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企业应警惕海外盲目“抄底”
(2009-07-02 14:59:51)
标签:
财经中国汽车汽车产业金融晰并购 |
分类: 开放经济 |
中国汽车企业应警惕海外盲目“抄底”
2009年06月27日
在美国“次贷”问题导致全球陷入经济危机后,全球汽车产业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通用、克莱斯勒面临重组,众多汽车零部件产业面临破产。这让国内一直谋求做强做大的汽车企业及零部件企业们看到了“商机”,纷纷摩拳擦掌,以便伺机出手展开并购,业内更是屡屡发出到海外去“抄底”的声音。
记者了解到,虽然国内的多家汽车企业传出收购国外整车企业的“绯闻”,其实也仅仅限于了解和具有意向收购的愿望,即便是一些企业真正想展开收购,在对国外车企进行考察之后最终无功而返。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白明博士此前分析认为,从产业经济出发,在产业组织里属于进入者的中国企业则需要在技术和产品上有更大的优势,才能与先进入者展开市场竞争,这就需要一定的技术储备。他分析认为:以前,我们的技术拼不过人家,但是在危机中,这些国家的汽车产业比较凋零,技术发展也受到牵制。中国企业的技术研发,哪怕稍微缓慢一点,但还能继续往前走,所以有可能在危机期缩减与国外企业的技术差距。虽然现在主要技术落后于国外,但可以选择一些很快能够弥补、提升或超过的产品,从这方面突破。“在当前国际汽车产业市场处于调整的时期,中国汽车可以利用这一形势伺机展开并购。金融危机对于全球的企业来讲确实是一个新的挑战,但在金融危机面前,不同的企业面临的问题可能是不一样的。零部件领域的并购,是我们这次更容易把握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