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年又一年

(2012-01-21 21:49:05)
标签:

生活空间

时光倒流

人生感悟

行思坐忆

往事悠悠

分类: 人生风景
                             

  此刻,窗外雨雪交加,电视上各个频道都是在播回家的路有多么艰辛的新闻。明天就是除夕了,对所有的中国人来说,春节才算是真正的合家团圆的节日。
    时间如指缝间的细沙,去年过年时的情景仿佛还触手可及,清晰可辨,就如昨天,转眼又是一年。 一年又一年

如今过年,已经很难找回儿时那种过年的感觉了。记忆中过年的那种袅袅的炊烟,喧闹的人群,亲友的汇聚,彻夜的鞭炮,以及带着数千年历史印痕的种种习俗,在城市文明进步的今天,这种十足的年味早已经销声匿迹了。
    在我记忆中最美好的经历是读小学时候去金华姥姥家过年的日子。小时候,每年过年都是我一年中最激动人心的大事。早早地,才刚进入冬天,还没到放寒假的日子,我就屈指点算,翘首企盼正月初一这一天早点到来。  
    那时候,过年的第一个兴奋就是人多热闹。正月里亲戚来串门,平时都不来往的三姑六婆,表兄表姐,在正月里都能聚集到一起了,吃新年酒的时候,往往都会有点摩肩接踵人声鼎沸的样子。
   过年的第二件乐趣就是平时吃不到的好东西有的吃。姥姥把橘子、花生、红薯干、炒米糕、柿饼统统都翻腾出来,好像是把一辈子的吃食都放在了一起一样。

过年的第三件好事就是有零用钱花。在那个年代里,人们一个比一个穷,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所有的长辈都给我压岁钱,过一个年下来我差不多会收到将近五元钱,在那时候五元钱已经是很大的一笔财富了,我们很多同学说自己只得到几毛钱的压岁钱,开学的时候还得被父母没收去交学费。我从来都是有进无出的主子,压岁钱理所当然都成了我自己的私房钱。记得有一次,母亲叫我压岁钱交出来交学费,我就是不肯。我说:假如压岁钱是交给大人的,那下次叫亲戚把压岁钱直接给你就是了。母亲说:人家给你压岁钱,我也要给人家孩子的呀。我不管母亲怎么游说,我就是不肯交出来,老爸说我是天下第一号小无赖。
    过年的第四件好事是有新衣服穿。永远记得寒冬腊月母亲在灯下挑灯夜战给我织毛衣的情景,母亲为了赶正月初一让我穿上新的毛衣,多少个夜晚,我一觉醒来看见母亲三更半夜还在灯下低着头在穿针走线,这情景,深深地烙印在我小时候的脑海里。正月初一那天,我都是从里到外一身崭新。
   那时候的年三十除夕晚上,不像现在一样,大家庭汇聚一起,到大酒店豪华包厢搓一顿,然后拜拜。记得小时候除夕晚上吃分岁酒的时候,(温州人年夜饭叫分岁酒,意思是吃了这顿酒就长一岁了。)全家围坐在一起,长辈们总是朝南而坐,而母亲总是最后一个入坐。年夜饭还未吃到一半,孩子们就已经蠢蠢欲动,这时,长辈们总是将事先用红纸包得很平整的压岁钱很公平地分发给每一个孩子,并嘱咐孩子们要珍惜新一年的时光,好好读书,长大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压岁钱,兴许是过年时孩子们得到的最好的礼物了。而每到开学,这些藏得暖暖的压岁钱很多孩子往往又得吐出来当作学费了。
年三十晚上,我总是觉得夜怎么这么漫长,只记得被一阵响彻云霄的鞭炮声惊醒,爬起来看看天还是黑乎乎的,然后躺下来继续睡回笼觉,半梦半醒之中脑海里总是盘旋着有关“年”的传说。终于,可以安然入睡了,觉得被称作“年”的怪兽已被驱逐而去了。
初一早上醒来首先看见的就是母亲把我们兄妹的新衣已经放在了枕边,那时我们还不能体会做父母的辛苦,初一早上一大早就跑出来看邻居家女孩子谁的衣服最漂亮,但从来不知道跟母亲说一声“谢谢”。
   记忆中小时候过年,敬神是与吃饭是同等重要的事。小年夜腊月二十四敬灶神,三十晚上敬祖先,奶奶每次敬神时很有讲究,烧香前一定要洗干净手,先是摆上供品,然后才点上香和蜡烛,等一切准备好了,把酒菜四样端到灶台上,放一串鞭炮,敬神就完了,这时全家人才能吃饭。在小孩的眼里,祭神的程序确实有些繁锁,好多时候都等不到敬神的程序开始就用手去抓供品吃,常常会被大人们大骂一顿。
    现在,我好像成了怕过年的人了。一个原因是过年就意味着自己又老了一岁,多少会有些伤感,觉得平平淡淡的日子不知怎么就溜走了。另外一个原因,过年我早已经没有了红包收入,只有红包发出去的份了。还有如今的过年渐渐变得没有了情趣和年味了。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都拒绝串门,亲朋好友之间一个短信拜年就解决问题了,过年就只剩下日历上的意义了。于是,年轻人干脆去过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洋人们过的节日了。      
    生活就是这样,本来属于平常的一天,假如你硬要去寻出意义来,它或许就真有了意义。春节原本只是旧年完结新年开始之时,新年的到来意味着春天即将来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给它增添许多别样意义,我们就有了这一套浓重的春节文化,有了夹在两年中间的“一年一度”的高潮。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意义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