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看了杭州博友“无患子”写的一首诗《雨夜失眠》,“孤山鹤亭”在评论里激情洋溢地和了一首,我看见以后也感慨颇多,于是也和了一首,题目是《人生如梦》,无患子说:“一次雨夜失眠的感受,引来博友们的回应,可见人生是有许多共性的东西”。我想,按照18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的人性论角度去分析,“洞悉人性人情,深刻认识自己”,一切科学都与人性有关,我们是可以在休谟的《人性论》中找到答案的。不管是梦里梦外,人生如梦,如梦人生,都是一种感慨。
人的心灵就像一把弦乐器,每次弹过之后,弦的余震仍然会保留着一些余音。人生如梦是一种无奈,梦是一种理想,梦是一种不变的信念,梦是一种壮志未酬的痛,梦有时候也是耿耿于怀的恨。辛弃疾当年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陆游84岁去世前一年,诗人所赋《春游》诗日:“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这诗乃是陆游衷情之最后表达,诗人抱怨终生的爱情痛楚更使肝肠寸断;晚年仕途失意的苏东坡在古战场赤壁,面对滔滔东去的大江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叹。人们都喜欢借古人之酒,浇自己心中之块垒,都属于清醒的梦。而李清照《题八咏楼》用心血写成的“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于后人愁”,这是连梦也不做的清醒。因此,伟大的思想家鲁迅先生说:“人生最痛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在这里,我把弘一法师《晚情集》人生解读的一段话,当作一串心灵的珍珠送给无患子,同时也送给我自己。“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分得力。娑婆活计轻一分,生西方便有一分稳当。弹指归安养,阎浮不可留。”看淡反而得情浓,我们用本心做人,处世就不会累。
人生在世,一路走来,平平淡淡,无怨无悔,自然会有一番境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