现在这些摄像头的信息都传不过来,缺乏一个统一的信息的管理平台、数据的传输平台。
有了无线城市之后,出租车肯定愿意交这个钱了,像我开车的人,或者是大家都拥有车的话,一个月交几十块钱不是一个大事。对市政府来说这也是一个福音,耗油少了、污染减少了、交通畅通了,社会也就更和谐了,抱怨一定会小很多,对于多方面都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记者:所以实际上是既为公众服务也为政府、企业服务。
吴方:对,在长期以内为公众服务是必然的,短期由政府应用和行业应用为切入点。这样大家都有积极性。
从长期来看,随着无线终端的发展。这时候它的无线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实际上就变成了无线宽带互联网之间的一个商业模式,就想到以后的互联网,大家不是带着笔记本电脑,实际上是智能手机,智能终端,整个终端的互联网,这时候就需要网络到处都在,这个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1997年做有线互联网的时候,大家都不知道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什么,现在证明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改变是巨大的。那么无线互联网也是必要的补充,到时候大家都方便灵活,不用天天抗着笔记本去上网,享受随时随地的无线宽带。
记者:这一点非常好。将来很多应用都集成在一起,只要带一个智能终端出去就行,这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改变也是意义深远。
吴方:对,像你朋友和我们一块出去玩,你告诉我你在哪,那一按短信,GPS信息就传过来了,一搜索就可以找到他了;或者是你要搜寻一个朋友聊天,他在附近100米之内你就会收到提示,类似这些应用会给生活带来非常巨大的改变。还有广告,走哪,这些商家的信息,中午吃饭的广告,下午两点多都是商家打折的。
记者:今年可谓中国通信行业的变革年,电信运营商重组、全业务竞争以及中国3G时代的降临,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您能否从企业的角度,谈谈行业变革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在目前的电信业形式下,阿德利亚看到了怎样的商机?
吴方:我从企业角度来看,实际上电信这种变革是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变革。影响是多方面的,从运营商重组,从6个基础运营商变到3个全业务运营商,互相竞争,它肯定会促进业务的竞争,推动各式各样的业务的飞速发展,为基础网络建设这个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所以我们认为重组对我们是一个大的利好消息,实际上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也很高兴从硅谷回来,把重点市场放在中国、扎根中国,这个策略我们也感到非常明智,非常高兴。
从商机方面来看,我们能够帮助电信的运营商实现CDMA+Wi-Fi网,GSM+Wi-Fi网,为他们提供整套的无线城市的解决方案。甚至比如说还有一些像智能交通,刚才说的视频的应用、基于位置方面的应用、包括基于位置的广告、这是很多广告业都很愿意做的。同时今后所有的电信运营商是全业务运营商,我们也希望能够对他们的客户提供更有效的、而且切合实际的、解决客户真正问题的行业解决方案。
记者:说明你们在这方面也很有信心去帮助运营商在全业务竞争格局中打开局面。对于CDMA加Wi-Fi、GSM+Wi-Fi这样相互结合的移动通信业务模式,阿德利亚有怎样的看法?
吴方:CDMA加上Wi+Fi是非常有创造性的理念,也是国内很多用户共同的呼声。大家都在寻求有宽带支持的多媒体移动应用,加上有保证的语音、短信应用的平台。现在CDMA基本上能够保证语音和短信,还需要多媒体、语音视频等移动的应用,比如说像刚才我们已经讨论过的视频短信一样。
视频短信对城管、公安也很有好处,便于现场采证,有非常好的应用空间。基于位置方面的多业务服务,还有更多的手机这种电视也好,视频流也好,大家能够共同分享有一些成果,我搞的视频想发给大家看一下,或者手机的搜寻、多媒体的搜寻、各式各样的业务,我们认为电信来推动CDMA加Wi-Fi的策略,将使CDMA能从夹缝中生存下来,并且让电信有和移动、联通竞争的竞争力。
C网建设比G网建设规模要小,如果推数据的业务,要占许多语音的信道,用Wi-Fi弥补了用户同时上网数的支持,能够解决用户大大加强的对数据、对于多媒体的需求,所以是非常明智的一个做法。同时能够节省投资,Wi-Fi是大家公用的频段,不用交频段费,投入成本也低了好多。
记者:中国电信曾表示将以CDMA加Wi-Fi来推动CDMA的发展,现在阿德利亚跟他们之间,或者跟其他运营商之间有哪些合作?
吴方:我们现在实际上跟三个运营商都有合作,而且都做了多方面的试点工作。
记者:也是针对无线城市这一块?
吴方:有无线城市。
记者:06年曾有兴采访过吴总,当时就对阿德利亚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在这里能否请您就近两年来阿德利亚的企业发展和业务创新两大方面做个介绍分析?
吴方:我们近两年的企业发展,第一个要走得稳,一步一步脚踏实地里做,这是我们定下的发展基调。不会一下发展那么快,如果经济不好就收缩,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往前走。我们的焦点在于解决用户的真正需求,就此推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以一个纯粹做网络技术的公司,慢慢往提供无线宽带解决方案的公司在发展。
记者:原先是做硬件的公司,现在往做解决方案发展。
吴方:对,从做硬件到真正解决用户的需求,你说的没错。可以补充的是,我们在业务方面,加强了像客户关心的视频方向的研究,加强了对无线骨干网900M赫兹、1.8G赫兹、2.3G赫兹、2.5G赫兹、3.3G赫兹、3.5G赫兹、4.9G赫兹的频段支持。
除了原来的东西以外,还有像车载、手持等各式各样的产品,能够真正满足用户需求。
记者:方便客户使用是你们未来的发展目标。
吴方:更贴近市场,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切实解决用户的难点,疑点。
记者:目前形势下会不会觉得有什么新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哪里?
吴方:这个问题,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最大的挑战是我们认为无线的终端还不够普及,Wi-Fi至终端今为止,还不是大家都能买到;此外Wi-Fi的政策不是很明朗。我们呼吁从政策上,应用上大家都去努力。
无线互联网、无线城市,实际上是对整个城市的信息化起到了一个非常好的补充作用,像美国的经济之所以当时发展这么迅猛,跟当时克林顿政府大力推广上信息化高速公路切实相关。
记者:最后请谈谈下一步阿德利亚针对无线市场的工作重点及发展目标?
吴方:我们目前发展最主要的是无线,聚焦在Wi-Fi上。我们以后的发展方向并不局限于Wi-Fi,而是任何无线都可以做,我们做了路由、视频优化、漫游切换、QoS,实际上是把握住了IP应用的核心,这些技术可以应用在Wi-Fi,也可以应用在3G、LTE,都可以应用。
从市场方面,市场占有率我们在无线Wi-Fi的市场已经是中国的领导者,目标是优势地位,提供无线宽带的解决方案。在宏观经济层面现在不是很好的情况下,继续稳步发展,开拓我们的技术优势,实现400%的年增长。
记者:希望阿德利亚的发展之路也和无线网状网技术趋势一样,越来越宽、越来越快,非常感谢吴总接受我们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