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编辑,可以影响一个作者的一生
傍晚在老乡女博士“此博非彼博”的博客中读到这样一篇文章《感谢以前的好编辑和好老师》,感触颇深,一激动居然连写了十几条的评论。云崖先生和Q君看见了我的评论后,都建议我把评论整合成一篇文章,我仔细一想,倒也是个好主意。
以前在茅屋农夫的博客里也看见他写过云崖先生很多年前对农夫的栽培,几十年过去了,农夫依然牢记在心头。可见,一个好编辑对作者的引导是多么重要啊!
我们大家都知道著名作家叶永烈也是我们温州的老乡,如今已年近七十,五十多年来孜孜不倦,出版了近200部著作。可谁又知道?叶永烈读小学的时候,就是语文功课最差,考试还经常不及格。但他非常聪明,有一次他经过浙南日报(如今的温州日报)门口,看见报社门口有一个上面写着“投稿箱”的绿色箱子,他就问人家这个箱子是干什么用的?别人告诉他,你把稿子扔进去,你写的稿子报纸上就会登出来的。叶永烈那时候初生牛犊不怕虎,真的心血来潮写了一首小诗,“就是顺口溜”,扔进了“绿箱子”。几天后,叶永烈收到平生的第一封编辑来信,告诉他稿件被采用了。
就这样,小时候一件有意义的事,真的会改变人的一生。从此叶永烈从一名普通的少先队员,“连升三级”,成了“三条杠”的大队宣传委员。他为了编好墙报,叶永烈变得非常喜欢看书。
此后成了好学生的叶永烈,17岁时考上了北京大学化学系。当时他很想读中文系,
他父亲说念化学比念文学好,说念化学没准将来可以做做肥皂、做做雪花膏,总有一份饭吃。在北大化学系读书的六年间,叶永烈笔耕不辍。开始写诗、写散文,到大学二年级时,他开始用文学的笔调来写化学、写科学,结果写一篇登一篇。就这样,叶永烈19岁那年把这些发表的科学小品结成小集子,出版了他人生的第一本书。
叶永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工作,这期间他都精心地保存着那封信和发表他小诗的《浙南日报》。直至“文革”他受到冲击,这些资料在抄家时被抄走了。到1980年,返还抄家物资时,他惊喜地发现,这封珍贵的信竟然还在!时隔多年,信纸已发黄。当时的叶永烈已是文名远播。他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决心一定要找到这位他文学道路上的启蒙恩师。当时他写了一篇文章登在温州日报上,题目是《一首小诗影响了我的一生》。他找到了文学道路上的启蒙恩师就是温州苍南人杨奔老师。杨奔老师就是当年的《浙南日报》(如今的温州日报)的副刊编辑。
叶永烈在三十年以后写了一封信给杨奔老师,他在信中的大致内容是这样写的:“感谢您在三十年前向一个11岁孩子伸出了温暖之手,如果不是在11岁时受到您的帮助,如果没有发表那篇不像样的小诗,也许我不会跟笔杆子打一辈子的交道。大树都是由幼苗成长起来的,幼苗的成长离不开园丁的辛苦培养……”
时隔三十年后杨奔老师收到叶永烈来信,恍然若梦,他心潮起伏,感慨万千。记得杨奔老师当时还写了一首小诗发在温州日报上,诗的内容我已经忘记了。杨奔老师看见当年自己亲自引导过的小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时,怎么不激动人心啊?
九十年代初,叶永烈回故乡温州,平阳县文联请他给我们文学爱好者做文学讲座,那天他在讲座时,也讲起了杨奔老师影响他一生的感人故事。讲完课后,我因采访的需要也跟随叶永烈赶到苍南县龙港镇杨奔老师的家,见到了杨奔老师,双方都很激动很高兴。叶永烈对杨奔老师说:“我们神交了三十八载,今天才第一次见面,难忘三十多年伯乐恩啊”。
是啊!韩愈在《马说》里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杨奔老师名副其实地成了叶永烈的伯乐。
女博士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f26cd70100ejw7.html
茅屋农夫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f8cf140100e5tb.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