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ytv红红
pytv红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663
  • 关注人气:1,4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里,曾经也辉煌过

(2012-07-02 14:12:47)
标签:

行行摄摄

苍南采风

品味生活

分类: 萍踪屐痕

   昨天,浙南大地阳光万里,蓝天白云,气温升到了35度。我和摄友们一大早就驱车往苍南碗窑村去拍摄活动了。

    碗窑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位于苍南县桥墩水库旁。碗窑村融民居、古陶瓷生产线、古庙古戏台于一体,至今仍完整保留着商品经济萌芽时期以手工业工场为中心的古老村落形态,是一个活生生的“民间手艺历史博物馆”。

      碗窑村很小,很偏僻。小小的碗窑村在温州的地图上也找不到,就连许多和我一样属于正宗的温州人也不知道有这个村落的存在。碗窑村一共只有几十户人家,这里的青壮年都下山打工或者做大生意去了,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孩子。整个村庄古朴和原始,恬淡秀美。一些老态龙钟的木质结构的老房子,至今一直还有人在居住

走在村子中,几乎每户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有溪水潺潺。村民们在此洗衣、洗菜、洗碗、沐浴,全赖这条宽不足尺的小溪,我们随处可以听到哗哗的山泉声,路边好几座旧时的木制水车仍然咿呀咿呀转个不停,远处一些人家的烟囱上还升腾起炊烟袅袅,很有人间烟火气息。这一切让人仿佛打开了尘封的记忆,满是怀旧的味道。

  我们上山的山道很窄,仅容两人并肩而过,一路上除了我们一行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人迎面而来。一条蜿蜒曲折的山道拾级而上,我们没走几步,抬头就看见了清朝初年的吊脚楼、二层的小木楼错落有致、形态各异,仿佛一条朴实珠链上点缀的饰物,古拙而充满韵味。几百年的时光匆匆滑落,村道的石板路被磨得非常光滑,旧式老房子的层檐依然遮蔽着风雨。

   历史上的碗窑村却不是这么安静闲适的。数百年前,这个小小的村子是江南赫赫有名的村庄。据记载:以前碗窑村交通发达,客栈林立,村里操着各种方言的客商络绎不绝。本世纪初,这里的民间陶瓷业达到鼎盛,是温州地区几个较大的制瓷基地之一。而如今,这座村庄淹没在山区的角落里。然终有一日,会彻底地安眠。

   这个碗窑村最繁华的时候是在清朝乾隆年间,以手工烧制陶瓷器皿出名。当时,这里商贾云集。由于手工烧制陶瓷非常慢,商人们为了屯足货往往在村里一住就是半年。为了留住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商客,碗窑人在村里建起了戏台,那时候,几乎天天戏文不断。

    村里的大部分人说闽南话,而不会温州话。古时,懂点普通话的人在碗窑村就是高层的外交官了,懂普通话的人在这里不必辛苦做碗的,他们有一个更轻松的工作——给买碗的客商们当翻译”,洽谈业务

        碗窑曾经富甲一方,据说在古时候,外村姑娘以能嫁入碗窑而感到为荣,而碗窑村的姑娘则鲜有外嫁的。

在碗窑村,制碗的手艺也几近失传,据说村子里仅有户人家中的一个老人还承袭着这个技艺,他做了一辈子的碗,手艺非常高超。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找到这户人家的主人。

如今,当年的许多碗窑已经不再生产盘碗了,但是,还保留着旧时陶碗作坊还有一个。曾经往来如梭的买碗商人也不见了,只有村子里的老戏台、烟囱、旧时的客栈,依然静静地矗立着。它们仿佛是向我们这些外来的摄影人讲述着村子当年的繁华盛景。

这里,曾经也辉煌过                   图一、我们在山脚下,就是沿着这道山路上碗窑村的。

这里,曾经也辉煌过 图二

这里,曾经也辉煌过                  3、这种吊脚楼在浙南已经很少见了。
这里,曾经也辉煌过4

这里,曾经也辉煌过5、现在碗窑人已经不再烧制陶瓷,但是在村中央的一道山坡上还保留着制作陶胚的手工作坊。

这里,曾经也辉煌过6
这里,曾经也辉煌过7
这里,曾经也辉煌过8
这里,曾经也辉煌过9
这里,曾经也辉煌过10
这里,曾经也辉煌过      11、
这里,曾经也辉煌过    12、
这里,曾经也辉煌过13
这里,曾经也辉煌过14、烟囱里还炊烟袅袅
这里,曾经也辉煌过
这里,曾经也辉煌过16这里,曾经也辉煌过17、古戏台如今再也没人演戏了,只有三三两两的孩子们会在台上嬉耍。
这里,曾经也辉煌过18,小女孩说:爷爷,这给你吃这里,曾经也辉煌过19这里,曾经也辉煌过           20
这里,曾经也辉煌过 21
这里,曾经也辉煌过 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