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合璧——
纪晓岚智全“忠孝”之心
鬼谷子认为,方圆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层次。大而言之,方是做人的底气,圆是成事的方法。将方与圆双剑合璧的人,才是能够纵横裨阖、任意挥洒的“武功”高手。
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有效方法。方是对原则的遵循,对道德标准的维护;圆是思路的变通,是手段的灵活。人们处在各种关系之中,方圆之道是其安身立命,杀出重围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与地位较高的人相处时,更要掌握方圆之道。
其实清朝才子纪晓岚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风流倜傥,据史书记载,纪晓岚“貌寝短视”。所谓“寝”,就是丑陋;所谓“短视”,就是近视眼。另外,跟纪晓岚交游数十年的朱珪有诗描述纪晓岚:
河间宗伯姹,口吃善著书。
沉浸四库间,摘要万卷录。
看来,纪晓岚还有口吃的毛病。当然,纪晓岚既然能通过各层科举考试,其间有审音官通过对话、目测等检查其形体长相以及说话能力,以免上朝时影响朝仪“形象”,应该不至于丑得没法见人。长得丑,近视眼,口吃,这些生理特点都成为纪晓岚一辈子与乾隆貌合神离、不得乾隆真正信任的重要原因。
为何如此说?其实这与乾隆用人的标准有关。他对身边近臣的标准不但要求这些人机警敏捷,聪明干练,而且要相貌俊秀。例如和珅、王杰、于敏中、董浩、梁国治、福长安等人都是数一数二的美男子,故而得到重用。而纪晓岚如此丑陋,如何能让有此怪癖的皇帝真正重用呢?因此,有人说,纪晓岚只不过是乾隆豢养的文学词臣而已。但这位“词臣”却以他自己的处事方式在乾隆、嘉庆时期走上高位,并名留青史,成为文化巨人。
究其原因,不仅是由于纪晓岚主持编著了《四库全书》,多年主持科考,对乾隆朝贡献重大,更因为他懂得方圆处世之道,因此能在乾隆对宠臣的怪癖要求中自在地做事。有一个故事即可证明纪晓岚的这种处世方法。
有一次,乾隆皇帝想开个玩笑考验纪晓岚的辩才,便问纪晓岚:“纪卿,‘忠孝’二字作何解释?”
纪晓岚答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是为忠;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是为孝。”
乾隆立刻说:“那好,朕要你现在就去死。”
“臣领旨!”
“你打算怎么个死法?”
“跳河。”
“好吧!”
乾隆当然知道纪晓岚不可能去死,于是静观其变。不一会儿,纪晓岚回到乾隆皇帝跟前,乾隆笑道:“纪卿何以未死?”
“我碰到屈原了。他不让我死。”纪晓岚回答。
“此话怎讲?”
“我走到河边,正要往下跳时,屈原从水里向我走来。他说:‘晓岚,你此举大错矣!想当年楚王昏庸,我才不得不死;可如今皇上如此圣明,你为什么要死呢?你应该回去先问问皇上是不是昏君,如果皇上说他跟当年的楚王一样是个昏君,你再死不迟啊!”
乾隆听后,放声大笑,连连称赞道:“好一个如簧之舌,真不愧当今的雄辩之才。”
这就是纪晓岚,这就是纪晓岚的处世智慧。他一生经雍正、乾隆、嘉庆三朝,60岁以后,五次出掌督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他去世以后,筑墓崔尔庄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员到北村临穴致祭,嘉庆皇帝还亲自为他作了碑文,极尽一时之荣。
世界上有两种类型的思想,一种以“方”为代表,好比刺猬,以不变应万变;另一种以“圆”为代表,好比狐狸,遇事灵活。这两种思想可谓优劣参半,其实将方圆合璧才是智慧所为。
——选自《彩图全解鬼谷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