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经济服装出口韩国出口企业滞后效应财经 |
分类: 对外贸易 |
韩国服装出口促进体系考鉴:政策上篇
白明
从韩国服装出口模型在参数估计上比较明显的低估来看,促进韩国服装出口的宏观政策体系所发挥的滞后效应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时间段:
韩国服装出口模型的第一次参数低估表明,70年代上半期韩国服装出口规模的扩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的推动,特别是受益于6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一系列出口导向政策的滞后效应,当然也离不开良好出口政策诱发的即时效应。具体来看,这一系列政策在体系上的构成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从政府的行政干预来看,促进韩国服装出口的宏观政策主要表现如下:
·明确提出“出口第一”的口号,为此,韩国政府在制定各项政策时均遵循经济发展先于公平分配的原则。
·政府要求每家企业确定各自的出口目标,而在审批长期性投资贷款往往将这些目标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韩国政府每月举行出口例会,由总统亲自主持,有关部长和重要商界人士参与,主要目的在于尽早发现扩张出口规模所面临的问题,检查实际出口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及时拿出解决办法。
·由政府出面建立自由贸易区。
从改善出口环境上来看,韩国政府为本国企业扩大出口所提供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实施了一系列能源/交通/通信等反面的基础设施项目。
·通过设立韩国贸易振兴公社,为出口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出口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必要的服务。
·于1965年实现与日本关系的正常化,为韩国企业拓展日本市场扫清障碍。
·政府派出贸易团体访问德国、意大利、奥地利、印度和墨西哥等国家,与这些国家政府签署了一系列贸易协定。
从政府推出的各项优惠政策来看,促进韩国服装出口的宏观政策在以下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晰:
·对于出口企业进口用于生产出口产品所需使用的中间投入品和原材料,可不限数量,采用先征后退的方式免征进口关税。
·为了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韩国政府于1965年推出境内信用证,使得间接出口的企业也可以得到税收的减免。
·在能源消费和运输等方面对出口企业给予价格优惠。
韩国单位出口换汇税收减免金额(1966-1975)
减免税种
|
1966
|
1967
|
1968
|
1969
|
1970
|
1971
|
1972
|
1973
|
1974
|
1975
|
关税减免
|
21.3
|
24.6
|
39.6
|
34.3
|
40.4
|
48
|
66.3
|
64.4
|
55.1
|
34.3
|
间接税减免
|
17.8
|
17.8
|
19.9
|
27.4
|
27
|
32.2
|
26.4
|
21
|
22.5
|
33.8
|
从政府提供的直接资助来看,贷款贴息对韩国服装出口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最为明显,如1966年至1972年间韩国普通贷款平均利率高达23.2%,而出口优惠贷款利率仅为6.1%。
韩国单位出口换汇享受政府资助金额(1966-1975)
资助种类
|
1966
|
1967
|
1968
|
1969
|
1970
|
1971
|
1972
|
1973
|
1974
|
1975
|
直接税减免
|
2.3
|
5.2
|
3.0
|
3.7
|
3.5
|
4.8
|
1.9
|
1.4
|
-
|
-
|
贷款贴息
|
10.3
|
14.7
|
15.2
|
14.7
|
17.3
|
18.1
|
10.5
|
7.4
|
8.6
|
12.9
|
从政府对于扩大出口给予的金融支持来看,以下方面被有重点地纳入了促进韩国服装出口的宏观政策体系:
·对于出口企业扩大投资规模,韩国政府在利用国外贷款上给予最大限度的便利,甚至可以在政府的担保下由企业向国外借贷。60年代韩国企业贷款总额中国外贷款比例高达40%。
·通过两次大幅度贬值,先是由65韩元/美元贬至130韩元/美元,再由130韩元/美元贬至265韩元/美元,韩国的汇率机制由多元汇率转化为单一汇率。相对于购买力平价而言,韩国汇率高估的现象初步得到改善,有利于提高出口的竞争力。
·通过提高整体利率水平,提高储蓄率,引导社会资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转移,为出口企业扩大融资规模创造了有利条件。
后一篇:稻香村的“死板”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