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秋无月 诗词欣赏

(2010-09-22 18:23:26)
标签:

中秋无月

古诗词欣赏

文化思考

分类: 笔迹心痕

   中秋无月 <wbr>诗词欣赏                     月缺月圆,又是一个中秋佳节合家团圆的日子。刚刚外面下过一场暴雨,气温下降了许多,不过坐在书房里依然得开空调。今年的中秋无月可赏了。推开窗户,遥望天空,让人产生了无限的遐想。古人又用妙笔生花、神奇想象,赋予了月亮无穷的魅力。中秋无月 <wbr>诗词欣赏

  月,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特殊的地位。先秦时期人们已注意到了月之美,《诗经·陈风·月出》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即以月光映衬人物之美。到汉魏六朝,月更成为诗文歌赋的直接描写对象,南朝周祗《月赋》有:“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月被赋予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纯净的审美内涵。当月与世间山水相结合,便催生了许许多多以月为题的诗词歌赋,而秋月的纯净之美在山水的背景衬托下得到独特的表现;月亮朦胧柔和的清辉,赋予山水景物以独特的神韵,更映射出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意蕴。

    千百年来,一轮秋月高悬在华夏的夜空,激荡着无数文人骚客的诗情,他们把酒问月,他们对月抒怀,他们望月怀远,他们吟风弄月,一篇篇辞意优美的诗词,将中国人灵魂深处最隐微、最细密的情思舒展至今,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高雅、淡泊和充满诗意的一面: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唐·李白〕

“人间不见月,天外自分明。” 〔唐·高若拙《句》〕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唐·王维《山居秋瞑》〕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在谁家。” 〔唐·王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唐·张继《枫桥夜泊》〕

“不知今夜月,曾动几人情。” 〔宋·翁卷《中秋步月》〕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清·袁枚〕

    一句句脍炙人口的望月诗,抒写出优美的诗情画意,在历史的长河中益发清灵俊逸。在每个中秋之夜,无论身在何处,炎黄子孙们每当抬头望着天空,都会自然而然起这些千古名句。

   一首首动人的诗词,把中秋明月描绘得美轮美奂: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

“皓月初圆,暮云飘散,分明夜色如晴昼。”〔宋·柳永[倾杯乐]

“海近古城昏,暮色寒沙雁队分,今夜相思应看月,无人,露冷依前独掩门” 〔宋·张先[南乡子]中秋不见月〕

  人生代代,江月依旧,面对永恒的自然,诗人把酒问月,叩问自然沧桑人世变迁,诗句超越时空,畅快淋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宋·苏轼[水调歌头]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唐·李白《把酒问月》〕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诗人望月抒怀,对月寄情。一轮明月,把远隔天涯的有情人牵在一起。

   说起明月,不能不说到李白,在李白的诗句中,充满了月的意象:质朴、亲切、自然,而又温婉可爱,他的诗句琅琅上口,清新如画,清醇甘美,既明白晓畅,又如行云流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唐·李白《古朗月行》〕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唐·李白《关山月》〕

“待月月未出,望江江自流。倏忽城西郭,青天悬玉钩。” 〔唐·李白《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与李白不同,杜甫一生仕途坎坷,人生多艰,其诗风沉郁顿挫,叙事抒怀,写景寄情,无不饱蘸感情的浓墨,即使表现清新可喜的中秋明月,亦是浓墨重彩,蕴籍深远。

“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虚幌,双照泪痕干。”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

“断续巫山月,天河此夜新。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唐·杜甫《月》〕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无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唐·杜甫《江月》〕

   白居易笔下,月亮则清新可喜,似乎伸手可及,令人倍感亲切。

“天秋无片云,地静无纤尘。团团新晴月,林外生白轮。” 〔唐·白居易《效陶潜体诗》〕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暮江吟》〕

“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唐·白居易《春题湖上》〕

    而李商隐笔下的月亮,则高悬中天,时隐时现,在遥不可及处放射着清冷的月华,几分诡谲,几分凄迷,几分孤寂,几分深邃,真的是“高处不胜寒”,浑不似世间所有: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唐·李商隐《嫦娥》〕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唐·李商隐〕

“阶下清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唐·李商隐《端居》〕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唐·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历朝历代,对于塞外的将士来说,举头望月,则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月出照关山,秋风人未还。清光无远近,乡泪半书间。” 〔唐·戴叔伦《关山月》〕

“月生西海上,气逐边风壮。万里度关山,苍茫非一状。” 〔唐·崔融《关山月》〕

“海上清光发,边营照转凄。深闺此宵梦,带月过辽西。” 〔唐·顾非熊《关山月》〕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沈全期《杂诗三首·其三》〕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唐代后期,战乱频仍,一代诗风渐趋衰落。直到苏轼,中秋明月又一次光华四射,一曲《水调歌头》,歌尽所有望月情怀:琼楼玉宇,抒尽一生的政治感慨;朱阁绮户,道尽所有的离愁别恨;阴晴圆缺,体现超然达观的人生哲学;千里婵娟,写尽人间美好的祝愿: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轮秋月,几多感慨。或悲或叹,或感或怀,给了中国诗人以无穷的灵感,他们创作出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达到了中国诗歌艺术的至境。

    

                      注:以上吟月诵月集中营欣赏来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秋和月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