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毅力不倒——王命岳一梦十二年

(2023-09-28 06:22:38)
分类: 妙文精选
               毅力不倒——
             王命岳一梦十二年

    郑板桥在《道情》诗中,描写了一位乡间老塾师悟破名利,超然尘世之外的洒脱之情。
    但是,历代塾师们远非如此潇洒。他们实际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是非常恶劣的,在社会上也没什么地位可言。主人家虽然把他们当做孩子的老师,但骨子里还是看不起他们,因为塾师们有学识却没有跃过龙门,最终沦为一个教书匠。
    也因为如此,主人家对他们所支付的薪水也很微薄。《清史列传·王命岳传》记载的塾师王命岳的故事说,王命岳给人辅导学童,开始讲的报酬是:每月三斗米,三钱银子蔬菜钱。工钱微薄,但王命岳算了一下这样自身吃食之外,有余米三斗,可供全家五六天吃食,有这点进项总比没有强。于是就应允下来。但是还没有去上班,东家就变卦了,表示愿意供给他伙食,而不再给钱米。王命岳觉得这个办法自己是吃饱了,却没有剩余的银米来养家,于是与东家磋商,按最初讲好的办,但东家坚持后一个主意,不容商量。王命岳为了糊口,只得照东家说的行事。
    王命岳19岁考中秀才,31岁成了举人,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进士。他做塾师是在他中进士以前,入仕后才有所改善。
    王命岳全家十口人,他的母亲除了做家务外,还给别人家做针线活,以多换两升米。有时候家中缺粮,为照顾老人小孩,王命岳母亲淘米下锅时,从定量中抓出一把米,存起来另做让老人小孩充饥,而她本人经常半饥半饱,面容憔悴。靠她的缝纫工钱,王家才勉强度日。
    王命岳在东家家里吃饭自然不会坏到哪里,但是想到家人吃不饱的情景心里肯定不好受。有朋友同情他家里穷,给他送好吃的,他就借故将朋友支开把饭菜送回家里给老人吃,有时候和东家一块吃,饭菜好,他也想方设法省下来往家里送。
    王命岳的一点点收入全用于购买粮食,王命岳母子勤劳的目的就是把全家人的肚子填饱,其它的想都不敢想。史书上记载王命岳在贫困的煎熬下,仍尽可能地学习,在教书的同时,坚持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他23岁时父亲去世,守丧不能参加考试,27岁成为禀生,次年母亲病故,接着祖父亡故,如此两次服丧,都不能进考场。丧服完毕,31岁的王命岳考中举人。家里穷困潦倒,又亡故多人,王命岳没有坚强的毅力,根本不可能坚持学习。
    所以,贫寒人家的子弟,要想改变家庭面貌,就得立下志愿,吃大苦耐大劳。这样,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王命岳的毅力着实令人敬畏,而这毅力的背后,表现的不仅仅是对脱贫的向往,更包含了对入仕的执着,包含了王命岳一心向上的欲望和志向。《本经阴符七术》曰:“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说的就是人的心思志向会跟随自己的欲望走。然而,要实现自己的欲望,还得“心气一则”,即心神专一。
    大多数士人经历几次挫折就中途退出,只能在社会的底层徘徊。不能不说有的人确实运气不好,也不得不说很多人确实是自己意志不够坚定。“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志意不坚实,应对能力就差,想脱颖而出就困难了。

                           ——选自《彩图全解鬼谷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