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抄袭杂谈 |
作者:H小编
抄袭有一个更为委婉客气些的名词叫“拿来主义”,近来关注它是看到一篇文章后有些感慨:
一位西方的教师来到中国进行学术访问,在一所小学旁听一节绘画课,一堂课观摩下来,他非常震惊。老师在教小朋友们画鸭子,第一步是由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课堂下六十名学习照着样子在画纸上也画一个圆,接着老师依次按笔法画下去学生依次模仿下去,最后的成果就是课堂里出现了六十一个相似的鸭子。
这位西方老师说,西方国家的艺术课上完全是不同的教育方法,绘画课上老师会拿来各种不同的画作甚至是实物摆在教室里,然后由学生挑选中意的去画。老师们鼓励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这就是东西方教育或者可以说是文化的不同。
之前一直听到什么“填鸭式”教育也不以为意,也许我们一直生活在这种文化里已不自知了。拿来主义一词是鲁迅首倡的,也许是那个特殊的年代,也许是因为鲁迅的名气而流传甚广。别的日常小事就不提了,只是CBIT展会上近两年,年年有中国企业因为产品涉嫌仿冒、侵犯专利而遭查封的事就足以使大家提起便觉汗颜了。
以前我都为这种借鉴辩解两句:我们国家底子薄、基础差,想要在国际上争得一席之地,肯定要学习和借鉴其他先进经验和产品才可以迈出第一步。而现在让我感到可怕的是,我们会把这种借鉴文化传承下去,从孩童教育开始一直到科技研发。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首先回想下,身边的父母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的父母做的都是告诉他什么事该怎么做,哪怕是让小孩子自己想想该怎么做,然后告诉他大家是怎么做的也有个思考的过程啊。再看看如今大多数的高新技术公司技术研发的流程,首先拿别人的产品研究观摩然后改造一下就迫不及待地上市圈钱了。很多人说起来都是不以为意:我们国家的体制就是如此啊,这么做是适应环境。
并不是所有人都对抄袭现象采取无谓的态度,国际上愈来愈强硬的态度已经使抄袭者们感受到了压力,国家也提到了的发展自主创新的道路,希望从源头上改变抄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