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孤山鹤亭”

(2010-05-29 16:04:42)
标签:

行行摄摄

文化思考

孤山鹤亭

梅妻鹤子

分类: 萍踪屐痕

写下这个标题,博友们不要误会哦,我这里所说的“孤山鹤亭”,不是写我们的博友“孤山鹤亭”。我想说的孤山,确确实实是矗立在西湖中间,为西湖群山最低的山,也是西湖中间三面环湖的天然岛屿。西湖素有“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孤山不孤”的说法。白居易称孤山为“蓬莱宫在水中央”。
    孤山——东接白堤,西连西泠桥,形如牛卧水中,浮在美丽的西子湖中。话说“孤山鹤亭”

杭城诸多山峰,孤山是我去的最勤的山。原因是孤山离家最近,山又不高,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攀登山顶,在山顶可以鸟瞰西湖。孤山是最能体现西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水乳交融的情景。我国七大藏书阁惟一尚存的文澜阁就在孤山南面。在孤山既可见识英雄美人,苏小小的爱情和秋瑾的碧血;也能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西泠印社的金石书画;然后去参观白苏二公祠,浙江博物馆和西湖美术馆;再到平湖秋月品龙井茶,最后去楼外楼吃杭州名菜。

自古以来,孤山结缘的历史文化名人有苏东坡、苏曼殊、欧阳修、林和靖、秋瑾、俞曲园、吴昌硕等,那么小小的一块地方,每一寸踏上去都是金灿灿的文化,孤山不愧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名山”。

放鹤亭与林和靖墓位于孤山北麓。林和靖的墓碑上一行字:林和靖处士,这就是处士的含义了,一个一生没有做过一天官的士人。林和靖生前曾种梅三百六十余株梅树,花既可观,实亦可售,他养的鹤取名为“鹤皋”。他出去游湖时,客人来了,由家童接待入坐,开笼放鹤;他望见鹤飞来,即知道有客来访,便棹舟返家。他与客人饮酒吟诗时,鹤还会飞鸣起舞,为他们助兴。传说他死后,那只鹤也在墓前悲鸣而死,所以他的墓畔还有一座鹤冢,他种的三百多株梅树也都枯萎了,元朝人曾建造了梅亭、鹤亭来纪念他。

林和靖是北宋隐逸诗人,一生不娶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说。放鹤亭初建于元代,现亭为1915年重建,亭中有《舞鹤赋》刻石一块,石碑通高 2.4米,宽2.94米。文章为南北朝鲍照所著,字迹系清康熙帝临摹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全赋466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鹤的美丽动人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能。话说“孤山鹤亭”

记不得多少回我在孤山一圈流连漫步了。凡是朋友们第一次来杭州由我引领游览西湖的话,我首先带他们去的第一个景点,一定会是孤山。因为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西湖令人怦然心动的神秘之美。记得有一次和儿子一起来到了孤山北面坡上林和靖先生的墓前,我给儿子滔滔不绝地讲解:林和靖先生是北宋隐逸诗人,一生喜欢梅花,而且喜欢养鹤。林和靖隐居孤山二十年而不愿外出做官,写下了许多咏梅的诗篇。他一生不娶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布衣一生,因此才有“梅妻鹤子”的传说。儿子十分迷惑地问我:“妈妈,一个正常的人怎么能终身不娶,怎么能不食人间烟火,凭这一点我就觉得他不是正常的人。”我说:“他一身梅骨鹤气,从不趋炎附势。一生晦迹山林,清淡寡欲。正因为他跟常人有不一样,才会写下了许多流芳百世的咏梅诗篇。” 我喜欢他诗中最有名的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儿子说:“难道诗人都是跟常人不一样?”我说:“那当然,不然康熙皇帝怎么能轻易为一般的人挥毫泼墨呢!”

又有一次,我跟一位友人来到孤山放鹤亭,我说起了林和靖先生的绝笔诗《书寿堂壁》中写下:“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诗中后两句颇以不曾做过御用文人而自傲。 

 友人说林和靖并不是真的忘情山水的“高士”。他在生活中,甚至在国家政治大事中,并没有抱着完全超脱的态度;说他虽未得到高官厚禄,但平时与他往来的仍是当时的上层人物,并且也接受王朝对他的津贴。这也相当于现在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主儿。他虽然一生不结婚,但却赞美人间真挚动人的爱情,也算是个懂得爱情的诗人吧。

  关于这些林林总总,后人也无从考证。但林和靖一生写下的诗,风格独特,清新自然,尤多奇句。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称赞他:“风格固若厚,文章到老醇。”著名诗人欧阳修、黄庭坚都很欣赏他那清新奇特的作品。但他不想以诗传世,故随写随丢,传下来不多。经后人搜集,仅得诗词三百余篇,题名《林和靖诗集》。 
   至于“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说法,还是有不少人引为疑惑:一个终身只爱草木禽羽的人,怎么能写得出《长相思》的诗词来呢?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难平”。

      林和靖一生几十年隐于孤山,死于孤山,葬于孤山。想来,处士林和靖也是有眼泪的,应该说也是有爱情的。梅可爱,鹤可爱,怎么能比得上人可爱呢?话说“孤山鹤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