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挑战的铁矿石定价机制
(2008-07-16 11:18:19)
标签:
铁矿石必和必拓贸易合同定价白明中国财经 |
分类: 商品定价 |
面临挑战的铁矿石定价机制
《北京科技报》2008年7曰7日
面临铁矿石价格暴涨,“我对96.5%的价格涨幅没有感到意外,我担心的是国际上应用27年之久的铁矿石传统价格谈判机制已经名存实亡,游戏规则即将改变。”白明说。
在国际贸易中,铁矿石交易有两种供货方式:一是现货,其价格随市场变化而波动。二是长期贸易合同,由供需双方通过谈判签订一个在一个区间(一般为一年)内被共同认可的价格,以此供货。买家和卖家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交易方式。
由于铁矿石的交易方式具有特定性,拥有铁矿石矿的企业只能把原料卖给钢铁公司,钢铁公司也只能从拥有铁矿石矿的企业中购买铁矿石。所以,国际上的铁矿石交易通常采取比较稳定的长期贸易合同交易方式。
长期贸易合同开始于1981年,在该机制下,铁矿石的价格在占据世界供应量70%以上的三大主流铁矿石供应商和四大钢铁企业之间进行谈判。
目前,卖方主要是“两国三家”,即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公司与力拓公司,巴西的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另一方面买方主要是“四大阵营”,包括以新日铁为代表的日本五大钢铁巨头组成的日本阵营、以宝钢代表中国大陆16家大钢厂组成的中国阵营和以浦项制铁为代表的韩国阵营以及以德国钢厂蒂森克虏伯为代表的欧洲阵营。
“中国国内对铁矿石的需求日益增加刺激了铁矿石价格的上涨,打破了卖家和买家原来形成的供需平衡,必然对原有的谈判价格机制造成严重的冲击。”白明对《北京科技报》说。“原来的游戏规则是,以上几个大的买家和卖家采取一对一关起门来谈判。谁先达成协议其价格会为各方所接受。”白明说,一般首先达成协议的钢铁企业被称为“首发定价权”。
“中国国内对铁矿石的需求日益增加刺激了铁矿石价格的上涨,打破了卖家和买家原来形成的供需平衡,必然对原有的谈判价格机制造成严重的冲击。”白明对《北京科技报》说。
不难看出,当前中国面对的铁矿石价格谈判实际上就是买卖双方利益格局的又一次新的划分。当前国际市场上铁矿石的定价过程操纵在卖方之下,与欧佩克利用组织形式对国际市场油价施加影响力不同,由于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这三家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上对于铁矿石供应的垄断程度更高,卖方更多采用无固定组织的串谋手段在国际市场上影响铁矿石价格。
由于旧的游戏规则被打破,在宝钢与力拓价格协议后,日本和韩国的钢铁企业一度宣布不接受新价格。但是,努力未果, 7月1日,日韩钢厂无奈追随中国宝钢接受了“力拓价格”——2008年度铁矿石最高涨价96.5%。
对铁矿石价格传统谈判机制一向最不满意的是力拓与必和必拓。必和必拓建议,国际期货交易所等机构应建立一个铁矿石价格指数(OTC)。
针对规模已达2000亿美元的全球铁矿石市场,各大国际投行正悄悄开发相关衍生产品合约,以在OTC市场上营造一个更有效率也更透明的定价机制。
国际专业媒体《金属导报》则早已计划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铁矿石价格指数,每周发布一次。而这也正是去年必和必拓就一直建议推广的。必和必拓建议,国际期货交易所等机构应建立一个铁矿石价格指数,使长单价格与现货指数联动,而不是只通过一年一度的谈判确定铁矿石价格。
对于铁矿石价格指数,白明表示,采取这种交易方式,买卖双方就要把2000亿美元的蛋糕分给别人来吃,因为,一旦采取价格指数,国际投机资本就会向炒石油市场一样操作铁矿石市场,这对于铁矿石企业和钢铁企业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如果采取铁矿石价格指数,就像现在的国际原油市场一样,铁矿石企业和钢铁企业谁也赚不到钱,赚钱只有国际投机资本。最坏的情形是,国际投机资本也赚不到钱,这就是经济学的‘冰棍儿’理论:我给你一根冰棍儿,但是你不吃,我也不吃,最后冰棍儿最后化掉,谁也没有吃到。”白明说。(陈永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