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慧眼识人——刘邦“得猛士兮守四方”

(2023-09-15 15:32:52)
分类: 妙文精选
                慧眼识人——
           刘邦“得猛士兮守四方”

    欲成大事者,善于用人是重点中的重点,关键中的关键。自古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重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这就是历史的经验。
    自古以来,德高望重,有才有识之人受尊重,“礼贤下士”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云,得人才者得天下。汉高祖刘邦虽然出身底层社会,学识并不渊博,但他非常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对有真才实学的人向来尊重有加,以礼相待,委以重任,从而赢得天下。
    刘邦这个人,虽然文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谋不如张良,但是,他却能将如此多的良才笼络到自己的帐下,让他们死心塌地为自己打天下,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刘邦的驭人策略概括起来主要是:知人善任、不拘一格、招降纳叛、不计前嫌、坦诚相待、用人不疑、论功行赏、暗中控制,是典型而经典的帝王驭人之术,为后世所效仿。我们从刘邦对“汉初三杰”的态度上,就可窥见一斑。
    汉初时,某次,刘邦大宴群臣,酒过三巡,刘邦笑问:“我何故可得天下?项羽何故失天下?”当时就有人站起,朗声答道:“陛下平日对待部下,未免轻侮傲慢,不及项羽宽厚仁慈,但陛下攻城略地,每得一城,便作为封赏,可见你能与天下人共谋利益,所以人人愿为陛下效命,才得天下。项羽妒贤嫉能,生性多疑,战胜不赏功,得地不分利,人心涣散,所以错失天下。”高祖听了,笑道:“你们知其一,不知其二。据我想来,得失原因,须从用人上说。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运饷至军,源源不绝,我不如萧何;统百万将士,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当今豪杰,我能委以重任,故得天下。项羽只有一范增,尚不能用,怪不得为我所灭了!”群臣闻言,各个拜服,称为至言。就是这“三不如”的说法,体现了刘邦的用人高明,正是他打败项羽的关键所在。
    不仅如此,刘邦用人也没有什么门户之见,既不重学历,又不要经验,只要有才,你就可以来。比如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这些人都可以纳于旗下。樊哙是屠狗的,灌婴是无业游民,刘邦也一概收拢。他对人才选拔的不拘一格,实在是开大气之先河,没有畏首畏尾,有的只是包容与痛快。刘邦的流氓气息自不必说,但他能听得进谏言。他跟陆贾说“老子是马上得天下,看什么《诗》《书》”,陆贾反问“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刘邦马上面有惭色,于是接受了陆贾的意见。
    刘邦还封给侮辱过自己的雍齿官做,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人十分真诚,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从来不会不懂装懂。这一点比四百多年之后的曹操强多了。杨修之死,过在杨修,但是跟曹操不能容人也有关系。精明的刘邦,以真诚之名收买人心,使人为之卖命,却也时刻提防,暗中控制。他在平定英布叛乱时,常派人回朝问候萧何,实际上是在监视他。幸好,萧何聪明,故意把政事搞得一塌糊涂,才得以活命。还有韩信封王的事情,不妨理解为刘邦想除掉韩信故意设局。
    《鬼谷子》说:“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目明则可以得贤臣,慧眼识人,并且能够使贤臣良将为我所用,这样就可以成就大业。刘邦善将将,从而成就了自己的天下大业。观其一生,豪迈的大气象,精湛的驭人术,为汉朝后代皇帝树立了杰出的榜样。正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汉朝气象自此而始!

                                 ——选自《彩图全解鬼谷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