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给生命着色
(2013-04-16 23:16:28)
标签:
转载 |
看得我脸红心跳,荡气回肠。此序写得很好,只是,我的文章没有序那么好。

至俗的名字里盛放着至雅的个性,至美的容颜后蕴藏着至淳的心灵,我常常想,这是怎样的女人?她的生命里还有多少矛盾的交织?
她可以凌晨四点起床,驱车数十公里,就为了截取日出的瞬间绚烂;可是,她却会在出门穿鞋时将钥匙放进门套,从此与她相携相伴的钥匙阻着坚硬的铁门板阴阳相隔。
她可以在摄氏零下十六度勇攀黄山,踩惊履险,就为了收容雪后群山的苍茫落寞;可是,她从杭州回到家乡平阳,要从车站开车回家时,才发现自己的车钥匙放在杭州家里,任是跺脚掉手,也无法让爱车移动半步。
为了一个pose她能伸手舒腰,欢呼雀跃,却全然不顾手里还拿着一个iphone4,硬是让手机顺利脱离她的掌控,逃到玉泉鱼跃的水底,与红鲤们欢聚,再也不用超负荷地传输她的美图美文。
她在摄影圈赢得“拼命三郎”的封号,她在得瑟圈也获得“大哈”的雅称。
一度,她在我心里成谜。
她说她要出第三本书,而我过了旧历年一直空虚迷茫,就说,你把你的书稿发给我吧,我替你校对。于是,我慢慢地进入了她的文字世界,也渐渐了解了她,并惊叹于她生命的有声有色,艳丽丰腴。
“我们如要用心去欣赏眼前的每一道风景,首先得清心洗目,修养自身,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才能摄取美、发现美,才能神韵人胸,悟出人生的真谛,使自己的眼睛看到无数人文景观,自然风光,领略人生壮美的风景。我们的生命也将随着视野的拓宽而变得辉煌,变得灿烂。”这一小段文字可以作为她第一部分“亦行亦歌”的小序言。我出行之后也喜欢写些游记,可我的文章过于讲究文字的华美精致,构思的精巧圆融,立意的新奇丰赡,却因此遗失了文章的自然情趣,更重要的是丧失了文章记录生命痕迹的功能。
随着她细致得略显繁冗的文字,我进入湘西,与云雾缠绵,与奇峰邂逅,与古镇相拥;我步入云和,在大自然的指纹里,辨识哪是箕哪是脶,哪是山民艰辛的脉络,哪是造化灵感的折射;我穿梭丽江石板路,用我曾到过丽江的经验,印证另一个生命新奇的惊叹,重复另一双眼睛欢快的注视……
更主要的是,在她生命的行程里,在她单反机咋惊咋喜的咔嚓声中,我领略了山水,我也凭空延长了我生命的维度。“你那旷古神秘的安静,是一片绝尘的净域,我想,世界上没有人见到你不会怦然心动!不会一见钟情!”她惊叹,我的情绪也跟着高昂。“小船开进幽深莫测的龙宫,只觉阴风扑面,凉气袭人,游客们身着单衣单裤,冷得直打哆嗦。游龙宫洞还不能开小差,也不能闭上眼睛,如果你稍微不小心的话,你的头就有可能会碰得头破血流。”她谨慎,不觉间我也变得小心翼翼。“我们从茶马古道的山涧骑马下来,已经是饥肠辘辘了,导游带我们在拉市海的一家农家小院吃饭。虽然只是简单的番茄炒鸡蛋、油炸土豆块、青椒土豆丝、炒白菜等等,可我最喜欢的是一大罐原味鸡汤,我先喝了一大碗汤,胃口大增,至今仍回味无穷。”她大快朵颐,齿颊留香,我似乎也闻到缕缕香气,如同亲历。在她用脚步丈量世界时,我的生命阅历里也增加了内容,这就是阅读她的游记给我的最大收获吧,而这,在艺术化文学化的游记里,是很难得到的。
顺便我想起了我为什么要阅读散文的问题。阅读散文,在唯美的语言里感受汉字的魅力,在振聋发聩的文字里享受思想的张力,在洪钟大吕的篇幅里领略社会历史的活力,这些都不成问题。可能不能有这样的文章,我们读它,似乎在听另一个生命的呓语;我们读它,好像在与一位陌生的熟人在亲切交谈;我们读它,仿佛在倾听另一颗心娓娓的诉说。这样的文章,是带着生命的呼吸的,这呼吸或均匀沉稳,或急促紧张,或细细长长,可是,我们却能看到我们自己,能反观自己的灵魂,能感受到自己的体温,甚至能发现自己的丑陋。读这样的文章,晨风在树梢的惊动也显得无比亲切,午后知了的聒噪猛然透着一份动听,黄昏的落日骤然间壮丽旷远,生命的律动会清晰可闻。我们一小篇一小篇随意地阅读,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渐渐在我们的眼前清晰起来,一个对美的追求达到痴迷程度的女性慢慢地站在了我们的面前。写到这儿,我才发现,这样的文章正是鲍小红新著《亦行亦歌》里的散文。
