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班组·兄弟 》
2009年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李毅军,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他在水彩画创作领域收获颇丰,在水彩画技法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多次入选国内重要的美术作品展览,在省里频频获奖。
不久前,李毅军创作的水彩画作品《班组兄弟》、《砖窑纪事》,被编入今年出版的高等院校教材《色彩写生》。这套教材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是中国高等院校“十二五”精品课程规划教材,主要针对国内艺术类院校和综合大学艺术类专业的基础色彩教学。
他在媒体单位工作,上班忙工作,下班忙画画成了他数十年来不变的节奏。他几乎把节假日都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绘画事业。绘画,已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态度,
我虽然不会画画,但在李毅军的《冬日暖阳》《桥关》《巷》《屿北五月天》《晌午》《桥头的那棵树》《大济斜阳》这几幅优秀作品中,可以看懂他以粗细相生的线形、浓淡相宜的色彩所描绘出的层林尽染的林木和特色鲜明的乡村民居、山路交相呼应,相互衬托形成视觉上的均衡感。这些作品中都洋溢着他的才气和智慧,挥写着他对生活的炽热之情。
他的水彩画《班组•兄弟》,入选了“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得“第十二届浙江省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他在创作《班组•兄弟》时,深入煤炭矿区生活,与矿工们聊天、交朋友。李毅军说:“艺术家要接地气。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获取启示。这种启示是让你的艺术摆脱概念化,使你的作品具有力度、深度和广度的保证。”
我们都知道,画画得静得下心来,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浮躁。毅军是真正懂得绘画之道的画家。在我和他多年的交往中,他,为人真诚,朴实无华,谦和大气,从来不摆架子。他在我的印象中,一直都迷恋于水彩画写意精神的探索,他的思想、学问、修养、天赋、技法等方面无不以勤奋著称遐迩。我们从他的画中显然能够感受到他谦虚明净的心态,并以这种心态生活和创作,因而他的作品彰显出纯净大美,宁静致远的气象。
李毅军在绘画方面兴趣颇广,国画、油画、版画、水彩几乎他都画。我家里的客厅中挂着一幅《荷花》就是李毅军的国画作品。早年他在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绘画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说:绘画,要有全面的艺术修养,中西绘画各有所长,应该互相借鉴。而他,对画种之间的借鉴有自己的认识:“画种之间的借鉴,不能简单地照搬形式,而是要精研精神内核、涵,借鉴思想而非形式。借鉴,使画种的本体语言更加厚实且个性十足。”
毅军怀有一颗艺术家的七巧玲珑心。他心系大自然,宁静亦致远。难怪他的画,总是那么绰约有韵,超凡脱俗,清腴动人!我常常看到他新创作的作品,每一幅都是用笔舒放潇洒,意境深邃隽永,心灵好像受到清冽的水洗一般纯净!
我一直说毅军是一位田园派画家,他仿佛有一种浓浓的思乡情怀,他的画散发出来的是那一份令人难忘的温馨和宁静。他的作品总是水滋墨润,蕴涵深沉,笔墨纵横,诗意盎然,完全是画家心灵的真情实录。他孜孜追求着那一种清逸、蕴藉和澄澈之境,美得纯真,美得令人惊叹!
平时我跟他聊天时,我总会说哪里哪里真的很美很美,可毅军却不以为然。他崇尚大自然,喜欢乡村土野且没有任何雕琢过的地方,他惜古的情怀仍然在他的作品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小桥,流水,人家,流溢在他的画笔下,笔酣墨畅,韵味隽永。宛如一曲婉约豪放的歌,溶化在笔墨交融的惬意里……
当然,我认为画家最成功和可贵的应该是取于物,发于心,来自对生命对社会和自然的一腔至诚。
在物欲横流、人心躁动的当今画坛,人们越来越向往那些澄净之作,但我们在毅军的作品中,不难感受到久违的净境之气,从中获得一份经久永恒的美。
我欣赏的是李毅军的务实、低调。我们虽然是上下级关系,但朋友多年,我觉得他是一位个性不张扬,淡泊名利,也不善于“推销自己”的画家,因为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他对绘画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为此他奋斗了几十年。
在我佩服李毅军取得艺术成就的同时,也深知他历经千锤百炼的刻苦。因为我曾经看过他冒雨还在野外撑着伞继续画画;他每一个节假日都没有休息,把空余时间都用在了艺术创作上。这一切都令我感悟到:艺术从来没有捷径可走。而他的一句话,让我对他的“勤奋”有了新的认识。“靠勤奋就能画好画吗?答案是否定的。绘画需要画家有丰富的学识、哲人的智慧和超群的天赋,如果整天画画就能画好画,那绘画也太让人看不起了。”

水彩
李毅军
2010年
入选“第九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平潮》 粉画110cm x
78cm 李毅军
2011年
入选“第二届中国粉画展”

4

5

6

7

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