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2月27日摄于杭州湖滨)
昨天傍晚,和朋友一起在西子湖畔闲逛,湖边很静,也没有风,整个天空灰蒙蒙的,空气中飘浮着若有若无的雨丝,丝丝的寒意显得冬天的西子湖有些箫条、肃杀。
走走停停,看着满眼的残荷,我随手拿出相机拍下了几张。想起了李商隐的诗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感叹昨天的粉衣绿裙,怎么会变成了衣衫褴褛呢?残荷,这一“残”字,该有几多凄苦,几多无奈啊!呜呼!满目的残荷让人感受着“红藕香残玉簟秋”的清冷,感受着“菡萏香消翠叶残”的苍凉,感受着生命的凋零与落败,一种哀婉、凄然、失落、惆怅的感觉漫上我的心房。
带着几许沉重的心境,再次仔细品味,引人深思,恍然感动。残荷啊残荷,叶,虽已枯萎、残破,但其明晰的脉络依然紧凑,透出一股韧性,它向路人昭示着这每一根叶脉里都曾流淌过生命。茎,虽已干枯,但却依然笔直,即使腰杠折断也绝无弯曲,显示给你的是一种力量之美。尤其是那些零星的早已干裂的枯蓬,仍然顽强地傲立在枝头,让我不得不感叹,这也是一种生命之美。
我不懂古人在残荷前是否也溶进了许多无奈,而我读到“留得残荷听雨声”,心中不免觉得韶华易逝,人生无常生出许多感慨。也许古人并没有我这样的凄怀苦语,也许当古人眼中乍见残荷,只是一声轻叹而已。
我知道,凋零同样也意味着蕴育。感叹过后,不禁又有些好笑,难道自己太过于多愁善感,也太过于睹物思情了。眼前的殘荷,不就是生命中的一个过程么?眼前这残荷,其实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啊。荷叶,把她所有的美丽都留给了夏天,却把最实在、最甜美的果实留给了冬天——在凉冰冰的水下面是荷叶的果实藕,它为节日的餐桌提供着丰美的食物,同时还是美味佳肴中富有营养价廉物美的一道菜啊。这干枯的荷叶与湖水融为一体,化作养分,滋养着藕。待到来年夏季,这里将又是一片盎然景象,她们的生命也将在其中得到延续。
残荷啊残荷,从另一个角度看,那似乎犹如短剑、殘刀一样的枯枝败叶——不更像一位哲人嘛,她们躲开尘世的喧嚣,静静地伫立在湖畔、荷塘一隅,思索着生命,思索着四季轮回,思索着未来……

(2008年12月27日摄于杭州湖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