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与盈利相结合的孟加拉国乡村银行
(2008-08-14 04:04:33)
标签:
孟加拉乡村银行诺贝尔和平奖穷人尤努斯财经 |
分类: 媒体报道 |
公益与盈利相结合的孟加拉国乡村银行
2006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和平奖评审委员会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孟加拉国的尤努斯及其创建的孟加拉乡村银行(音译为格莱珉银行)。尤努斯用他的乡村银行,让每一位穷人都富裕了起来,现在在孟加拉国,“有58%的穷人已经摆脱了贫困。”尤努斯说。这位孟加拉乡村银行创始人在近30年的时间里将贫困农户小额贷款的成功模式复制到了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到去年年底已经使超过1亿穷人摆脱了贫困。
在交流他在孟加拉乡村银行运用小额信贷在反贫困事业中的经验时,他表示:“穷人并不缺乏摆脱贫困的勇气与决心,贫困者的困难首先在于他们不能像其他人一样从正规金融机构得到借款,在于缺乏用以摆脱贫困的最基本物质条件或要素禀赋。”
尤努斯的“穷人银行”在公益性上是一个典范,但是作为银行,他首先需要考虑盈利性。公平与效率,是经济现象中一个悖论,这其中既有联系也有冲突。对于尤努斯把公益与盈利的结合而拿到诺贝尔和平奖,专家分析这之中也与孟加拉国情有关。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主任白明曾在孟加拉国工作数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孟加拉有江苏省的面积、四川省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密集、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尤努斯所谓的“无抵押”穷人贷款实际上在当地有着强烈的“道德抵押”背景。
银行首先注重盈利能力,在这方面他能够注意到:穷人也是讲信用的。传统的经济学分析更倾向于:穷人不够讲信用。但在孟加拉当地的社会舆论中,已经形成一种借钱还钱的制度,只要是能还得起的,穷人基本上都不会赖账。
白明分析认为,孟加拉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国家,以手工劳动为主的贷款项目对银行来说带有很短的偿还周期。基本上今天上午的编筐下午就能卖出,几天后就可以还钱。当地妇女对贷款得到的钱十分珍惜,可能几十美元就可以帮助他们维持正常的生计。
如今,全球已有100多个国家的250多个机构效仿格莱珉银行的模式运作。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尤努斯返回家乡时,数以万计的村民夹道欢迎。尤努斯也正是依靠着他在孟加拉的影响力进军政坛。“惟利是图”依然是这位“穷人银行家”的商人本色,只是他找到了一条在穷人身上获取利润的途径,并且这个途径十分奏效。(题目作者有改动)
来源:北京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