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测深揣情——把话说得恰到好处

(2023-07-15 05:01:38)
分类: 妙文精选
                测深揣情——
              把话说得恰到好处

    所谓“揣情”,就是揣度、琢磨人的心理。要做到“测深揣情”,一定要先学会倾听。学会倾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还可以更好地注意到他人的言谈神色,判断他的心理活动,说话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做到这一点,就能揣度并尽可能地迎合君王之心愿以得到赏识和宠信。
    汉高祖刘邦建国的第五年,消灭了项羽,平定了天下,实行论功行赏。这个时候群臣彼此争功,吵了一年都无结果。刘邦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就封萧何为侯,封地最多。群臣心里不服,议论纷纷。在封赏勉强确定之后,对席位的高低先后又起了争执,大家都说平阳侯曹参身受创伤七十余处,而且攻城略地,功劳最大,应当他排第一。刘邦因为在封赏的时候已经委屈了一些功臣,多封了许多给萧何,所以在席位上难以再坚持,但心中还是想将萧何排在首位。
    这时候关内侯鄂君已经揣摩出刘邦的意图,就挺身上前说道:“群臣的决议都错了!曹参虽然有攻城略地之功,但这只是一时之功。皇上与楚霸王苦战五年,常常丢掉部队四处奔逃,萧何却源源不断地从关中派兵增援前线。楚、汉在荥阳对抗了几年,军中缺粮,全仗萧何运送粮食补给关中,粮饷才不致匮乏。再说皇上几次逃到山东,都是靠萧何保全关中,才能接济皇上,这才是万世之功。但如今即使少了一百个曹参,对我大汉江山有什么影响?我们汉朝也不必靠他来保全!为什么你们认为一时之功高过万世之功呢?我主张萧何第一,曹参次之。”刘邦听了,当然说好。于是下令萧何排第一,可以佩剑进宫,上朝不必急行。
    后来刘邦说过:“吾听说推荐贤人,应该给予最高的奖赏。萧何虽然功劳最高,但因听了鄂君的话,才得以更加明确。”刘邦没有文化,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将一些从前跟他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功臣比喻为“功狗”,而将发号施令、出谋划策的萧何比喻为“功人”,所以萧何的封赏最多。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刘邦宠幸萧何,所以安排入朝的席位上,刘邦虽然表面上不再坚持萧何排在第一,但鄂君早已揣摩出他的心思。于是顺水推舟,刘邦自然高兴。鄂君也因此多了一些封地,被改封为“安平侯”。
    鄂君揣摩上意,并能找准时机投其所好,这是一种说话的策略。在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不妨运用一下这种策略,以屈求伸。这与两面三刀不同。两面三刀是小人的卑劣行径,而投其所好是聪明人的智慧。再者,两面三刀是阴险诡秘,为人所不齿,而投其所好是为了保全自己而采取的策略。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写道,宝玉挨打后,丫鬟袭人向王夫人建议:“如今二爷大了,里头姑娘们也大了,以后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袭人没有想到这条建议竟然重重地拨动了王夫人的心弦。王夫人不仅对此建议大加赞赏,而且当场暗示,要“提升”袭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夫人一番感叹透露出个中底细:“我的儿!你竟有这个心胸,想得这么周全,我又何曾不想到这里?只是这几次有事就混忘了。你今日这话提醒了我,难为你这样细心,真是好孩子!”
    原来袭人的话正与王夫人的积虑暗合,说到了王夫人平日潜在的意念上,引发出王夫人内心强烈的共鸣。于是王夫人做出了非同寻常的反应,说:“你如今即说了这样的话,我索性就把他交给你......自然不辜负你。'
    善于观察,做到“测深揣情”,说出的话就会动听,更容易被人接受。

                       ——选自《彩图全解鬼谷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