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谷奇观太鲁阁
去台湾不能不去太鲁阁。如果说台湾是美丽的宝岛,那么太鲁阁峡谷则是美上加美的奇景。太鲁阁TAROKO,取自高山原住民的语言:“伟大的山脉”。
太鲁阁位于台湾中东部的花莲,是一个令人震撼的峡谷奇观。太鲁阁地跨花莲、台中和南投三县。我们坐在中巴上往外看,一路上美丽的太平洋海岸线,海天一色,太鲁阁峡谷、立雾溪流域、中横公路沿线风景、和部分临海的苏花公路景观。
来到了令人震撼的太鲁阁国家公园,真正见识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2005年,由《中国国家地理》主办,全国34家媒体协办的“中国最美的地方”评选活动中,太鲁阁大峡谷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
我们一行游览的重点就是太鲁阁到天祥的立雾溪谷这个路段。在游览的诸多景点中,我觉得最精彩的当属砂卡礑步道(又名神秘谷)、燕子口峡谷和九曲洞步道三处。
沿砂卡礑溪,有一条贴山边大理石岩崖而行的道路叫做砂卡礑步道。总长4.5公里,全靠人工开凿而成。道宽约两米,平坦易行,走完全程需2.5小时。因时间关系,我们只走了约全程三分之一处的“观景大平台”就返回。该步道开头的一段路用石头和枕木铺就,后来更多的是沙石路面。一路走来,天气时阴时晴或风或雨。阴时整个山谷阴森逼人,晴时山景明丽蓝天白云,阳光充溢,风来时树木的沙沙声与溪流的哗哗声竞鸣争响,雨至时辨不清洒落在头上身上的是雨水还是岩石檐下的滴水。
我们从木结构的“观景大平台”徒步着,峡谷旁是呈各式花纹的大理石壁,峡谷中央的溪流穿行于大小形状纹理不一的石块间,急流时水花雪白,至平缓处则聚成蔚蓝,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燕子口峡谷以其路边山崖间分布着许多大小不同状似燕巢的的洞而得名。这些洞是因长期的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及流水旋涡冲刷的共同作用形成。导游说,这里就是地震多发地段,一年当中有大大小小的地震有500多次,我们每个人虽然都戴上了安全帽,但我仰望悬崖峭壁依然还会毛骨悚然,我不停地望着山上的岩石,真担心会滚下来。 
比起砂卡礑步道,燕子口一带山势更陡,山谷更深,溪流更急。这里层峦迭嶂,游人如果站在公路护栏边,则对岸山壁近在咫尺,仿佛伸手可及;如果前行,每走上十多步,眼前的山貌水姿就有一变,人的眼前就会一亮,美景让人目不暇接。
虽同是步道且同是贴山而凿,但九曲洞步道不像砂卡礑步道那样狭窄。这里是横贯台湾东西公路中的一段。九曲洞步道全长1020米。步道的一处的石壁上刻字曰“如肠之回如河之曲”,道出了九曲洞步道的部分魅力。但在我看来,这里至少还要加上“洞在幽明间,景在洞内外”之类的词语才能勉强算是没有遗漏。它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吸引人之处----大理岩峡谷、时清时浊的溪水、忽隐忽显的瀑布、凭空而立的断崖、时断时续的隧道和山洞、或平凡或怪异的花草,皆多有奇伟而言辞所不能状者……
我们一路步行的是裸露在外的悬崖古道。由于地形的影响,此处可以体验特殊的气流上升现象,落叶不往下坠,反而向上飞扬。感觉空中冷风阵阵,聆听谷底涛声隆隆。每行几步便耳目一新,面前幅幅绝美山水国画。仔细观赏着对岸的多彩大理石壁,那弯曲流动的线条,是地壳变动造成的皱褶纹理现象,似云彩,像飞龙,任人想象。
望着山壁凿痕历历可见,我突然意识到欣赏美景的道路也是用鲜血和生命开拓出来的。导游说,当年开凿太鲁阁国家公园中横公路,殉职者共212人,伤702人。就这层意义而言,太鲁阁国家公园的景观是天然的又是人工的,是人与自然共同完成的杰出作品。我抚摸着太鲁阁的大理石,轻松如意地欣赏着这些美景时,体验的是大自然的宏伟,感觉到的是自身的渺小。

我来到了地球的北回归线。

儿子在太鲁阁不停地拍摄。

台东太平洋海岸线

儿子手捧的是菠萝蜜。
注:这些散文都是去年在台湾的时候当天玩当天晚上写的,因时间关系写得很潦草,最近找出《台湾行》一系列随笔从头到尾重新加工一遍,陆续发在博客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