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泉源斋主人的博客
泉源斋主人的博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834
  • 关注人气:1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识人辨才——汉武帝破格用人

(2023-07-13 05:11:47)
分类: 妙文精选
                识人辨才——
               汉武帝破格用人

    人才就是权力,即使没有武力、没有财力,但是只要身边人才汇集,什么都能逐渐得到,包括权力。
    汉武帝初即位时还很年轻,当时的朝政大权控制在窦太后手中。汉武帝想办法笼络人才。他曾颁布命令,让各地举荐人才。于是,公孙弘、庄助以及许多有名的的儒生都进入京城,其中就有董仲舒。
    董仲舒是当时的奇才,少时读《春秋》,颇有心得,汉景帝时已为博士,为学子们讲书,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远近学子都奉他为老师。他的一篇详论天人感应道理的文章被汉武帝看到,击节称赏,叹为奇文。后来汉武帝向儒生们征询治国良策,董仲舒施展平生所学,力压群儒,独得汉武帝宠幸。
    就这样,汉武帝不断发现和破格使用人才,先后起用了一批人才。其中被司马迁誉为“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舍”的韩安国,汉武帝委任他为北地都尉,后又任为大司农。窦太后死后,升为副丞相。汉朝有著名的汉赋,提到汉赋就不能不提司马相如。但司马相如也不是只能写汉赋。汉武帝用其所长,在建元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间,从四川把他请到京城做郎官,从事审核和润色政府重要文稿的工作。建元六年又让他以天子使节的名义出使西南夷,抚慰那里的少数民族。唐蒙、庄助很有谋略,且外交能力过人,汉武帝就让他们出使夜郎和东瓯,二人不负王命,终于在建元时期降服了夜郎和东瓯。
    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窦太后病死,汉武帝摆脱了束缚,终于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理国家。于是他立刻罢免了窦太后安插在朝廷里的所有党羽亲信,重新任命曾经协助他革新的舅父田玢为丞相,把韩安国提拔为御史大夫。后来汉武帝又连续几次要求各地举荐孝廉、贤良、方正、茂材。他下诏书表示要将这些有“非常之功”的“非常之人”破格任用为“将相”或出使他国。
    当时有个吴人名叫朱买臣,喜读书,没有多余的家财,40多岁还是一个落魄儒生,连妻子都养不起,只能进山砍柴换钱度日。后来妻子不堪忍受贫穷,弃他而去。朱买臣仍操旧业,边读书边卖柴。直到将近50岁,才有机会进京。到长安后,朱买臣就上书自荐,又经同乡庄助引荐,武帝予以召见,面询学术。朱买臣的才学很合武帝的心意,遂拜他为中大夫,与庄助同侍禁中。朱买臣就这样从一介平民一跃成为官员。
    后来,朱买臣又献策说:“东越王余善,向居泉山,负隅自固,一夫守险,千人俱不能上。今闻他南迁大津,去泉山约五百里,无险可恃。今若发兵浮海,直指泉山,陈舟列兵,席卷南越,破东越不难。”武帝听后非常高兴,便令他为会稽太守,还对他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如今你可衣锦荣归了。”朱买臣果然击破东越,武帝就升他为主爵都尉,列九卿之首。
    《汉书》中说:“汉之得人,于兹为盛。”确实,刘彻为帝时,任用了韩安国、主父偃、朱买臣、卫青、霍去病、霍光、李广、程不识、金日、卜式、桑弘羊、公孙弘、董仲舒、郑当时、张骞、苏武、司马迁、司马相如等,这些人都成为一代辅相、名臣、将领。
    《忤合第六》讲:“用之于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于身,必量身才能气势而与之。”如果把反忤之术应用于天下,必定衡量天下情况制定实施措施;如果把反忤之术应用到一个诸侯国,必定依据诸侯国的情况来制定实施措施;如果把反忤之术应用到大夫封地,必定衡量封地内的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措施;如果把反忤之术应用到一个人身上,必定衡量这个人的才智、能力、气度来制定实施措施。
    明了天下政治形势,查知天命所归,善于收罗人才,并且能知人善任,才能够做到“协四海,包诸侯”,为天下帝王师。识人用人是成就事业的关键。作为一个领导者,汉武帝有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眼光和能力。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忠实地效力于朝廷,更多的人维护他,为他卖命。由此汉武帝也成了中国古代几百个皇帝中最出类拔萃的一个。这与他善于统御人才有莫大关系。正是,善用人者,可争天下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的道理。

                                   ——选自《彩图全解鬼谷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