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蓑烟雨任平生
不久前,和朋友一起环绕西湖徒步走了一圈,算了一下大约有30多里的路。游览西湖的人们都自然会想起我国北宋时期的大文豪苏东坡那脍炙人口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直以来,很想写写西湖的美景,可是太唯美的景色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去写她。那天我和朋友在西子湖畔苏东坡纪念馆里逗留了许久,感慨颇多。
门口的塑像就是苏东坡。瞧他,书生意气,两袖清风,既儒雅,又洒脱。纪念馆主建筑红窗白墙,清凌方正。纪念馆庭园小筑冶雅,楼栋轩昂,集诗、书、画、雕像、碑刻于一馆,陈列介绍苏东坡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对杭州西湖的贡献。
一楼展出的是苏东坡家谱、年表和生平介绍,突出反映了苏东坡两次来杭担任地方官的政绩及其在杭的文学艺术成就;二楼展出了苏东坡的诗文著作、书画手迹复制品及当代书画名家以苏东坡诗词为题材而创作的书画作品。
苏东坡一生洒脱豪迈,宦海浮沉,几起几落,尝尽人间炎凉。22岁那年就考中进士的苏东坡,怀揣着令欧阳修也“不觉汗出”的才气与“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抱负,他直言陈谏,要求革除弊政。“遇事有可遵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更以一句“豆叶几时黄”道出了心怀天下的胸襟与“猛志逸四海”的拳拳报国心。
然而生性率真放荡不羁的他并不能得到朝庭的重用,反而被一群官场上的奸佞小人陷害,弹劾入狱,最终酿成“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苦难可以沉沦人,却也可以成就人。东坡一生有过愤懑,也有过孤独寂寞的时候,“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在这样的孤独寂寞中,他没有消沉,有的只是超然与洒脱;他处变不惊,执着追求;随缘自适,超然物外;寄情山水,善处人生。
“缺月挂疏桐,缥渺孤鸿影,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黄州的赤壁给苏东坡从高峰到低谷的落差,苏轼回赠以淡然,他躬耕于荒地,筑茅屋,体会大自然的原始意味,自得其乐,独享这份难得的恬然与淡定。于是在赤壁,他写下了不朽的诗篇,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
可曾忆得,东坡先生把酒问天,和月醉眠?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沉浮,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浓厚的哲理,睿智的人生理念,使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得到了高度的契合,使他骨子里透着齐宠辱,忘得失,超然物外的洒脱与旷达,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不羁与大海般深邃的浪漫。
人的一生,难免会遭遇些挫折与磨难,但能像苏东坡那样坦然面对,保持乐观的情绪,还有什么过不去的难关么。人生必须有坚定的信念与坚韧的意志,骤雨急风后定会阳光灿烂。在处于人生逆境之中时,只要拥有坦然、超然、安然的态度,才会荣辱不惊,去留无羁!
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学学东坡先生对人生态度精彩的诠释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时、此景、此境、此情,这首小词恰如其分地成了苏轼一生的真实写照。
苏东坡的一生,以诗为伴,以词为侣;以诗为魂,以词为魄,写尽了风流,写尽了潇洒,写尽了大江东去,写尽了人间悲欢,令人高山仰止,让人荡气回肠。他的一生,在荒凉中找到绿洲,在坎坷中,在生命不堪承受的苦难时,他,一蓑烟雨任平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