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李书福

(2010-04-30 12:35:04)
标签:

传奇人物

特别关注

人在旅途

杂谈

分类: 特别关注

我看李书福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今年的三月份,“吉利”一直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在央视新闻里看见吉利收购沃尔沃,当时我感觉很惊讶。因为很早以前我就看过对李书福的专访,看过后我的感觉是:这辈子宁可骑自行车打死也不会去买吉利的车。

     可是今天,偶然的在网络上看到了同学新华社记者谢云挺写的一篇《为什么“创造历史”的会是李书福》一文后,改变了我对李书福的看法。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李书福于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台州市附近的一个村庄,这里是中国许多最富有企业家的家乡。出身于小商人家庭的李书福,用100元人民币的毕业奖励,购买了一台旧相机和一辆自行车,开始在一些景点给游客拍照,让自己的创业资金在6个月内翻了十倍。他用这笔钱开了一间照相馆,并发现了一个非常赚钱的副业,即出售从冲洗相片的药水中提取的银。后来,他开始转行做起了电冰箱及冰箱零部件。当冰箱生意失败后,他转而生产摩托车,最后是汽车。

    李书福白手起家,创办吉利集团。1999年底,吉利集团员工发展到近万人,总资产20多亿元,年销售收人30多亿元。吉利集团是中国第一家生产轿车的民营企业。此外,吉利还投资8亿多元创建了全国最大的民办大学——北京吉利大学。在今年的福布斯中国大陆100首富企业家排名中,李书福列第49位。

     李书福曾经这样对他的员工们说:“不愿跟我搏的就走,愿意的大家就一块来。你看万里长征,去了的人都行了,不去的人可能就找不到踪影了。人在旅途,谁能知道前方有多少条路。要坚持住,朝前走,才有成功。我们应该认准一个方向去走,走到什么时候,走到什么状态,没有关系,人追求的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我说无限的风采、无限的美丽在成功与失败之间。当你知道失败了也没意思,当你知道成功了也没有意思。在成功与失败之间那才有意思。”

    另一方面,我很难想象李书福居然也会写诗,因为写诗和办企业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这让我十分好奇。李书福还喜欢突显自己的农民出身,但如果你低估这位穿着廉价蓝色西装、灰色袜子、略带破损的皮鞋的男人,那就犯了大错。商业伙伴们用“狡猾”、“诡计多端”以及“聪明”等字眼来形容李书福,并承认,他们在任何谈判中都斗不过李书福。我真不知道李书福的下一步策略是想借用沃尔沃为吉利打开欧美市场,还是请回沃尔沃带动吉利竞争中国自己汽车的高端市场?

    希望中国让人窒息的政治和经济秩序不要扼杀了像李书福这样的企业家的创业精神,他们才是中国未来的方向;而我们的民众也要多一些宽容,少一些歧视,与其把血汗钱交给占着资源插管吸血的垄断国企,不如给这些民营企业多一些关注和支持。
    无论成功与失败,我都祝福草根出身但已是资本家的李书福。

 

 

附上:为什么“创造历史”的会是李书福

2010年04月23日 10:41经济参考报 凤凰网

                                          □ 谢云挺

     吉利汽车收购全球知名汽车品牌沃尔沃(Volvo),让吉利汽车[3.54 -1.39%]创始人李书福再度成为焦点人物。此前,这位异想天开的草根人物曾一直是精英阶层的“嘲笑”对象,而今,“最不懂汽车的人”却变成了中国最著名的汽车人之一。为什么“创造历史”的会是李书福?“李书福”这个符号的精神内涵给了众多草根人物宝贵的启示。

    李书福是一个标准的草根人物。在没有造车以前,这位“穷小子”在家乡浙江台州农村开照相馆,后来搞装修建材生意,赚了一些钱之后,又转做电冰箱及冰箱零部件。当冰箱生意失败转而生产摩托车,总是不停在追逐。1996年,他提出要造汽车,吓了亲朋好友一跳。他却回答:“造车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再加上一张铁皮吗?”

    人们当时很难想象李书福这样的草根人物会能实现“造车梦”。然而,2001年,吉利如愿获得轿车生产资格,成为首家中国汽车民营企业,这一年也成为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元年。

   被打上“狂人”印记的李书福,时常会说出被一些“智者”和“专家”认为有些无知、甚至是狂妄的话,但事实上许多所谓“狂语”后来却成为现实。比如,李书福曾说“中国人民还不富,没必要那么暴利”,要造国内价格最低的轿车,公然挑战众多国内汽车厂商的价格底线。之后推出了曾经一度是国内最便宜的轿车,引发国内轿车价格一跌再跌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又如,2 0 0 2年 , 李 书 福 曾 预 言 “ 通 用 、 福 特 要 破产”,“福特有一天会想要出售沃尔沃,吉利要把沃尔沃买下来”。当时,大家都以为这是李书福的又一句疯话。但现在看来,李书福的预言应验了。

   李书福一路走来,一直吸引着人们的视线。虽然这些年他和他的企业经历过许许多多的困难,但“坎儿”却总能被他一次次跨越。“草根”出身的李书福在他的身上有值得众多草根人物可以汲取的心灵财富:

    ———看似高不可攀的东西,其实并没有什么了不起。1996年,李书福提出要造汽车,当时国内汽车业是国企和外资的“领地”,国家产业政策决定民营企业不可能拿到汽车行业的准生证。何况一个完全外行的人要挤进一个绝对专业的领域是难以想象的。但在李书福眼里没有什么高不可攀的东西,正是这种看待一切事物“没什么了不起”的无畏无惧心态,敢说敢干,使这位“草根”脱颖而出,建立起自己的“汽车王国”,并让“高贵的洋公主成为中国媳妇”。

   ———拥有真诚的情怀和宽阔的胸襟,一切皆可改变。表面上看,李书福一路冲杀搏打,成就今日事业,凭借的是他豪赌的性格,其实不尽然。仔细品味和琢磨李书福一路走来,有这么多人心甘情愿帮助他,有这么多各路高手投奔旗下,能打动这批人的是李书福为人处事的真诚和宽阔的胸襟。小肚鸡肠成不了事,没有真诚的情怀打动不了人心。这些年,吉利从“爹不疼娘不爱”到越来越受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离不开李书福这种性情特点。在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V olvo)中,吉利与众多国企相比是弱小的。但钱并不是惟一的元素,心才是成败的关键。记者认为,这正是沃尔沃(V olvo)最终选择李书福、选择吉利的主要原因。它启示我们的民营企业和众多的草根人物,拥有真诚的情怀和宽阔的胸襟,可能带来巨大的力量,可能改变你想改变的一切。

   ———要想成事必需具有“多赢意识”和“变通意识”。有人把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之举视为中国汽车由大走强的元年,被看作是历史转折的事件。试想,假如李书福当初是个循规蹈矩的孩子,他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吗?正是强烈的变通意识主导着他的系列行动,最终让“吉利”在政策壁垒最难攻克的汽车行业里顺利降生。之后企业的快速发展又得益于他的多赢意识。他深深懂得,企业要发展不能只考虑自己,要对相关利益方、对用户和市场都有好处才能做成,与哪一方的利益有冲突都不会成功。

   目前,给李书福成败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但李书福和他的企业能走到这一步,让人看到激情洋溢的“土八路”,强于畏首畏尾的智者。李书福身上流淌着的执著、恒心、真诚、宽广,还有敢想、敢干和善干等“心灵财富”给我们众多草根人物有益的启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