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徒步顺溪老街

(2009-06-12 18:56:44)
标签:

时光倒流

感悟生命

生活随笔

顺溪老屋

文化遗产

分类: 萍踪屐痕

     题记:明天是全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存在我们的身边,它们共同见证光辉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我想以此文献给那些为我们留下丰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贡献的人们。

  

    凡是正宗的温州平阳人都知道“清街的竹,顺溪的屋”的民谣。昨天,陪着北方来的朋友,一起来到了平阳西部山乡——顺溪。

    徒步顺溪,深深浅浅的古街,溪水潺潺的声音,布满青苔的河道,幽深狭长的古弄,临水而筑的民居......这一切让人仿佛打开了尘封的记忆,满是怀旧的味道。徒步顺溪老街

   漫步顺溪的老屋,虽已有些破败,可雕花缕窗之细致,房屋布局之讲究,不禁令我感慨万千,古人对居住环境的讲究,绝非今人所比!

    平阳顺溪古建筑群是浙南地区最大的古屋群之一。顺溪古屋沿溪而筑,青砖黛瓦,规模宏大,构建精巧,运用大开间、多院落的组合,给人以古朴、深邃、庄重的感觉。顺溪素有“浙南清中晚期民居博物馆”的美誉。

    我们进入了一家陈式大宅,只见整个四合院错落有致,屋内光线昏暗。整个房子为木质结构,屋内地板也是纯正的木质地板,再自然环保不过。而庭院围墙内鹅卵石铺就的路,显得更加光滑和沧桑感。老屋在岁月的风雨中,在人生旅程的洗礼下,楼上楼下早已残破不堪。这一切,让我联想到一个老人的轨迹,似乎是一个风烛残年、贫苦孤寞的老人,在凄凉中静静的等待死神的到来。

    陈式大宅古屋中,有一家是清末民初的实业家、慈善家、教育家陈少文先生的宅院,此屋是7座大型民居古屋中保存的最为完整的一座。屋中,还保留着平阳最早女子学校的牌匾,始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现在仍可以清楚地看出上面的文字“益智高等女子学校”。抗战时期,此屋一部分还作为浙江省后方的育婴堂(现在的幼儿园)。
    我们在老屋楼下天井中取景照相,惊扰了老屋,也惊扰了这里的住家。同样,我们也被这里时时进进出出的住家们所惊扰。我在揣摩,何年何月,她,也曾经热闹非凡?而如今,她也淹没在山区的角落里。然终有一日,彻底安眠,安眠的也将是老屋的历史。徒步顺溪老街

    一路行走,我只想多留点印象,在这斑驳的墙体终要被彻底的涂抹掉之前,好好的瞻仰,细细的解读。也许更多的已经无从寻找某种风情,但是,她们的古老与沧桑,她们只有残破之后的点点喘息和叹息。只有有心之人,却仍然会鲜活的在那里翘首相盼,会带着一份好奇之心去寻觅芳踪、慢慢咀嚼。

    漫步在顺溪的老街上,我看到了历史的演变,世人的造作。不!那不是历史最真实的声音,也不是历史最纯朴自然的记叙。真的,岁月的沧桑它无法言表,只能用满目的风霜予以诠释。这个山区村庄的历史,也象被轻轻一抹,纯净空白吗?历史啊,怎待叙说?何人叙说?你这辛劳含酸的一世!真的会消逝了去吗?

   顺溪没有让我失望,徒步在老街里,望着阳光底下静看年华流逝的老人,竟会无端生出几许的感伤,以及微微的心痛。
    短暂又仓促的徒步,我又怎能将顺溪看个透。顺溪,或许更适合久陷城市的人们在此洗尽铅华,在淙淙的流水中寻求安宁、平静。徒步顺溪老街徒步顺溪老街徒步顺溪老街徒步顺溪老街徒步顺溪老街徒步顺溪老街徒步顺溪老街徒步顺溪老街徒步顺溪老街

(和村民一起在看戏,在演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徒步顺溪老街

   这张最大的陈式人家古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徒步顺溪老街

(青街的竹,现在这个季节是马蹄笋刚上市,昨天中午樵子招待我们,最喜欢吃的就是马蹄笋这盘菜,还有味道鲜美的酒糟溪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晚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