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溪掠影

(2010-08-12 22:28:30)
标签:

时光倒流

行行摄摄

顺溪掠影

闲情偶拾

生活空间

分类: 萍踪屐痕

     浙南平阳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景区面积占全县陆域面积的1/3,同时拥有国家红色旅游经典区温州市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南雁荡山三张国家级金名片,构建了平阳独具特色的“红、蓝、绿”三色旅游。此外,还拥有南雁国家森林公园、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腾蛟和西湾、南雁门、水亭等市县级风景名胜区。西湾、墨城的海鲜美食,南雁、顺溪的农家菜,山门、凤卧的红军菜亦远近闻名。

    今天,我给朋友们介绍一下地处平阳县西部山区的顺溪镇。上个周六,我带着朋友们来看“顺溪古屋”的古建筑群。本来要写一篇游记的,因为去年夏天带北方朋友来参观刚写过一篇《徒步顺溪老街》,今年6月份我发给温州日报,编辑给我登在温州日报副刊的旅游版面上。http://www.wenzhou.gov.cn/art/2010/6/9/art_9149_134953.html

    顺溪现保存基本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共有10座,多建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粉墙黛瓦,沿溪而筑,布局恢宏,体量巨大,构建精巧,给人以古朴、深邃、庄重的感觉,是浙南温州古代民居建筑体系的重要类型之一,有“浙南清中晚期民居博物馆”的美誉,并且已成功申报“国保”,2006年5月26日被国务院公布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顺溪掠影 顺溪人对顺溪风水象征画眉峰确实崇敬有加,每年七月十五日祭神、祭祖时,每户人家都要做像画眉峰山一样的米斋粿,这个顺溪特有的风俗至今仍然盛行,成为顺溪的一道重要人文景观。

顺溪掠影 平阳顺溪古建筑群是浙南地区最大的古屋群之一。顺溪古屋沿溪而筑,青砖黛瓦,规模宏大,构建精巧,运用大开间、多院落的组合,给人以古朴、深邃、庄重的感觉。
顺溪掠影  顺溪这珠古树,叫什么树,俺忘记了,有待碧兄来辨认。
顺溪掠影  这是古屋陈氏大宅门口古代插旗杆用的,据说一户人家登科榜上有名的时候旗杆都会竖起来。
顺溪掠影

顺溪掠影这上面两张都是古屋陈氏大宅里消防的水缸,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分外显眼、美丽。

顺溪掠影
我在陈少文先生家做客。这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慈善家、教育家陈少文的宅院,此屋是7座大型民居古屋中保存得最为完整的一座。
顺溪掠影  陈少文先生的古屋中,还保留着平阳最早女子学校的牌匾,现在仍可以清楚地看出上面的文字“益智高等女子学校”。抗战时期,此屋一部分作为浙江省后方的育婴堂。

顺溪掠影
我在揣摩,何年何月,她,也曾经热闹非凡?而如今,她已淹没在山区的角落里。然终有一日,彻底安眠,安眠的也将是老屋的历史。

顺溪掠影  
 我们进入陈氏大宅,只见整个四合院错落有致。整个房子为木质结构,屋内地板也是纯正的木质地板,再自然环保不过。
顺溪掠影  一路行走,只想多留点印象,在这斑驳的墙体终要被彻底地涂抹掉之前,好好瞻仰,细细解读。也许更多的风情已经无从寻找。

顺溪掠影
我们参观的几家古屋的特色在于建筑,大屋的款式、布局相似,以围合式四合院为建筑组群构成基本单元,再向纵横方向发展拼接组成,形成多进或多轴线的封闭性院落。

顺溪掠影

  顺溪古屋多为楼居,其二楼前檐又设轩廊,俗称“走马楼”,在古代大大方便人们的日常走动和情感联络。这种空间结构寄托着人们对家族凝聚、团结、和睦的向往,那些长而厚重的围墙,则将一姓之家、一族之友团团围合在一起。对外则成为划分宗族的地理和心理界线,对内则严格遵循“长幼有序,内外有别,卑不逾尊,疏不逾戚”的原则,造成“闺门穆穆,兄弟怡怡,戾者以平,争者以让”的家居氛围。

 

顺溪掠影 山乡小镇萃聚如此庞大古建筑群,世所罕见,故平阳民间长期流传“青街的竹、顺溪的屋”民谚。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是平阳族系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也是古代外来族群定居并繁衍昌盛的一个代表,堪称乡土建筑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顺溪掠影  这是顺溪的老街,每一户人家前面是店面,后门打开就是一条大溪滩。作为临河而筑的水乡民居,受古代哲学“天人合一”、“万物一体”思想的影响,十分讲究从风水的角度来选择村落的环境,建筑的朝向、形式、布局以及前后左右建筑关系,并将它认作影响家族兴旺发达的直接元素。
顺溪掠影
这是陈氏大宅的一扇窗户,很多人家的窗户还雕刻着山水、花木、飞禽、走兽、人物、博古等多种形式。格心样式繁多,以宫式格为主,中间有的穿插有“福、寿”字,有的饰有小花件。裙板浮雕有如意纹、回形纹等图案。
顺溪掠影 这是顺溪一户人家的床,小时候我奶奶的床也是这样的,奶奶去世后,奶奶的床就让我睡了,我记得读初中的时候,我还是睡这样的床的。
顺溪掠影    这是顺溪姓陈人家的祠堂,祖宗牌位都在这里了。
顺溪掠影  溪水潺潺,只是连续几天的暴雨,溪水有点混浊了。
顺溪掠影  多年前,这里是一清见底的溪流,我曾经在这条溪滩上玩过水,游泳过。
顺溪掠影  这些鹅卵石铺就的路,更加显得光滑和富有沧桑感。顺溪掠影 徒步顺溪,深深浅浅的古街,溪水潺潺的声音,布满青苔的河道,幽深狭长的弄堂,临水而筑的民居……这一切让人仿佛打开了尘封的记忆,满是怀旧的味道。


顺溪掠影                  短暂又仓促的徒步,又怎能将顺溪看个透?我想,什么时候,我再次来住上几天吧。

顺溪掠影  顺溪,或许更适合久陷城市的人们在此洗尽铅华,在淙淙的流水中寻求安宁、平静。

顺溪掠影   这些老屋在岁月风雨的洗礼下,有些都已经残破不堪。这让我联想到一个风烛残年、贫苦孤寂的老人,在凄凉中静静地等待死神的到来。
顺溪掠影  
这些老屋,虽已有些破败,可雕花缕窗之细致,房屋布局之讲究,不禁令人感慨万千。
 

顺溪掠影   古屋的特色在于建筑,大屋的款式、布局相似,以围合式四合院为建筑组群构成基本单元,再向纵横方向发展拼接组成,形成多进或多轴线的封闭性院落。这些院落分则独立成院,合则浑然一体。虽然建筑四面围合,但院墙较低,多取用溪滩的蛮石垒砌,整体具有一定的开敞性。各院落之间均设有通廊,即便是雨天也可在各屋间穿梭自如。结构上,梁架以穿斗式结构为主,局部结合抬梁结构,梁架展示通身木构架,呈现出质朴的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南麂岛碎片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