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孤山鹤亭”

标签:
行行摄摄文化思考孤山鹤亭梅妻鹤子 |
分类: 萍踪屐痕 |
写下这个标题,博友们不要误会哦,我这里所说的“孤山鹤亭”,不是写我们的博友“孤山鹤亭”。我想说的孤山,确确实实是矗立在西湖中间,为西湖群山最低的山,也是西湖中间三面环湖的天然岛屿。西湖素有“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孤山不孤”的说法。白居易称孤山为“蓬莱宫在水中央”。
杭城诸多山峰,孤山是我去的最勤的山。原因是孤山离家最近,山又不高,不费吹灰之力便可攀登山顶,在山顶可以鸟瞰西湖。孤山是最能体现西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水乳交融的情景。我国七大藏书阁惟一尚存的文澜阁就在孤山南面。在孤山既可见识英雄美人,苏小小的爱情和秋瑾的碧血;也能领略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西泠印社的金石书画;然后去参观白苏二公祠,浙江博物馆和西湖美术馆;再到平湖秋月品龙井茶,最后去楼外楼吃杭州名菜。
自古以来,孤山结缘的历史文化名人有苏东坡、苏曼殊、欧阳修、林和靖、秋瑾、俞曲园、吴昌硕等,那么小小的一块地方,每一寸踏上去都是金灿灿的文化,孤山不愧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文化名山”。
放鹤亭与林和靖墓位于孤山北麓。林和靖的墓碑上一行字:林和靖处士,这就是处士的含义了,一个一生没有做过一天官的士人。林和靖生前曾种梅三百六十余株梅树,花既可观,实亦可售,他养的鹤取名为“鹤皋”。他出去游湖时,客人来了,由家童接待入坐,开笼放鹤;他望见鹤飞来,即知道有客来访,便棹舟返家。他与客人饮酒吟诗时,鹤还会飞鸣起舞,为他们助兴。传说他死后,那只鹤也在墓前悲鸣而死,所以他的墓畔还有一座鹤冢,他种的三百多株梅树也都枯萎了,元朝人曾建造了梅亭、鹤亭来纪念他。
林和靖是北宋隐逸诗人,一生不娶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有“梅妻鹤子”之说。放鹤亭初建于元代,现亭为1915年重建,亭中有《舞鹤赋》刻石一块,石碑通高 2.4米,宽2.94米。文章为南北朝鲍照所著,字迹系清康熙帝临摹明代书法家董其昌所书。全赋466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鹤的美丽动人的形象和能歌善舞的才能。
记不得多少回我在孤山一圈流连漫步了。凡是朋友们第一次来杭州由我引领游览西湖的话,我首先带他们去的第一个景点,一定会是孤山。因为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到西湖令人怦然心动的神秘之美。记得有一次和儿子一起来到了孤山北面坡上林和靖先生的墓前,我给儿子滔滔不绝地讲解:林和靖先生是北宋隐逸诗人,一生喜欢梅花,而且喜欢养鹤。林和靖隐居孤山二十年而不愿外出做官,写下了许多咏梅的诗篇。他一生不娶不仕,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布衣一生,因此才有“梅妻鹤子”的传说。儿子十分迷惑地问我:“妈妈,一个正常的人怎么能终身不娶,怎么能不食人间烟火,凭这一点我就觉得他不是正常的人。”我说:“他一身梅骨鹤气,从不趋炎附势。一生晦迹山林,清淡寡欲。正因为他跟常人有不一样,才会写下了许多流芳百世的咏梅诗篇。”
又有一次,我跟一位友人来到孤山放鹤亭,我说起了林和靖先生的绝笔诗《书寿堂壁》中写下:“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诗中后两句颇以不曾做过御用文人而自傲。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对迎,争忍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