鲍小红的散文是有着生命的热度的,这生命的热度不仅体现在游记的行程里,也分散在她对他人作品的解读上,她读别人的作品是全身心投入的,带着生命的鲜艳色彩。有时候我在想,她与其说是在解读别人的作品,毋宁说是在释放自己生命的五彩,这些作品不管是小说,还是散文集,还是影视作品,她都用生命的三维来衡量它们,评价它们,因而评得有血有肉,铿锵有声。在“前尘往事”和“行思坐忆”里,生命的色彩更为浓郁,甚至达到了浓墨重彩的地步。她细细地品味生命的过往,用温馨和感恩去渲染那些已逝的岁月,用积极心态去勾勒眼下的精彩,用乐观和平淡去想像未来的美好。生命,在她的文字里,高雅起来,朴素起来,清纯起来,同时也鲜明起来。年岁是她生命的轨迹,大自然是她生命的见证,四季花草是她生命的诠注,碎花裙子是她生命的证据,看完全书,一个知性感性理性的女性栩栩如生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似乎从电脑屏幕里呼之欲出。
鲍小红散文的另一个特点是对美的追求如痴似渴。一个美丽的女人对美的孜矻以求是与生俱来的,她的心灵对美有着本能的敏感。“我与我的情人亲密无间,无话不说。几乎是同命运、共呼吸。我有多大岁数,她就陪伴我多少年。我对她有说不完的知心话、聊不完的心事儿。她离我们很近,但似乎又很遥远。近得能够听到她的心跳,远时仿佛隔着千山万水。无论我开心或者郁闷,我都与她形影不离。我无怨无悔地爱着她,全身心地迷恋着她,我魂牵梦绕的情人——美丽的大自然。”对大自然的美,她已经到了痴恋的地步。“不知不觉地,文字成了我最贴心的铁杆知己,她蕴藏了太多的美丽,她的魅力让我无法阻挡。她变成了我心灵的寄托,让我不再孤单寂寞,她因我的喜而喜,因我的悲而悲。”文字的美,时时刻刻牵动着她的悲喜,牵动着她的每一根神经。“人们欣赏这样那样的花,其实真正的美就在我们身边,人们却对她熟视无睹。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也是一样,有时候你越想得到的东西就越可望而不可及,而有时却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平凡是人间最可宝贵的一种品质,最值得存在的一种状态。世间万物,不同的风景,不同的生命,都是一样的轮回,一样的归宿。花开易落,容颜易老,岁月易逝。人的一生匆匆太匆匆,追求了一生,最后仍是空空的走,想带走的带不走,想留下的留不下!”这是生活的美,她虽不是有钱的富婆,也并非位高权重,她就是电视台一名普普通通的职员,可是她却无处不感到生活的美,生命的美,美,因而成了《亦行亦歌》的主旋律,美,也反过来使她的生命变得无比的纯粹和明朗。
现在,我已经完全能够理解为什么她能凌晨四点钟起床爬向山巅,也完全明了驱使她穿着钉鞋一步一惊心爬雪后黄山的精神动力了,一个如此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人自然会成为摄影控、文字控的,而美,正是他们的媒介。
我是在网络上认识的鲍小红,似乎是她在博客上加我为好友,后来我才知道这个文字编织者还是我的同乡。2008年秋天的某一天,在茅家埠的一片竹林里,我约她吃饭。那天我喝了十几瓶的啤酒,她也陪喝了四瓶,然后我们驾车回城(那时还不抓酒驾),她约来几位博友,在一个大厅继续喝酒唱歌。那一天,她让我见识了豪爽。
后来,她为东北一位股骨头有病的博友张罗医疗费,古道热肠,令人感佩。那一次,她让我见识了慷慨热忱。
一位豪爽慷慨热忱的人,嫁给了摄影,还以文字作陪嫁,你说,能不让人感动,并热爱她吗?她拍得的片片,以及码出的文字,我们又怎会不喜欢呢?
她的生命是纯粹的,因了摄影,因了文学,而有了五彩斑斓,那是一个美丽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