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到粽子飘香时

(2015-06-20 15:42:49)
标签:

生活空间

端午节

前尘往事

分类: 前尘影事

   

昨天在单位食堂吃饭,排队打菜的时候,突然一阵香气扑鼻。是什么熟悉的香味?哦,原来是提前过端午有粽子吃呢。我问炊事员有什么夹心的粽子,炊事员师傅说,有肉粽、蜜枣棕、蚕豆棕。我要了两荤两素的菜,再来两个肉粽,一块西瓜,几颗杨梅,这一餐,吃得津津有味。又到粽子飘香时

   

今晨醒得很早,一开门,发现对面邻居在门楣上方贴着一束系着红绳的艾草,突然间心存感动。

    

遥想小时候每逢过端午节,母亲都会给我的手腕上系着五彩绳,这一天,去学校里读书,很多女同学胸前还佩着香囊,或者彩色的蛋袋子,袋子里面一般都装着鸭蛋,鸭蛋的颜色都是黄色的,鸭蛋是在一种端午草里煮熟,才会出现黄的颜色。母亲说,这一天吃过端午草的汤和鸭蛋,以后淋雨不会感冒的,还有全年不会得皮肤病之类。等过了端午节之后,母亲叫我们把五彩绳扔进河里,母亲说:“这样可以驱避邪气,带走百病,让人健康好运”。这样的说法虽有些迷信,但也是传统节日的一种习俗特色,把节日氛围营造得更加浓烈。

  

 端午节的清早,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插上了碧绿的艾草,还有,大街小巷里飘起了浓浓的粽香。那时人们的生活虽然没有现在的富裕,但人们的愿望淳朴而简单,吃上几个粽子,就会心满意足,回味很久。

    

端午节中午,家家户户炒几个带黄的小菜,如韭黄、黄鱼、黄鳝、黄瓜之类的,再做几个春卷,然后坐下来,一起喝上几口雄黄酒,轻轻侃,慢慢聊,酒过三巡,大家兴高采烈看划龙舟去。

   

 自从母亲走后,我对节日的观念越来越淡漠,好像端午节留下的传统就剩下吃粽子了,但‘粽子也吃不出当年的香味。除此之外,感觉没有什么过节的气氛。

  

 前年开始,国家把端午节纳入法定假期,也许就是让我们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感受先辈留下的文化遗俗,寻找传统节日的踪迹。

 

 
亲在世时,我们家向来重视过节,每到端午节都要包好几种粽子,一是灰汤粽,灰汤粽里一般都是夹着蜜枣、豆沙、蚕豆。另一种就是糯米板栗火腿肉粽。早一天的晚上,母亲就把叶子用热水洗好后,再将板粟去壳,腌好半肥瘦的猪肉,浸泡好糯米。第二天一早,母亲就起来包粽子了。母亲包的粽子外形都比邻居家的要好看得多,只见她先把粽子叶铺开,放入一半的米,一块肉,几颗黄黄的板栗,然后上面加盖几张粽叶包好,粽底平直,粽腰鼓起,两边角斜斜渐收,用绳子捆紧。看着母亲包粽子娴熟的样子,心里很是佩服。母亲每次给我们包很多很多的粽子,一般都要吃好几天才吃完。母亲一边包着粽子,一边给我们讲端午节有关屈原、伍子胥悲壮的故事。

又到粽子飘香时

   

小时候,看到邻居们拿出家里那缺棱少角,外形一点个性都没有的粽子出来时,我常为母亲包得很好看的金华火腿粽感到自豪。母亲包好粽子,分两锅煮,大锅是灰汤粽,小锅是碱水粽,两种粽子不能混煮,以防串味。母亲将粽子一一整齐摆入锅里,添上水,盖上盖子,将灶火点燃。煮粽子可以说是个爱心和耐心的过程,母亲守在灶边,不断地往灶里添柴,往锅里加水。随着缕缕蒸气升起,灶火一闪一闪照在母亲那美丽的脸庞上,这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图景,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里。

  如今又是端午节,细细想来,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自己家里包粽子了。我知道,年年花开花落,岁岁粽香相似,那曾经的岁月里有慈爱煮成的粽子却不再有,唯有那份香甜,刻在我内心深处,挥之不去,刻骨铭心。

  

 怀念母亲,怀念小时候的生活图景。在这粽子飘香,艾草青青的节日,在我们品尝美味与家人团聚的时刻,让我们向祖先以及那些浮沉在历史星河中的英灵们,敬上一盏淡淡的雄黄酒,奉上一枚甜甜的糯米粽,他们那些美好的传说故事,似一座丰碑,永远铭刻在世人的心里,正所谓:“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人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