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南雁荡会文书院

(2010-05-02 22:29:43)
标签:

生活空间

行行摄摄

五一节

南雁游

会文书院

杂谈

分类: 萍踪屐痕

                               游南雁荡会文书院

   今天是小长假的第二天,儿子和他女朋友也出去玩了。午睡的时候我被一个朋友的电话吵醒,朋友说要去南雁荡,晚饭去怀溪吃番鸭,问我去不去?俺一看表,时间已经是两点半了,立即坐起来答道:要去!十分钟后,车到门铃响起,俺立即下楼,直奔南雁景区了。

    大约开了半个多小时,眼前就是一条清粼粼的大溪滩了。前面不远处就是国家级重点名胜“浙南第一胜景”之称的平阳南雁荡山了。我虽然是个喜欢旅游的人,喜欢观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及无穷造化。每次如有心得,总会形成一些文字。可是说实在的,一直以来我就是不敢动笔写南雁荡的文章,因为这里对我来说实在是太熟悉了,而且写这里的文章在报刊上见过已经够多了,个中不乏妙文佳作,俺要是步入后尘,没有新意,恐落个拾人牙慧之嫌。这里,俺曾经无数次来过,但每次一道来的对象不同,季节不同,所以心情也每每不同。我曾引以为豪地向外地来的朋友们介绍这里的峰峦洞壑,这里的浩瀚缥缈,这里的人文故事。我也曾好多次在这里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公务活动、笔会,住上一两个夜晚。

   南雁荡山的人文景观以儒、释、道三教荟萃声名远播,会文书院正是儒家开设讲席与进行学术研究活动的一个场所。而那些文化名人们之所以与南雁荡山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也多半是因为这座千年书院。

    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听说过平阳南雁的会文书院。这个文味盎然的名字,多少次给了人们以莫大的精神抚慰,成了很多人得以憧憬拜访的一个圣洁之地。我也是一样,十几年前,我把自己以前的很多文章都发在以“会文书院”为名的网站上。后来还整理出来跟别人合出了一本散文集《思绪的流萤》,这是一套会文丛书,一共10个作者一个刊号,是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

   会文书院,就是设在南雁荡的东洞里,是先辈读书会文但求世外桃源式的幽静僻所。据《平阳县志》记载:会文书院原是北宋末年学者陈经正、陈经邦兄弟读书、讲学处。朱熹亦曾来游、讲学、题字。二陈系著名理学家二程(程颢、程颐)的高足,曾千里迢迢赴洛阳求学,并把洛学传入温州。至南宋初,理学大师朱熹慕名率弟子多人在此讲学,并为书院题匾额曰“会邱”。后因战乱等原因,会文书院渐趋没落,元朝“东海名儒”在《过陈氏会文书院》诗中有“门楣底事荒凉易,枯壁寒蝉噪落晖”之叹。
  直到清末光绪年间,在乡贤陈少文先生大力资助下重建,会文书院才得以复兴,形成了名士汇集的良好局面。“海内奇才”宋衡作《重建会文书院》碑记,充分肯定了重建书院的非凡意义,并预期对培养人才起到重要的作用;著名学者孙衣言有七律《题会文书院》,其颈联“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被作为楹联镌刻在山门两侧,阐明了会文学子的为学态度;其弟孙锵鸣有联曰“两雁并灵区,百廿峰中无此坛席;二程传法脉,一千年后重与讨论”,盛赞南雁荡山的人文盛况。一时可谓名士汇集,生机盎然。
   自此,会文书院果然铸就了不计其数的各类人才,如周喟、苏步青、苏渊雷等。这里曾经留下了苏步青教授深深的足迹。他写过一首《咏会文书院》诗:“华表双峰下,会文一院孤。滩声留过雁,楼影落晴湖。横笛人何在,飞云看欲无。上方钟馨晚,烟树拥仙姑”。  

   站在书院前,庭院显得有些寥落,但会文书院依然古朴肃穆。这里,曾经是学人们治学路上的一处温馨小舍,而今,已经成为平阳文化的一张名片。

 
游南雁荡会文书院
会文书院二楼的一角
游南雁荡会文书院
一楼的门面
游南雁荡会文书院
老门台
游南雁荡会文书院
景区渡口
游南雁荡会文书院
俺跟同学阿香,我拍她,她拍我。
游南雁荡会文书院
俺臭美,俺投降、俺得瑟。
游南雁荡会文书院
双笋峰
游南雁荡会文书院
阿香的笑容始终很灿烂。
游南雁荡会文书院
登玉屏峰
游南雁荡会文书院
观音洞下来的路上
游南雁荡会文书院
在渡口摆个“破势”。游南雁荡会文书院

游南雁荡会文书院  会文书院里面展示的平阳先贤苏步青、苏渊雷喜先生。
游南雁荡会文书院
平阳先贤
游南雁荡会文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天伦之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