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
时间如指缝中的细沙,悄悄地划过。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年近知天命了。
曾经有段时间,忙得下班都是走得最晚。每天穿过空荡荡的办公楼走廊,灯光将我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下班后穿行在华灯初上的街道和小巷,脚步匆匆的走入了归家的人群中,那是三十而立之年时。那时候整天忙忙碌碌,也不知道自己立了没有,只知道前面的路还很长,还得风雨兼程。
那时候觉得自己的确似那激流中的舟子,被或明或暗的水流推着涌着,急匆匆一路向前,急得甚至无暇顾及两岸的风景,更不用说那来时的路了。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看潘虹和达式常主演的电影《人到中年》时,那时候我们还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看剧中的主人公终日奔波忙碌,为了事业,为了生活,为了家庭。我心里默默地思考,不知道自己到了中年时是不是也会这样艰辛?后来,我也和所有的人一样,恋爱、结婚、生子。儿子的出世,延续了我的人生。每当看见孩子无邪的笑脸,心中总是涌起阵阵暖流。人生中所有的希望,遗憾在此刻变得无足轻重。儿子读幼儿园的时候,每天接送,牵着儿子的小手,一路走着,说着,听着他咯咯的笑声,那是我一生中最惬意的时刻。可一眨眼的功夫,儿子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了,突然间失落感油然而生。
谁知岁月飞逝,人生脚步匆匆。不知不觉中作别了青春,走过了不惑之年,自身却懵然不觉。终于有一天,百炼青铜中映出了眼角的鱼尾纹,某一天突然发现自己也有了第一根白发,才倏地有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感慨,心中不由地生出了些许怅然:青春真的离我而去了么?细数眼角的皱纹,不得不承认岁月的残酷。我们不管怎样想扯住青春的尾巴,它仍是越去越远了。尽管在心态上仍觉得自己还年轻,难以归入中老年的行列,但岁数摆在那,又确是无法忽略的。
唉!人到中年,多了些怀旧的情怀,这也许就是衰老的标志。经常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追忆那些幸福、快乐、艰辛的往事。那些往事勾成了自己回忆的历史,有益的成了经验,无益的变作了教训。那些得到的与失去的都留给现在的自己一笔丰厚的财富。我们在回忆中寻找过去的感觉,在回忆中反思,在回忆中评价总结自己,在回忆中谋划未来的路。
人到中年,对人生的感悟也愈加深刻。切身体会到了人生苦短的失落和无奈。不管愿不愿意承认,无情的岁月已经把你拖离了青年人的队伍,拉进了中年人的行列。你伤怀也好,感叹也罢,我们成为中年人已是不争的事实。也许仍有一颗年轻的心,抑或仍有着许多的幻想与憧憬,而事实上,你已经不自觉地有了中年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是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生演变过程。
人的一生就像日出日落。人到中年,好似午后三四点钟的太阳,光芒虽淡了些,但变得温和,不再那样灼人。我学会了善待自己。我把少年时代没有圆的梦想,趁现在想办法去圆梦;把年轻时来不及看的书,现在开始慢慢地阅读。年休假,可以和朋友结伴旅游;双休日,找一些摄友一起去郊外拍一些照片。然后挑选自己满意的图片发在自己的博客里,自我欣赏,自我陶醉。今年夏天,我还买了一架小提琴,拜了师傅,八小时之外练练琴,不但愉悦自己,同时也可以防止将来的老年痴呆症。三年前我在新浪开了博客,没想到一写还真的写上了瘾。生活中真是有写不完的东西,道不尽的感悟。在博客里,快乐时文字帮你记录,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忧伤时文字让你发泄,帮你疏缓情绪。不知不觉点了一下,居然留下了八十多万的文字。我在博客上还结识了一批天南海北志同道合的文友,生活充实了许多,心情更加愉快,真是收获颇多,快乐不少。对着电脑,在键盘上敲敲打打,打下了长寿的基础。
我们都知道,人的一生中生老病死乃是人生的自然规律,这些道理人人都清楚,然而人人都梦想着青春永驻。人到中年,对生活追求的是一种态度。那些身外之物如地位、荣誉、名利场再也没有兴趣去争逐了。
我们总是来不及反省,来不及演绎,甚至来不及后悔,就已经匆匆地走过了人生一大半的路程,走过了青春最浪漫的一截。于是,我懂得了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做好每一件事。我始终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带着一种宽容、超然的态度,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我坚信只要自己不停地行走,岁月才会不断地更替、交叠与嬗变,我们才会享受到温暖怡人的春天,阳光明媚的夏天,成熟丰腴的秋天,严妆素裹的冬天。
找出了三张不同时期短发的照片,得瑟一下,对比一下。别拿砖头砸过来啊!
1988年在普陀山
1995年在采访归来的路上,摄影记者抓拍的。
2010年4月在九皇山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