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西部山区顺溪古民居建筑群是浙南地区最大的古屋群之一,共有10座保存基本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多建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
我作为地地道道的平阳人,无数次来过顺溪,但都没有拍出理想的片子。反而,外地人来拍顺溪,还能拍出大片来,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太熟悉的地方没风景“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顺溪,停好车,跨过古桥,沿着溪滩徒步过去,扑面而来的是带着传统古朴的气息,路边显眼处立着《顺溪陈氏古屋》的石碑,石碑旁就是古香古色而又别具一格的陈氏古屋了。
现存的陈氏古屋包括陈氏祖屋、老大份大屋、老四份大屋、老七份大屋、老二份大屋、新大份大屋、新二份大屋等等,这些古屋沿溪而筑,粉墙黛瓦,规模宏大,构建精巧,运用大开间、多院落的组合,给人以古朴、深邃、庄重的感觉,是浙南温州古代民居建筑体系的重要类型之一,有着“浙南清中晚期民居博物馆”的美誉。
陈氏大屋是顺溪所有的古屋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面积4200多平方米,围墙内有14条通道,6个天井,低层多进庭院式,楼上楼下环廊相接,屋内有“宝席春晖”、“洁操修龄’、“文元”等匾额,属国家级文保单位。从陈氏大屋门台环顾四周,群山耸立,层峦叠嶂,林木葱茏,清溪环绕。难怪平阳人有句民谚“青街的竹,顺溪的屋”,可见顺溪古屋名声早已在外。
顺溪古屋的“大”,并不在于建筑单体的体量,而主要体现于大开间、多院落。多数大屋正厅开间在9间以上,各厅明间面阔明显大于其余各间,被作为家庭活动的聚会之所;古屋的另一特色体现在大天井的运用上,有的院落在大天井中砌两道隔墙,适当地分隔空间,保持一定的私密性,隔墙上的大漏窗同时使庭院之间保持一定的联系,大天井有利于采光与通风。
顺溪古屋的特色在于建筑,大屋的款式、布局相似,以围合式四合院为建筑组群构成基本单元,再向纵横方向发展拼接组成,形成多进或多轴线的封闭性院落。这些院落分则独立成院,合则浑然一体。虽然建筑四面围合,但院墙较低,多取用溪滩的蛮石垒砌,整体具有一定的开敞性。各院落之间均设有通廊,即便是雨天也可在各屋间穿梭自如。结构上,梁架以穿斗式结构为主,局部结合抬梁结构,梁架展示通身木构架,呈现出质朴的美。
一个山乡小镇萃聚如此庞大古建筑群,世所罕见,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平阳县顺溪镇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这里是平阳族系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也是古代外来族群定居并繁衍昌盛的一个代表,堪称乡土建筑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屋角之一

屋角之二

屋角之三

屋角之四

屋角之五

屋角之六

图七、 喜事人家之一

图八、喜事人家之二

图九、喜事人家之三

图十、喜事人家之四

图十一、相聚古屋

图十二、年味

图十三、缸小乾坤大
摄影:红红
地点:平阳顺溪
时间:2013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