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楼市是否“非救不可”
(2008-11-07 01:10:15)
标签:
房产财经楼市泡沫经济 |
分类: 中国经济 |
中国的楼市是否“非救不可”
―― 10月28日中国经济网对白明访谈之一
主持人:国家统计局10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房地产市场多数出现量价齐跌的局面。1~8月份,全国有20个省市的住房销售量处于下降的态势。8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5.3%,但环比却下降了0.1%。此前,已有10多个城市的地方政府出手“拯救”楼市,方式各异、力度不一,您认为中国的楼市是否真到了非救不可的程度了么?如果需要救您认为应该采取何种方式?
白明:你说是“救”或是“非救不可”吗?实际上这些年来房地产泡沫大家都看得见,都应该承认,是不是。中央也看到了,老百姓的意见或是买不起房,大家意见也很大,怎么办?确实是要挤压这个泡沫。从去年来讲,上面有动作,包括第二套房贷政策收紧、利率收紧,而且也起到了一定效果,刚才你说现在已经开始下降了。现在就是说,如果没有次贷危机这回事,我觉得现在挤泡沫还应该继续。但是我们目的是什么?是确保房地产的健康发展,第一要健康,第二是要发展。过去泡沫过多,它不健康。但是在次贷危机的打击下,再限制它,那就是双重打击,它除了不健康的问题,有可能连发展都发展不了。还是又要考虑它的健康又要考虑它的发展。所以对房地产调控的力度一定要十分讲究。
我有一个想法,就是说房地产业前些年的泡沫是什么呀?是有失误。但是对失误,怎么看?那你说这失误来了,怎么办?一要纠正,二要补救。不是一切错误都一定要改正。因为过去房地产泡沫吹得那么大,已经是一个错误了。(可能我的观点跟别人有所不同)但是如果在这种错误的情况下,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强行去纠正这个错误,有可能代价更大。我给你举个例子,我们和面,揉面团,蒸馒头。你水搁多了,就加面,面多了加水。是不是,你现在水搁多了,挤水那是很困难的。那怎么办?现在有两个办法,一个是挤水,一个是加面。你单纯靠挤水,挤这个泡沫,可以挤一部分,但完全指望这个成本相当大。虽然有错,加水加多了,但是还有另一种(办法),我加面。当然遇到这种事,你说馒头越做越大那也不是说随意的。
救市实际要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如果说救市,调控松一些,紧一些,要考虑房地产业发展对开发商的利益,对老百姓的利益,大家求一个利益的平衡,利益的最大化。实际上,现在我看最近出的除了保障性用房,最近又一个改善性用房。还有过去有投资性购房,还有投机性购房。我看基本上就是四大类:保障、改善、投资、投机。今后这段时间如果说促进房地产的发展,我觉得应该以改善型住房为主。投机性住房,正常的投资是可以允许的,当然要抑制一下它的力度。但是对于保障性用房,不能完全寄托于房地产市场。对于投机性购房当然一定要严格控制,防止它造成金融风险,尤其次贷危机也是从这方面来的。所以就这四大类,优先是改善性,其次是投资性。
主持人:对于有人提出的“救楼市”就是“救经济”,你认为可以赞同吗?
白明:如果说楼市不好了,那房地产业当然不好了,经济当然会被拖垮了。但是房地产业过度膨胀也是对经济的一种损害。至于“救楼市”救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你看,出口:由于出口在次贷危机以后,国际市场现在需求不是很旺盛,要指望出口企业对国民经济拉动很大,也不现实。消费:现在消费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农民的收入很快增长确实也不现实,另外一个老百姓住房、就业、养老、教育、医疗,很多方面,很大不确定因素。要让老百姓借贷消费,不可能,必须得要防患于未然。指望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很大,也不现实。相对来说,从投资,三驾马车嘛,这个还是立竿见影的。但是看怎么“快”呢?从楼市来讲,跟它比,一般的产业可能更快一些。尤其是首先,水泥、建材等都带动起来了。盖楼的农民工都用上了。就业、农村问题也解决了很多。要不然,沿海地区很多人回乡了,这边城里很多建筑工人再回乡,那不是社会问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