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经济必和必拓铁矿石宝钢沉没成本中国财经 |
分类: 商品定价 |
从铁矿石定价看宝钢与必和必拓双赢
白 明
有消息称,2008年1月30日,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与全世界最大的矿业企业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在上海签署了总量为9400万吨的铁矿石长期供货合同。根据合同,必和必拓将在未来10年内每年按双方认可的价格向宝钢提供1000万吨铁矿石,首批铁矿石将于2008年4月出运。
随着中国成为当今世界的钢铁生产大国,中国国内铁矿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中国的铁矿石进口数量不断增加,而且是刚性增加,或者说就是“等米下锅”式的进口需求增加了。遗憾的是,全世界的铁矿石供应格局却十分集中,国际市场上的绝大多数铁矿石是被澳大利亚的必和必拓公司和力拓公司、巴西的淡水河谷公司等少数企业所垄断的。因而,中国在参与铁矿石价格谈判过程中一直处在被动状态。例如,2005年度、2006年度和2007年度,中国从淡水河谷等主要铁矿石供应商采购铁矿石的长期合同价格分别上涨71.5%、19%和9.5%。
合同是一种契约的表现形态,而只有各方存在着可以相互认可的共同利益,这种契约才有可能形成,长期合同更是如此。现在,宝钢与必和必拓之间达成了长达10年的铁矿石供应合同,其背后的共同利益何在?照我看来,稳定铁矿石价格就是双方最重要的利益共同点之一。
从中国宝钢的角度来看,稳定铁矿石价格的诉求再清楚不过了。目前,宝钢与巴西淡水河谷之间的2008年度铁矿石供应价格谈判正处在胶着状态。事实上,宝钢与淡水河谷之间已经将对方的谈判底牌都摸准了。只要供求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谈判的僵局就很难被打破。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谈判的周边环境变化对最终谈判结果的形成会影响很大。现在,宝钢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达成了长期订货协议,相对于宝钢吃了一粒定心丸,在与巴西淡水河谷的2008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过程中肯定会更加有底气一些。学术一些说,这也就是博弈过程中外部选择的作用。通俗一些说,就相对于对要饿死的人来说,多贵的食品也舍得买,吃的半饱的人就有条件与卖食品的人讨价还价了,而宝钢与必和必拓达成铁矿石长期供货协议无异于是使自己先吃个半饱。
从澳大利亚必和必拓的角度来说,作为供应商,铁矿石价格上涨固然好,但必须是可以持续下去的上涨。中国的需求的确诱人,日益上涨的铁矿石价格也的确诱人,而这样大的需求仅仅靠必和必拓现有生产能力是很难满足的。正如必和必拓全球营销及采购总裁Tommy Schutte所言,必和必拓正在尽一切可能加大对我们在西澳大利亚的矿山、铁路和港口等相关扩建项目的投资力度,以增加铁矿石的供应量。然而,短时间内的需求增加与价格上升却不足以令铁矿石供应商加大沉没成本投入,因为沉没成本投下去就要不回来了。可是,开矿山、修铁路、建港口不同于小朋友过家家,要大把投入真金白银,没有实足的把握是下不了决心的。现在,能够和宝钢达成长期供货协议,也无异于是必和必拓在投资上述建设项目过程中吃了定心丸,有利于必和必拓在更长时间内实现利益最大化。不难看出,必和必拓的此举颇具有战略眼光。
迄今为止,宝钢与必和必拓之间在履行铁矿石长期供应协议过程中所依据的“双方认可的价格”怎样确定尚未公之于世,但肯定是双赢的结果。有一点我们可以相信,无论双方价格高与低,对正在进行的宝钢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之间2008年度铁矿石供货价格谈判将会产生影响,只不过影响的程度到底有多大现在还不好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